“航母院长”的抗疫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胡豫两会“委员会客厅”访谈录

2020年05月24日 09:39|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刚刚,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进行了大会发言,他的发言题目是《亲历武汉战“疫”的感想与建议》。尽管时间很短,但他用十分坦诚和感人的话语表达了三个观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战“疫”胜利的根本保障;二是“白衣战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三是团结就是力量。

要言不烦。这位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航母院长”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而就在他刚刚达到北京时,就接受了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他的战“疫”切身经历和疫情爆发初期的诸多细节。


“航母舰长”的抗疫之路——访全国政协委员胡豫 

微信图片_2020052410063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称武汉协和医院))一直都在防控的最前沿。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协和医院充分发挥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共参与收治52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接诊2万多名发热患者,托管两家方舱医院,成为武汉收治量最多的医院。

如果把它比作战疫前线的“航母级”医院,那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便是执掌这艘“航母”的“舰长”。

两会期间,胡豫接受本报“委员会客厅”视频采访。这位儒雅可亲的医卫界委员以他的亲历讲述防控最前沿真实的抗疫故事和他的特殊履职感思。

主持人:现在武汉协和医院的运行情况是否完全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

胡豫:从整个医院的角度看,已经全面恢复了一切正常医疗业务,开放了全部门诊、专家门诊、所有病床和手术室,但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他们现在可能要经过一个比较严格的筛选程序,另外受疫情影响,部分病人的恐惧心理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这两个因素会影响病人及时就医,这需要一个过程。

主持人:是的,这个过程会慢慢恢复,慢慢变好。现在请您带我们回顾一下,您最早得知武汉有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是在什么时候?当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胡豫:2019年的12月底,卫健委就给我们发了一个文件,要我们注意一种不明原因的非典型的肺炎。根据以往类似经历,加之卫健委的文件,我们心里还是对它有所准备。所以我们医院在12月31日当天是开了院长办公会,认真讨论了这个文件,并在会上作出决定,成立一个由我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另外也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同时决定启动发热门诊,与普通病人进行分流,第二天就建立了隔离病房。这是我们的职业反应。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想过它会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到全国的重大传染性疾病?

胡豫:虽然有一定的警觉性,但因为当时对于新冠肺炎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后来它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防治难度如此之大,传染性如此之强,这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武汉市协和医院也是很早启动了防控措施,我们知道在1月中旬,武汉协和医院发现有个别医护人员感染,当时您是一个怎么的心理状态?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胡豫:防控初期,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是很深入,掌握的信息也比较少。从元月11日开始,我们逐渐发现院内有一些医护人员出现发热和呼吸道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所以我们在思想上高度警觉。18日那天,我们就请了北京的蒋荣猛教授给我们做院感方面的经验介绍。我们就问到院内部分发热员工要不要考虑新冠肺炎检测,他说要考虑。但当时武汉市开展核酸检测的量太少,一天大概是能做200多人。所以我们大批的医护人员也没办法进一步确诊。之后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对他们进行了检测,结果基本上呈阳性。从确诊的那刻起,医院的防控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如果不作出调整,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一切部署。

主持人:在防控初期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医务人员的防控物资缺乏,以及我们对于病情的把握面临一定难度。回首那段抗疫议过程,您觉得最难的时候是什么?难到什么程度?

胡豫:最难的时候应该是1月23日武汉封城启动后的一个星期,武汉市发热门诊人满为患,隔离病房是一床难求,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防护物资也出现了紧平衡,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只剩下一天的防护用品储存量。另外由于城内交通限制,医护人员上下班,也成了我们最操心的问题,非常艰难。所以说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后,总指挥部很快就解决了医护人员的上班问题,在物质调配上,国家迅速启动了防护物资生产潜能,加上大量的海外捐赠和爱心人士捐赠,很快就缓解了我们的物质紧缺情况。

主持人:本报1月24日刊发了一张您拿着对讲机隔着窗户和患者对话的一张照片,那天正是在元月23日,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胡豫:当时院内一部分医护人员感染,我们很快就将他们接收到我们的隔离病房等待治疗。23日那天,形势一下子变得很紧张,他们心理上还比较恐惧,有些病情还在加重,心理负担也很重。所以我带着相关团队去隔离病房探望他们,鼓励他们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他们的心理包袱;同时当天我们立即组织专门的疑难病例讨论会逐个研究治疗对策。后来,我们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康复出院了,没有一例出现病亡。

主持人:您有没有担心或考虑过个人的安危?

