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博物馆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起到教化人的功能

2020年06月02日 19:17 | 作者:黄俊娴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近年来,文物资源已经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金色名片。各级各类博物馆深入挖掘国内文物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陆续引进、输出了大批精品展览,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先生介绍,通过其对各大博物馆最近几年出国展览数据的调查发现,我国博物馆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对外引进输出展览结构不平衡、对外文化传播合力不足、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出境展览少等问题。针对国内博物馆对外交流办展中的问题,刘万鸣建议,一是加强对外交流展览的政策引导,简化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出国办展审批程序;二是放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联合办展限制;三是优化展览格局,打造中国博物馆展览品牌。

今年刘万鸣先生全国两会的提案和去年、前年的提案,都是关乎教育提出的,他曾提到将古汉语纳入高等艺术院校硕博的考核,当时引起学界的关注。而说到今年的提案,刘万鸣还是和教育密不可分的。今年的提案看似围绕博物馆相关内容展开,其实最终关注的还是教育。博物馆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人更能起到教化的作用。刘万鸣表示,关乎教育,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中小学、大学,人的受教应该是终生的,教育不分年龄,它伴随人的一生。博物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接受教育的场所。当下博物馆特别重视、关注传统文化的推广,而缺少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关注。而国人及世界人民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能深入地认识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昨天和前天的事情。尤其对于中国青年人让他们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培养他们有一颗爱国之心,这也就是我今年形成这个提案的原因。刘万鸣认为,对于人格的培养,首先把德放到第一位,博物馆的职能正是通过展览这一手段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全民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

前年两会中,刘万鸣的提案是将古汉语教学纳入高等艺术院校硕博考核中。在刘万鸣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以文言文记录的,现在学生大多数读不懂。不仅学生读不懂,甚至老师懂的也不深。因为读不懂,最后导致不读原著、读白话,而大多白话文已把文言文的本意改变,另一方面我们又过分地强调外语考试,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发展、传承产生了负面,使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优劣不分。

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文言文,刘万鸣先生他所重视并提倡的是文与物如何对人心灵的教化,值得我们思考。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刘万 万鸣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