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做大做实新动能“底盘”

——天津市政协“加快引育新动能,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综述

2020年05月24日 16:4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培育壮大新动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重大政治要求,把加快引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李鸿忠多次就大力发展新业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在市委领导下,市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天津市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也于3月份启动实施。

当前,天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3个新动能产业正在加快培育,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4个优势产业马不停蹄改造提升,“3+4”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占比已超20%,智能科技产业比重达到16.6%,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天河3号百亿亿次超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麒麟操作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云账户、紫光云等一批新业态快速发展;在“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中,天津位列全国第4、全球第10。

在成绩面前找出不足以便更快更好地进步,目前,天津新动能“底盘”偏小、支撑作用不强,仍存在高水平创新主体规模偏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科技型上市企业数量偏少、创新平台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

党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市政协主席盛茂林提出要求。克服疫情对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市政协副主席李绍洪的带领下,市政协科教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专题协商会议题,组织市有关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滨海新区政协、有关界别、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产业园区进行调研。

针对加快引育新动能中的短板问题,政协力争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议。

4月28日,在历经深度调研、座谈、论证之后,市政协召开“加快引育新动能,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副市长金湘军带领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前来参加会议,听取委员意见,回应委员建议。

创新驱动加快集聚新动能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业态、集聚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已引起全球对智慧医药产业的高度关注,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焦点。从国内来看,医药产业与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天津应凭借自身优势,抓住这一空档期,做好顶层设计和产业布局,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竞争力。”黄东卫委员提出,立足创新资源优势,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建智慧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行业协会,以协同创新引领企业发展;鼓励上下游企业、跨领域企业并购重组、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合体,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此外,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推动相关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帮助智能技术与医药产业融合领域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吸引、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的前沿。

“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发挥天津海水淡化在全国的领先优势,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条,突出地方特色,推进天津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李琳梅委员认为,要加快构建海水淡化产业链条,打造系列高端产品,依托天津海水淡化技术优势、膜产业及水处理药剂、海洋化工等产业优势,一方面构建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装备集成、设备加工、关键材料部件与药剂生产、工程总包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开发形成多品种、精细化、高附加值的系列高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水淡化技术向中水/污水处理、废水资源化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领域发展,培育年产值千亿元以上的“水产业”。

“在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重创产业链、新基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新金融业态这一新动能的引育和创新,目前天津尚未把现代金融当成产业并融入到产业体系中来发展,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邵四华委员建议,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一方面将金融产业链触角延伸到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产业并跨界融合创新,改变现有产业结构偏重偏旧偏初级现状。另一方面吸引新金融业态对接科技园区、平台经济和智能科技产业,推动项目和资金流不断汇集,提高金融业附加值。

“天津市政府可根据现有制造业面临的痛点及工业互联网能力缺失部分,出台创新、详实的政策引‘金凤凰’。”巩书凯委员呼吁,推动天津市工业互联网由基础设施搭建向产业场景、产业应用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应用、平台的服务商,带动更多天津本地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共同探索天津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

“我市在细胞与基因技术领域尚未形成地理空间产业集聚,‘细胞谷’尚未明确技术平台承载主体。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细胞基因产业园建设的力度,争取探索先行先试政策。相比之下,《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亟需出台新的支持政策。”蔡庆锋委员也同时呼吁,深化有关政策研究和创新,研究先进国家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政策法规、监管程序和技术标准,充分利用天津自贸区优势,将临床研究和细胞产品质量控制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出台地方政策,启动一批前瞻性试点,探索、制定有利于“细胞谷”创新发展的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税收、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转型升级加快注入新动能

城因产而兴、产因城而新,产业和产品的繁荣为城市的繁华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天津正开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的新一轮产业结构变革。实体经济始终是城市发展的着力点,产业的繁荣铸就着这颗渤海明珠的荣光,照耀着城市的品位、形象和影响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为这座日益走向世界的活力之城增添新的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云办公、健康码、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技术应用,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效益和重要作用,当前企业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认识还不够,数字化转型面临‘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彭文成委员建议,以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数字化能力中心为基础,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应用平台为关键,推动企业在管控和业务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技术+新兴产业”强强联合,发挥新兴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不仅是当前对冲疫情、拉动投资、提振经济的紧急之需,更是关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长远之计。”王扬委员提出,结合5G等新基建建设,做大做强产业互联网,利用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特点,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超高性能需求,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行业,建设企业内5G网络,支持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目前我市的制造业规模大、名声响,但企业成本高、利润薄,转型升级缓慢。”巩书凯委员建议,引入工业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为企业精准对接各类资源,利用工业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支撑天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重塑天津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李敏强委员也十分关注制造业发展。他认为,应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培育典型领域的平台化产业生态。

“激发成果转化活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行业转型是天津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引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对象是需求,但目前中介服务机构汇集需求的渠道不多,需求挖掘方法不系统,实际需求挖掘不深不透。”张桂华委员呼吁,积极引导一些相关机构转型为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为院所、企业开展专业服务。同时,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及先进的行业工作经验和模式,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更为优秀的服务。

招才引智加快培育新动能

“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要崛起,人才是必需的。”韩金玉委员的一句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人才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天津人才引育力不强,高等院校针对数字经济学科建设还不够成熟,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企业还不多,产业基础还不够强,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够大。”彭文成委员提出,构建数字人才引育体系,加大对教育机构信息教育和数字技术设施的投入,推动更多高校开设数字人才学科,创办、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领域科研院所,发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作用,引进优质项目团队,改善自身“土壤”,助推“嫁接”成功。

而对王扬委员来说,把人才服务好,留住人才,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强化人才支撑。他认为,应以人才和创新为载体,立足“强本”、重视“开源”,围绕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上下游产业联动应用,出台企业引进培育政策,推动领军型企业在津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加快培育一大批“雏鹰”、“瞪羚”类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形成多层次、梯队化的创新主体和合理的产业布局。引进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让依托“海河英才”来津落户发展的专业人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

“目前国家尚未设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相关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学科发展特色仍需凝练。同时,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实验条件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等问题亟待解决。”韩金玉委员呼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已设立人工智能学院高校加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的统筹指导,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引导高校办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特色。同时,合理调整招生计划,扩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模,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建学科专业、根据需求联合培养人才。

就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于春水委员提出,建设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天津医科大学获得国家医学技术专业首批一级博士点以及天津大学首办智能医学专业为契机,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先发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医学技术与装备研发人才,推动天津医学技术产业发展。

“人才‘真’不‘真’要靠市场效益来检验。”王京滨委员认为,将服务市场和品牌建设能力作为智能科技人才引进评估的重要考察条件,重点引进能融资、能引资、能上市路演的科技团队,实现引育引商引资三联动,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团队参股,通过与企业商定实现“一人一策”,将定额分配、分红分配与留人机制相结合,完善人才股权激励机制。

此次深层次调研让委员们对全市引育新动能现状有了深入了解。建立相对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吸引更多新动能项目落户天津;加大现有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力度,营造适应未来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营商环境;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和信息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等多个方面、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得到参加专题协商座谈会的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高度评价,表示要认真研究采纳。“建议高含金量,建议操作性强”则是副市长金湘军的由衷感受。他要求委员意见建议涉及到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

“加快引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全市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盛茂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对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落实市委工作部署,继续围绕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努力为实现“双战双赢”作出新贡献。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