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2020年06月03日 18:59|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中国铁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孟凤朝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危机,再次有力证明了,人类是生死相依、利益与共的一个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节奏,不断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开启政府层面引导,驻外使领馆支持协调,企业主体运作,积极与沿线国家探索重大项目实施配套发展的“政企连动模式”;坚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带动全方位、全产业链走出去的“产业赋能模式”;充分发挥知名大企业领头雁作用,形成大企业搭台,中小微(民营)企业跟进的“雁阵效应模式”,不断开创新冠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新机遇和新动能,奋力续写共建“一带一路”的壮美篇章。

政企合力,建立重大项目配套实施联动机制

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践行者。在共建“一带一路”实践中,中方始终平等相待,充分关切各方利益,政企联动,不断实施和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政策协调不断顺畅,认同感与日俱增,参与度不断增强,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经贸与产业合作稳步推进,民间往来更加密切,不断让沿线参与国人民分享到实实在在的福祉。

截至目前,已有138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20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商签范围由亚欧地区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西欧等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数次写入联合国、G20、APEC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通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优势互补,分享了合作共建成果。

我过去在中国铁建任职。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主动适应所在国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选择沿线国家相关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城市住房等解决当地民生福祉的项目展开合作。

目前,中国铁建还在积极推动尼日利亚拉伊铁路、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线、秘鲁国家公路和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产业赋能,铸造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引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我国已与41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双边产能合作机制;境外合作园区建设为沿线国家创造了新的税收源和就业渠道,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和发展势头良好。截至目前,中方已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0多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

为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我们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将中国的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铁路新城建设、经济带建设模式与所在国发展需求相融合,积极推进动能转换,以项目引路,产业赋能为策略,依托交通大动脉,规划沿线经济带,铸造产能融合发展引擎,以实际行动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2018年1月1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的标志性项目——亚吉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在参与亚吉铁路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中国铁建主动融入当地发展战略,根据当地工业落后的实际,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参与铁路沿线工业园以及吉布提多功能港建设,全方位推动铁路沿线经济发展,开创了“建设一条铁路,打造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成为中国铁路首次全产业链“走出去”,中国标准引领产业海外发展的成功典范。

7年来,中国铁建先后参与投资建设或运营了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工业园、德雷达瓦工业园、阿达玛工业园、孔博查工业园和中白工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合作建设项目。

目前,中国铁建参与投资的产业园区发展形势持续向好,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以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为例,截至2019年底,已有147家中外企业在此注册,意向投资总额近15亿美元。其中,84家企业已签署入园投资协议或已投产运营,园区进出口总额达6.19亿美元,上缴尼日利亚政府税费4050万美元,为“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头雁效应,汇聚共建“一带一路”磅礴动力

中国铁建本着优势互补、合力聚能原则,采用合纵连横策略,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首先整合企业内部优质资源,组织投资经营、商务拓展、施工生产、物资保障优势企业,形成“投建营”一体化经营格局;其次携手外部力量,先后与中信、中建、中交、中车、华为、中国建材等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产业协同方阵;其三是面向全球配置资源要素,协同金融单位和大型跨国企业携手竞逐国际市场。2017年以来,先后与泰国正大、英国福德门、亚投行等企业和组织进行高层对接,并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主场外交契机,不断促进海外高端合作。

同时,中国铁建主动对接江苏、河北、广东等10多个省份,带动国内50多家企业“走出去”,涉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纺织、钢结构和基础化工等多个领域。另外,中国铁建累计从国内采购工程机械、物资材料超过180亿元,雇佣国内劳务到海外工作近10万人次,带动了中国产品、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融进去”“扎下根”。在共建合作中,我们本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托的原则,全面融入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加快属地化、国际化发展进程,通过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技术培训,参与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社区共建等公益活动,不断促进与沿线国家的融合与民心相通。

为适应海外成长的水土、阳光和空气,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关系,中国铁建大力实施属地化管理和国际人才引进战略,培养和用好本土化管理人才,广泛开发属地人力资源。

作为国家最早“走出去”的外经单位之一,中国土木集团已开始聚焦属地化管理层人才。所属尼日利亚公司9891名在册当地员工中,管理层高级雇员已达463人。2018年,该公司又通过公开招聘,吸引53名优秀尼日利亚大学毕业生加入。

此外,中国铁建海外企业,还以不同形式多批次组织了30多个国家的外籍员工到中国来培训学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铁建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外籍员工分别达到3600和2400多人,有的地区外籍员工占比高达90%左右,在“一带一路”沿线为相关国家提供就业10余万人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产业技能人才,并资助来华留学生100余人。这些“授人以渔”的务实之举,将众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外籍员工汇聚成共建“一带一路”的磅礴力量。

秉承“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我们在诚信履约、建造精品工程,打造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文交流和实现民心相通的“软联通”。

2016年,埃塞俄比亚遭遇三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中国铁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正在建设中的亚吉铁路提前“服役”,为灾区运送物资超过7.8万吨;当7.8级地震造成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大量人员伤亡时,中国铁建第一时间组织抢险,为灾区救援打通“生命通道”……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如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播撒的那些爱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必将春花烂漫、硕果飘香。

委员名片:

孟凤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铁建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在工程承包建设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对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中价值更高的领域延伸带来难得的机遇。公司始终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孟凤朝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7月担任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