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关于多措并举 大力扶持民族品牌的建议

2020年05月24日 18:3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关于多措并举 大力扶持民族品牌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工商联执委,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委员,天津滨海高新区工商联主席,滨海新区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

郑春阳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在要求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体现了当前宏观管理的底线思维。与之相应,会议将扩大内需放到了更重要地位。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需坚定实施民族品牌战略。当前,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日趋扩大,为了避免大部分红利被国外品牌所分享,民族品牌必须拿出以攻为守的勇气,做大做强。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7年国务院批准把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各部门举办一系列品牌评价、品牌宣传等活动来推广中国品牌,收效显著。但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国家助推的主要是龙头企业,强者愈强,对能补齐行业短板的潜力型民族品牌发掘不够,支持不够;2,当前国内品牌建设过于强调规模,对科技含量和核心价值重视不足,在大众品牌上取得了成绩,在高端品牌上存在着欠缺。

此次疫情引起全世界经济下行,特别是包括奢侈品在内的国际品牌市场大幅回落,为中国品牌提供了“转危为机”的历史性窗口。国际品牌影响力减弱,至少有四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国外疫情导致大量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链受影响;二是消费市场收缩,人们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商品;三是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态度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国际品牌光环回落;四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转变,医务和科研工作者的地位在上升,影视明星代言产品的作用在降低。这正是中国品牌商发力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良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不平衡不充分,很大程度上是高质量的民族品牌,尤其是消费类产品供应不充足。我国是经济大国、品牌弱国,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民族品牌向高质化迈进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制定十四五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品牌关乎文化自信,抓住民族品牌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逢其时。

为此,我提出如下具体政策建议:

1、 实施品牌替代战略:坚定推动品牌外需转内需,在制造业领域,特别是消费品制造,加强各行业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消费类民族品牌,在政府采购、媒体宣传、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逐渐形成对国外同类产品的口碑替代、价值替代、消费替代。

2、 补齐品牌行业类短板:部分中国品牌已享有世界盛誉,例如华为已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是在更多的消费品领域,例如化妆品行业,品牌影响力有限。国家应给予明确政策扶植,有计划、有步骤地助力国内各领域品牌百花齐放,在各个行业打造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3、 加强品牌标准建设:对民族品牌,鼓励标准认证,深挖核心价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科技含量为重要因素。通过民族品牌,将中国标准影响力提升至全球范围。推动民族品牌向高端化、智能化、环保化、服务化发展。

4、 加强品牌产业链建设:对于民族品牌,合理布局行业内上下游供应链,加快关键进口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确保产业链的完整性,提高抗风险能力,牢牢把握民族品牌发展主动权。

民族品牌,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发展培育民族品牌,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多措并举,大力扶持民族品牌,才能最大限度扩大内需,助力国民经济在“后疫情”时代,持续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