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关于“加强应急物资国家储备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建议

2020年05月24日 16:3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关于加强应急物资国家储备体系建设

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民进天津市委会主委 张金英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迎来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也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了中国贡献。疫情防控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凸显出我国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上的短板,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存在问题

一是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结构性紧缺现象。抗击疫情期间,除了我们迫切需要的口罩、呼吸机、防护服、消毒用品等常规应急物资的储备紧缺之外,甚至像医生这样的专业医护人员、医院这样的应急救灾安置点的储备也远远不够。

二是应急物资的调配能力不足。疫情期间随着防控工作的持续深入,各类防护物资的消耗和需求不断增加,“抗疫”前线医疗机构、群众百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物资紧缺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昼夜加班生产,海内外国人及爱心企业踊跃捐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抗疫物资,另一方面却因物资调配能力和运输效率不高,人为造成了防疫物资“供与需”的不平衡,为有效控制疫情带来阻碍。

4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医疗物资保障是重要基础支撑。为此建议,加强我国应急物资国家储备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 意见建议

一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的政策法规。新时代新形势对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建议完善《国家物资储备管理规定》,增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内容,探索以立法形式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物资储备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快国家储备物资的结构性调整。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物资需求清单,调整优化储备结构、品种和规模。将储备对象从“物”的概念中拓展开来,把应急救灾队伍的“人”、应急救灾点的“地”、应急救灾物资运送物流的“线”、最快生产应急物资实现补给的“能”也纳入储备范围之内,确保突发性事件爆发后,专业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集结到位,需要救治的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急物资能顺利有序、源源不断地向前线供给。

三是探索多元联动的储备新模式。国家物资储备在参与应急救灾时拥有强大优势,地方、社会储备又能降低国家储备成本,补充不足、提高效率。建议探索应急物资“储备于市”的新模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与符合标准和资质的企业订立合同,面对突发性事件能第一时间进行物资、物流、专业人才、专业服务的供给保障;探索“储备于能”的新模式:梳理应急物资生产厂商名录,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能迅速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物资的产能供给;探索“储备于民”的新模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居民储备合理数量的必要应急物资,避免临时哄抢囤货现象的发生,缓解前线供给压力。

四是建立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信息联动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及地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统计,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格局,便于突发性事件爆发时应急物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准确、快速、高效地调动。

五是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国家储备体系应急预案,加强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度和预判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准确投放储备物资,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提高国家应对突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完善国家储备体系,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使我们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危而不乱,在与时间赛跑上抢占先机,在与生死较量中赢得主动。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