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 | 人民政协报社:不建机构建机制,撬动深融新模式

2020年06月03日 11:19 | 作者:王相伟 | 来源:中国记协
分享到: 

11

编者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来,各级各地媒体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报道。

人民政协报社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主管主办,是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之一。报社成立37年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宣传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方位和使命,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人民政协报社立足自身优势,从理顺体制机制入手,以建设服务型媒体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目前,人民政协报社已经形成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的全媒体格局,日均发稿量在200篇左右,阅读量多次创造10万+,影响力稳步提升。

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融合发展中心,重构策采编发流程,为融合发展筑牢制度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

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融合发展的关键。如何做到?从顶层设计入手,相当于牵住了“牛鼻子”。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一整套运行有序的采编机制,这套机制在保证安全高效完成传统采编业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媒体发展趋势,这套机制迫切需要作出变化调整,人民政协报社党组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着手大力推动融合发展时,就下决心在顶层设计上狠下功夫,融合发展中心应运而生。

2018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到人民政协报社调研,对报社融合发展寄予厚望。随后,报社融合发展多点开花,经过一年多的摸索,2019年两会后,报社党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筹备成立融合发展中心。

这一中心旨在整合全社资源,重塑策采编发流程,推动融合发展真正做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结合传统媒体多年发展的实际,这一中心采用“建机制不建机构”的核心模式,在保持报社现有人员服务原部门工作不变的前提下,将大部分人员结合工作特点纳入新设立的策划、内容、设计、运营、推广等专项小组,以每周一次的策划会为龙头,统筹整个融合发展的全流程。这一机制的建立是在我们积累多年的两会报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特点所打造的,因为有基础,所以运行起来非常顺利,2019年我们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两项重大报道为重点,对这一机制进行了“运行测试”,非常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利用这种机制围绕澳门回归20周年进行了策划布置,从传统媒体的特刊到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屏的推送一揽子统筹考虑,运行非常顺利。今年两会我们把这一机制制度化、规范化,作为核心设计,推动报社融合发展继续走深走实。

融合发展中心作为顶层设计,报社党组在研究讨论时就确定了“立足本报、眼光向外”的总体思路,因此虽然秉持“不建机构建机制”的理念,但为充分借助“外脑”的智慧,在融合发展中心下设了一个实体机构:人民政协报社融合发展研究院。这一机构将约请全国政协委员中的精英人士,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新媒体负责人,各省、副省级政协秘书长和研究室主任,以及商业网站负责人等担任特约研究员,每年确定与全国政协重要协商议题有关或媒体融合相关的研究课题若干,开展自主调研或小规模调研,形成研究成果,报送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目前,这一机构已经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联通研究院等进行了战略协作探讨,成为报社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立足核心优势资源,多终端齐发力,一次采集、多点发布成为常态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公认的新闻报道富矿。传统媒体时代,“立足统战、面向社会”是我们的办报方针;融合发展时代,我们也坚定不移贯彻这一策略,在多种传播终端上,致力于提高统战政协声量。

政协的重要会议我们在第一现场采集新闻,并针对不同传播终端的特点进行加工制作,一次采集、多点发布已经成为常态。比如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开幕会一结束,我们就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总结提炼为“813”速记法,在微信公号推出,阅读量很快上万,对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起到了良好的导读作用,报纸则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从第二天开始陆续推出6篇评论员文章,微信公众号予以及时推送,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融合报道战。

围绕全国政协的年度重点协商议题,我们推出了“有事漫商量”微信公众号,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漫画图文形式,幽默诙谐讲述这些议题的前世今生,并搜集网友针对议题发表的意见建议整理呈报承办相关议题的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办公室,使议题讨论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的良好氛围,形成网络议政的闭环,2019年篇均点击量过万,成为报社微信矩阵的“领头羊”,深受网友喜爱。

22

充分利用报社33个驻地记者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优势,推出“天下政协”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各地政协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各级政协系统及委员中产生良好的反响;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提出并坚持至今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工作,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文史素材,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以此为依托,在业内享有盛名。利用这一基础,我们打造了“掌千秋”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一经推出,便成爆款,订阅量和阅读数逐日攀升;我们立足熟悉医疗卫生界委员的优势,结合当下人民群众对健康话题的关注,推出“尚医曰”公众号,不仅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热点话题,还重在对一些关于健康问题的流言约请专家进行批驳,很有权威性,推出短短数月,便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推出代表“政协声量”的榜单——“商靓榜”和“政能量榜”,两个榜单分别针对全国各省及地市政协的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及每周最受欢迎的政协新闻报道进行排名,每周各推出一期,因其数据采集的专业性及评选规则的公正性,很受各级政协欢迎,也成为报社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3

