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中医农业耕育农法,给土壤和农业“治未病”

2020年05月29日 14:47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中医农业是传统中医与农业的融合,其核心是“有机质农业”、“耕育农法”和“中医农业投入品”,其本质即为农业“治未病”,中医农业团体标准的实施为健康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中医农业理论和实践为农业“治未病”奠定了基础

中医农业是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药的跨界融合,跨界创新,也是用中医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看待农业问题,用中药制品为种养产业服务,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病害的预防和治疗问题。既能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也能够为提高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人类以及动植物健康,保障农业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探索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111

所谓“中医整体观”,是强调“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按照中医整体观把土地治理好,提高农产品质量。结合系统工程和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综合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耕育农法,推广生态农业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合理使用中医(药)投入品,确保产品中不含有影响人类健康的农药残留、生长调节剂、抗菌素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中医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中医(药)农业主要涵盖农文康旅四方面内容:中医农业、中药农业、医养农业(中医康养农业、健康农业)、医旅农业(中医药文化旅游农业)。采用中医(药)农业标准生产、加工、销售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统称为中医(药)农业产品。

中医农业自身具有特殊性,发展道地原生态中药基地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医药农业加强与三生农业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中药农业产业体系。

2、“中医农业”历程四年完成的“十件标志性大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医农业利用中医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以中药农业的产品和手段,采用耕育农法生产模式,把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制品作为中医农业投入品,在农药和兽药、肥料和饲料等农业生产领域,逐步替代并取代化学肥药的使用,最终清除化学肥药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农药残留、生长调节剂、抗菌素等污染。中医(药)农业不仅能够解决农业“治未病”问题,而且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态、健康、营养、功能的生态食材,以及农业生态康养、耕育体验、文化旅游、耕育田园等衍生产品。

222

(1)2016年初首次创立了“中医农业”概念,建立了团队。

2016年10月,在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指导下,以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建3人,共同组建了中国农业一线“三剑(建)客”(以下简称“三剑(建)客”)为主的“中医农业团体标准团队”,利用中医的系统观、整体观、辩证观研究农业问题。

(2)发布实施“中医农业”团体标准、评定产品参展长春农博会

(3)召开全国“中医农业”投入品和产品加工大会、建立了全产业链

2020年1月11日,全国首届“中医农业”与农产品加工高峰论坛暨中医农业投入品展示交流大会在河南省驻马店举行。

(4)建立中医农业产品的“农餐(餐饮)对接”、“农超(超市、批发市场)对接”供应链体系

(5)成立了“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韦学明,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中国分会、国际院士联合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6)中医农业成果获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奖

(7)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签署合作协议。

2019年10月21日,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韦学明秘书长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王凤忠所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8)在国内布局“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9)成立“中国中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启动中医农业之乡评定

(10)建立“中医农业”功能性产品研究院,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农业研究院揭牌

3、 国家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形势下,把医疗康复战略“前移”到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再“下移”到农业种养领域,充分发挥中医农业的新优势,在顶层设计的层面上推进我国农业健康为人类健康服务,实现中医药和农业的紧密衔接,势必大力整体推进健康农业、健康中国的进程。

333

“中医农业”是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农业”的目标是改善农产品产地的水、土、气立体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中医农业作为生态农业的重要模式之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促进食品安全;要重视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从上游的农资投入品到下游的中医农业产品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文化含量。

4、 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为土壤“治未病”

土地是生态之源、土壤就是健康之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有机质过低的土壤免疫力就低,容易板结,酸化,作物容易得病。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同时深刻地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同时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深刻影响水分的存储。土壤有机质也深刻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可以形成稳定的大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仅抗土壤侵蚀,也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

“有机质农业”是以农业种养循环、种养平衡为基础,以农田废弃物还田为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较高水平的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和利用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发展之路。“有机质农业”与耕育农法相结合,在保持传统农业技术、利用植物的相生相克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多种技术,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采用中医农业方法和中医农业投入品应对种植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疾病防控治疗问题,推行生态生产方式。强调精耕细作,精心精准,精品优品技术生产要素。

土壤有机质缺乏是土壤万病之源,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土地生产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材,当人类和动物吃完的排泄物都要归还给土壤,农作物的秸秆也要归还给土壤,一方面是把土壤的肥力提高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从农作物带走的生命元素重新归还给土壤。每年施入农家肥,土壤有机质丰富。有机质农业倡导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即根据当地农田的产出、市场需求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合理配套布置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就地或就近利用农田产出食物和副产品发展养殖,减少养殖业需求的农副产品运输距离,为养殖、加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还田提供方便。

5、 中医农业为养殖业“治未病”

在历史上,中医药理论和中兽药理论也是一脉相承,只是服务对象不同,而且兽医院中的中药材更是品种齐全,兽医生也是兼为人畜看病。其中养殖业和种植业治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一体化治理尚待更具成效的顶层设计。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进程和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变化,发展线路应该从健康畜牧业、健康种植业、健康农业、健康农村、健康城市到健康中国的健康治理。其中能够带动全局性发展的就是实现养殖业向健康畜牧业的转型,使养殖业从污染大户转变成为健康使者。只有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转型,我国农业才能真正成为健康中国的第一基础。

555

6、 中医农业耕育农法为农业生产“治未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健康食材的需求,引发对土地的数量和土壤质量都来越高的需求,维系优质可持续利用的健康土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脱胎于传统农耕的有机质农业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1)倡导种养平衡、生态循环。土壤健康,种植的作物就健康。有机质是土壤健康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保障,只有健康的土壤才可以生产出健康的生态食材,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农田、生态、植物健康,间接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有机质农业积极致力于利用耕育农法循环农业培育生态土壤,使农业生产回归健康生态本源。

(2)建立生态产业标准。加快建立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加强生态农产品品牌基地建设,创新开展生态高质高效行动。依托“生态原产地”、“中医农业”、“生态食材”、“生态餐饮”团体标准,创建一批生态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生态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3)利用中医农业投入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创建中医农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4)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生态农产品质量。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开具合格证和自我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加强生态食材、生态机农产品、生态原产地农产品评定和管理。开展国家生态农业品牌产销对接活动,继续做好生态农产品农餐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工作。

(5)加大农业废弃物还田力度,促进有机质农业发展。扩大中医农业投入品使用范围,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高化肥利用率。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果菜茶有机肥和中医农业投入品替代化肥实施范围。

(6)利用苦参碱植物源农药,持续推进化学农药替代。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

我国农耕文化悠久,耕育农业要求保持有机培肥理念与现代农业结合之路。耕育农法强调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是土地的精华,具有养育、生态以及社会保障等多种功能。实践表明,中医农业是有效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利器,充分发挥中医农业的优势,能够迅速扭转食品安全困境,为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发展开辟新路径。(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张智、莫冬、陈小梅、杨超、时理想、尹新洪、张立强、陈天佑、陈思安供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