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补齐科技人才短板 释放高新企业潜能

——致公党天津市委会

2020年05月24日 16:4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叠加5G新基建引发我国经济由“互联”向“智联”迅速升级,各地区人才争夺战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市智能科技人才短缺问题,抑制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释放潜能。

一、 存在问题

1.人才落户动机辨识机制不完善

部分来津落户人才受天津房价、子女教育、医疗条件等优惠政策吸引,虽落户天津仍想去北京工作。由于心理情绪不稳定加之智能科技具有较强时效性,这部分人才难以帮助我市研发前沿智能科技,不能如期实现人才红利本地转化。

2.引育政策特色不突出

我市出台落户安家、绩效补贴、项目经费、提供居所等引育优惠条件,与其他省市政策具有同质性。加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严重稀缺、北京和雄安新区强势虹吸效应,我市智能科技人才工作难以发挥政策创新优势。

3.重人才轻团队现象

人才引进层次认定主要依据学历、头衔称号、学术发表、奖项等“一刀切”门槛条件,放大科技人才个人学术背景,忽视研发成果市场转化效能。此外,鉴于智能科技复杂性和跨界融合性较强,需要应用行业上下游紧密配合,专业人才和周边人才嵌入协作。团队配套细则不完善必将导致高端智能人才来津后无法及时融入新环境,难以发挥“人才+团队+项目”合力优势,合约到期易产生纠纷。

4.人才激励模式较单一

智能科技高精尖人才普遍能在一线城市龙头企业得到较高收入和企业分红。单纯依靠我市政府津贴难以对此类人才产生吸引力。目前我市人才激励机制尚未与市场收益和引进单位行业影响力密切接轨,收入分配政策制定缺乏红利效应,导致智能科技领域引才难、用才更难、留才难上加难的困境。

二、 对策建议

1.聚焦智慧科技和融合性智能科技人才引育落户

一方面,认清智能科技人才所带来的独特价值和跨界融合价值,鼓励此类高端人才来津落户。着重引进边缘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专业人才,特别关注热能监控、人脸识别、数码购物等综合人才引进,加强普惠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人才引进解决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推进“5G+云计算周期”、“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融合智能科技人才挖掘,大力驱动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升级,打造智能高端产业集群,夯实我市“一基地三区”的核心定位。另一方面,理顺人才落户与人才引进目标的契合度,短期或非急需科技项目可弱化或不涉及落户问题。

2.聚焦京津智能科技“人才共享”引育模式

推进京津“共享智能科技人才”互认体系,按企业具体项目引进,考虑人才稀缺性,引进时采用灵活用工模式(类似我市外专长期和短期千人合同),双方协定来津工作时长,按专利、按技术成果转化评定结项。在引进人才研发主体不在天津的情况下,合同期内人才取得的专利、版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应与我市吸收企业共同享有归属权。

3.聚焦智能科技周边人才和团队配套引进

促进我市智能科技企业向华为、阿里、京东等企业学习经验,特别是在华为智慧园区、阿里智慧酒店(菲住布渴)、盒马生鲜智慧新零售,京东智慧仓库(亚洲一号)等具体项目上进行观摩。建议我市为区内外企业合作项目提供相应场地,由实力企业推荐具有丰富经验的智能科技领军人才和自动化机械类周边人才,由我市企业组建对接科研和服务团队,加速我市企业“智慧+”商业模式创新。

4.聚焦推进留才激励措施与市场效益接轨

人才“真”不“真”要靠市场效益来检验。将服务市场和品牌建设能力作为智能科技人才引进评估的重要考察条件。重点引进能融资、能引资、能上市路演的科技团队,实现我市引育引商引资三联动。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团队参股,通过与企业商定实现“一人一策”,将定额分配、分红分配与留人机制相结合,完善人才股权激励机制。

(发言者:王京滨系致公党中央经济专门委员会委员,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