胡豫:那时情况非常严峻,各级指挥部的命令、任务很多,还要协调全院所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来保证正常秩序,所以几乎没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首先我就是一名大夫,救死扶伤是我的第一职责,同时我是院长,必须率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稳定大家的情绪。

主持人:重压之下,您是否曾有一种撑不住的担忧?

胡豫:武汉封城后,交通不便、物资供应也出现紧平衡,病人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要把所有的任务都同时完成地很好,确实感到有一些压力。但是我相信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在中央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大家团结一心,没有克服不了困难,我们很多网友也在网上为我们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这就是一种团结,这就是一种力量。

主持人:疫情迅速扩散后,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出现了紧缺,当时武汉协和医院也向社会发出了公开募捐,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那么协和医院是如何处理好这种物资背后的法律,税务问题,同时运输渠道怎么解决的?

胡豫:在我们之前武汉市已经有部分医院向社会发出求助信息。在当时防护物资紧平衡的状态下,向社会上发出呼吁,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我们防护物品紧平衡的不利状态,帮助我们将抗疫战斗坚持下去。另外,我们在接受捐赠过程中,坚持做到账目清楚,登记有序,一切都按照法律的相关流程来接受和处理捐赠物品。这里要特别感谢湖北省市指挥部统一协调,各家相关单位,比如说邮政,航空,可以说是一路绿灯,为我们缓解防护用品供应紧平衡的状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全民抗疫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

主持人:我们知道武汉协和医院不仅承担了定点救治工作,还同时托管了两家方舱医院,无论是从收治数量和难度上讲,协和医院应该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和管理经验,您对未来完善我国医疗救治体系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建议?

胡豫:我觉得自从中央指导组介入以后,在武汉就形成一个分级分区收治患者的救治网络体系,这对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说社区来负责筛查,筛查以后,轻症的病人收到方舱,重症的病人就到重症定点医院,这样就大大缓解了过去人等床,传染源在社会上到处游走的不利局面,从而很快扭转被动局面。我认为鉴于这样一个经验,我们第一就是要树立“平战结合”的思路。我们现在的布局还是在一个城市里面只有几个传染性疾病的专科医院,一但出现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就不够了。所以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来建一些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基地。为了不形成资源浪费,那么平常它应该可以收治普通患者,但是到了紧急需求的时候能够迅速转换,变成符合三区两通道的防控基地。所以武汉协和医院第四院区,也就是金银湖院区,现在完成的第一期工程600张床,还有第二期工程还有600张床,我们现在已经把床位规划设计成平战结合的两用布局。第二就是像武汉这次利用大型公共场所改造成方舱医院,有些通道问题、保暖和通风问题也没有解决,就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公共场所的设计里面都要考虑到。第三个就是要加强社区医疗、分级诊疗推进,如果病人首诊分散在社区,就没有必要都涌到大医院的发热门诊。

主持人:这次战役应该是您从医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经历了。作为政协委员的您为这次特殊履职打多少分?

胡豫:习总书记讲我们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评卷人,所以我们做的怎么样,还要靠群众来评判,我能倾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个人觉得比较欣慰。

主持人: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与您进行了一个隔空的连线。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也听取了武汉协和医院的汇报,你当时也做了发言,对总书记两次讲话,您内心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胡豫:实际上我只有一次跟总书记亲自汇报的经历,是在2月10日,当时其实也是战斗最紧张的时候,所以第一次能跟习总书记进行视频连线,我非常激动,非常振奋,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战胜疫情、敌人的信心。当时习总书记也给我们青年的医护人员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这让我们院本来就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献身精神的青年医护人员备受鼓舞,也更加愿意在抗疫最前沿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我们看到,网上称赞您的履历堪称“院长教科书”。您在武汉协和工作近40年,您从协和璀璨群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行政带头人,目前仍然作为博导担任着教育部常见重大疾病的生物靶向治疗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您对有志青年人有何寄语?

胡豫:那是媒体对我的谬赞,对我的一种鼓励。其实就像新冠肺炎,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在治疗处理和防控等方面还有很多未知数,这就表明“教科书”并不都是可信的。对于年轻人,我想说的是像我们战胜新冠肺炎这样的新病毒,特别需要科技创新,所以我希望我们协和医院的年轻有志青年医师和学者,能够高举创新的旗帜,争取在医学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想要学医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在报考学校的时候选择医学,那么您对想要学医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胡豫:古代有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学医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学医也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我欢迎这些青年和小朋友们坚持他们的理想,个个都成为优秀的医生。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