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武汉抗疫一线发现一个现象,在我们收治的50例重症新冠肺炎病人中,31例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18例流感核酸检测呈阳性,新冠病毒和流感合并感染者很多。进入到流感季节,很有可能还将面临新冠病毒-流感双流行局面。”5月14日,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举办的“加强流感防控 助力抗击疫情”线上访谈上,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武汉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呼吸科教授、大内科主任孙铁英的发言,引发各位委员专家热议。
流感疫苗接种率仅2%,“双流行”若出现难应对
历年秋冬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尤以流感为甚。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65万例死亡。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如果疫情出现反复,则意味着今年秋冬季我国将迎来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双流行”的严峻态势。
“在南半球,流感-新冠病毒双重感染已经成为事实,我们要利用好这几个月的时间做好充足准备,继续做好中国的‘诺亚方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会上发出预警。
“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在发病体征症状、传播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大家都知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所有传染病根本途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提出,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防控都需要围绕三个环节来进行:从管理传染源来说,要强化传染病的监测系统,持续加强流感监测是我们防控流感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一个基础;从切断传播途径来说,做好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是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主要措施;从保护易感染人群来说,对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易感染人群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途径。
会上,曾光给出了一个数字,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仅2%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不利于流感的防控。孙咸泽委员也同样给出了一组数据,作为高危人群之一的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15.2%,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46.7%。
“事实上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推荐了两个疫苗,其中一个就是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离我们还很远,所以加强流感防控对新冠病毒防控将起到促进作用。”孙铁英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小平则认为,流感和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策略应该有所不同,新冠可以通过非药物手段控制,流感则不能单纯通过非药物手段控制。他表示,目前流感防控正处于“窗口期”,应尽快制定流感疫苗接种策略,鼓励疫苗接种,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建立疫苗种子库,确保流感疫苗供应充足,加大流感监测力度;鼓励企业加快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这5类人群要警惕
为什么每年都要接种疫苗?哪些人应该优先接种疫苗?曾光表示,易感人群都应该提前接种,比如儿童、老年人、慢病患者、孕妇以及医生这类职业易感人群等。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们做过一次联合调研,发现近70万的住院病人当中,老年共病的发病率高达91.3%。如果遭遇疫情,哪怕轻微的感染,就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一下导致多器官衰竭,因此更要加强老年人的流感防控。”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建议,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居家以及养老机构“三位一体”的防疫联动机制,对慢病、共病老年人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联合防控。此外,她建议,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落实防疫保障机制,对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宣教。
针对疫情下儿童流感防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丁洁则建议,要加强孩子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塑造和养成,尽量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时,最好在家休息或者带口罩上学,先去社区医院进行初步诊断,避免一得病就往大医院跑,造成其他感染。此外,她提到,流感疫苗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儿童接种也很安全,在秋冬流感高发季前,可提前带孩子到医院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流感是百病之源,会诱发慢性病加重,由此引发的医疗费用的增加会导致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促进与宣传教育所副所长何琳呼吁:“疫苗是阻断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应将一些预防效果好的流感疫苗纳入医保。”
防疫“新常态”该这么干
面对可能出现的秋冬流感-新冠肺炎“双流行”挑战,我们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应对?针对委员们提到的疫苗产量问题,赛诺菲巴斯德中国区总经理张和平坦言,疫苗生产从鸡胚开始需要六到七个月时间,从前一年就要开始制定生产计划,预定鸡胚和主要原材料等。但因为国内接种率一直不高,企业迟迟不敢扩大产能,就怕第二年疫苗生产出来造成浪费。如果出现“双流行”,又怕疫苗生产供应不足。因此他认为,使用新的技术非常重要,比如不依赖鸡蛋数量,且大幅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疫苗供应。
针对目前疫苗接种率低的情况,孙咸泽认为,原因可能包括人群接种意愿低等问题。对此,他建议,应进一步普及流感疫苗接种知识,提高人们的接种意愿。此外,根据毒株变异情况,提前进行流感疫苗的安排和量产也很重要。
“流感一直是医药卫生部门非常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大家经常把普通感冒和流感混为一谈,社会对流感的认识有所偏差。”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建议,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公众对流感的认识;在公共政策上进行有效的调整,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另一方面,从医保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上予以保障;充分借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经验,通过组织发动大家接种流感疫苗。
曾光则提出,应提倡公共卫生零级预防,发挥政府的主导责任,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健委前方工作组防控组专家、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看来,加大对流感疫苗知识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避免造成医疗挤兑,减少交叉感染情况。此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发热门诊。他认为,补齐公共卫生的短板关键在于社区,要从社区开始培养老百姓的防护意识。“在冬季到来之前,把老百姓的口罩戴上去,勤洗手,戴口罩,把疫苗接种上,哨点布密了,网络搞通了,就可以形成新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