疫情期间,为彰显中央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确保疫情重大新闻实时报道,讲好统战政协系统的抗疫故事,我们迅速组织部门联动,加大融合报道力度,立足政协优势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权威“硬”新闻和温馨“暖”报道,亮点纷呈——在网页和政协号APP同步上线“万众一心 战‘疫’必胜”专题,时事要闻滚动推送;联合策划“战疫时期特殊作业”“第一书记在‘疫’线”“委员在‘疫’线”、战“疫”日记等栏目,同步在报网端微屏及所属新媒体平台落地,仅1月23日至3月19日期间,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就推送稿件近1200篇,累计阅读量310余万,阅读量过万的稿件50篇,阅读量过10万+的稿件4篇;发起《中国医生,我想对您说……》活动,联动社会各界和一线医护人员隔空对话,共收到300多个短视频,200多份礼物照片,在抖音、快手、微视、央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点击量超500万;开设独家视频栏目“连线‘疫’线”,高密度视频连线对话权威疫情防控专家委员,如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等,第一时间介绍“疫”线情况,传播更具价值的科学防控信息。

面对现实独辟蹊径,以“假如我是委员”为龙头打造虚拟服务性平台,让服务和宣传形成完美闭环

不占有渠道,没有一定规模的流量,就不会真正拥有核心用户。于是,我们另辟蹊径:面向人民政协组织和各级政协委员这一最大的核心资源,开发了“假如我是委员”这款小程序。

这一平台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网络议政平台,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网上实践基地,政协组织、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等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

在用户建设的初步阶段,我们把核心用户锁定为青少年群体。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他们通过一个有效的平台或渠道体验中国民主政治、有序政治参与,能够增进他们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直观感受和认同。在研发阶段,我们组织了一些线下活动,大家的反应出乎意料的积极,这也验证了我们当初的设想。

2019年9月1日平台正式上线,我们希望在吸引社会公众注册成为虚拟委员的同时,能够让真实的政协委员和政协组织,甚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各类学校和新闻单位也能加入进来,让他们在这款应用内直接交流、协商,既让虚拟委员能够体验其他社交软件无法得到的获得感、成就感,也能让政协组织和委员,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多了一条直接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提案或新闻线索、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渠道。

为了增加这款应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我们设计了委员小助手引导虚拟委员了解这款产品的功能。并专门设计了一套积分系统,用户注册之后自动成为所在地的虚拟县级政协委员,通过签到、提交虚拟提案、浏览、评论或参与活动等行为获得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标准,且符合提案数量、粉丝数量、关注数量等条件后,就可以升级为虚拟市级政协委员,虚拟省级政协委员乃至虚拟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12月,一位来自山东滨州的虚拟委员达到全部条件,从虚拟县级政协委员升级成为虚拟市级政协委员,最后升级到了虚拟省级政协委员。我们及时对此作了报道推送,期望以此激发其他虚拟委员的参与热情。

小程序上线至今已经有120000+用户注册了虚拟委员,共计提交3300多件虚拟提案,140000多条评论点赞。75位真实的各级政协委员、8家地方政协入驻并与虚拟委员积极互动。有的省级政协还专门下发通知鼓励委员入驻。随着真实委员和政协组织的入驻,虚拟委员们的热情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初步感受到了网络议政的乐趣和意义。

服务型平台做出一定规模后,具有积极的反哺作用——其产生的内容也成为新闻报道很好的素材。部分周刊围绕自身的策划选题从虚拟提案中遴选了一些优质提案进行深入报道,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进行点评,效果远远超过了传统报道方式,为融合报道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假如我是委员”这款小程序,让我们发现了融合发展的大舞台,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全力打造一些其他能够承载和凸显政协优势的服务性平台,继而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把报社打造为“服务型媒体”,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融合发展之路。(作者王相伟系人民政协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融合 媒体 合发 报社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