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服务“一带一路”

2020年06月03日 19:38|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服务“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走出去”展开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大软肋

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与排头兵,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

中国“走出去”企业呈现产业分布日趋多样化、投资总额增长迅速的趋势,然而金融支持滞后于“走出去”产业的需要。目前中国五大银行海外业务净收入占比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而产品也较为单一。由于无法从国内金融机构获得必要支持,曾有业务遍及全球的电信行业公司,海外业务近九成融资依赖境外金融机构。

目前,中国“一带一路”主要投向发展中国家。而在新兴市场发展业务的产业,因美元走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存在资产负债错配的情况,需要提升企业对冲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工具。曾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越南承包工程,遇上汇率波动,当天早上签约、晚上便录得2000万美元的账面损失。

2. 缺乏国际化经验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整合过程面临文化差异等诸多挑战,再加上欠缺全球运营的能力和体系,许多企业未能实现预期战略和财务目标。

在参与企业跨境并购的过程中发现,国内企业往往在交易结构制定、价格调整、合约条款谈判等方面较为死板,也不善于与外国政府、媒体和公众打交道,多次在跨境收购中惜败于国外企业。其中,德国精密度核心汽车部件公司竞标出售,中国企业进入最后一轮投标阶段,然而最终北美企业以调整竞价和谈判速度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

3. 本土化经营不到位

超过七成拥有海外业务的受访中国企业,海外机构员工主要从中国外派。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固然重要,要成功实现本地化运营,本地化人才的培养同样决定成败。有中国援建非洲的铁路,因为建前缺乏商业可行性分析,建后当地缺乏经营管理、维修保养人才等而停运。

4. 与环境可持续性目标存在冲突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性目标,是经常被忽视的风险因素,对全球经济影响越来越重要。环境这个敏感的因素,时常是民众和舆论关注的重点,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一带一路”的信任。“一带一路”倡议以“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为宗旨,致力于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不仅是目标,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

5. 知识产权保护薄弱

众多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能力薄弱,“走出去”后易面临知识产权纠纷,侵犯知识产权或被侵犯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质疑,这成为中方企业在国际市场被打压的重要原因。

以高铁产业为例,许多拥有技术的国外企业会抢先申请专利,在国际项目竞标中,知识产权和专利数量往往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通信设备产业也不断成为专利诉讼集中瞄准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在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正汇入蓝图。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加强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经济总量。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经济规模,远超伦敦、力追纽约。内地与香港可共同打造一个市场交易量足够大、产品种类丰富、体制机制健全、监管规范高效、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同时,要对中资金融机构加强管理、加快改革、提升国际化水平,与香港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针对我国企业海外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大开展境外贷款、出口信贷、离岸金融、资本运作、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全球现金管理、保函等完善综合配套。

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标准化运作。并购战略制定、并购标的搜寻及筛选、尽职调查、估值和交易谈判,以及整合过程中的法律与财务咨询、人力资源和整合方案制定、文化融合,这些方面中国企业最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协助。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绝对优势,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侨乡、英语、葡语三大文化纽带,这里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桥梁。

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及吸引了大量既了解内地市场与需求、又具有国际经验,熟悉国外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与规则、社会文化的专业人才。可以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服务平台,合并区内的不同优势、团队,提供所需专业意见,提升国内企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标准化运作。

完善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建设全球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可在多边和双边协定中进一步重视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注重技术输出知识产权合同审查,合理评估输出的知识产权价值,约定双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和赔偿的制度和对策;成立“走出去”产业知识产权特属服务机构,专门负责境外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登记和日常管理工作及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强化核心技术专利国外布局规划,加强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在海外的保护措施。

香港具备条件成为全球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香港亦为知识产权提供健全的保护制度,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140个经济体系中排名第九。香港亦精于仲裁服务,处理仲裁个案的数量目前全球排行第四。凭着完善的法制、庞大的商业网络和专业服务的优势,香港一直以来担当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角色,是理想的知识产权贸易枢纽。

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

“走出去”也要“融进去”。“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众多,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种族、宗教、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推广“一带一路”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对于当地民众的需求与疑虑,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宣传,帮助其理解“一带一路”宗旨是分享优势产能,是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共赢,力求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企业也要特别尊重当地的风俗与文化,历史与宗教。

此外,中国在产能输出的同时,亦要注重软实力的输出,推广中国的历史、语言、文化、价值观,加强学术及人才的交流。走出去的企业,可以联合高校,开展专项培训计划,邀请在国外雇佣的当地团队到大湾区实习,掌握必须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并加深熟悉中国企业文化。

发展绿色项目,增加绿色金融支持,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九大报告89次提及环境和资源。各国政府也许下承诺,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独立研究机构预测,由目前到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达7.8万亿美元,投资大多数集中在亚洲新兴市场。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传递信息,需把公私营部门的资金导向绿色经济领域。

金融机构在资源分配上,要对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有所倾向,同时回避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项目。除了考察资产负债表、经济效益外,也要看企业是否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绿色产品需要多样化,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发展基金、PPP项目、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碳金融等。

我们安德资本牵头与马来西亚政府基金等共同组建“亚洲绿色科技基金”,遵循严谨的国际标准,投资环保能源和科技项目,支持亚洲地区发展环保、清洁能源、绿色科技,结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内地的技术、工程、装备等优势,满足资金和技术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可持续生态目标。

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很骄傲,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希望香港可以为国家的发展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承认的是,香港也迫切需要发展机遇。又何尝不是香港所需,国家所长呢?期待香港可以搭上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借国家发展的红利,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祖国共同腾飞。

委员名片:

魏明德

全国政协委员、安德资本主席、亚洲绿色科技基金主席。

魏明德一直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于金融经济领域拥有丰富国际经验,帮助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遵循严谨的国际标准,投资环保能源和科技项目,支持亚洲地区发展环保、清洁能源、绿色科技,结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内地的技术、工程、装备等优势,满足资金和技术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可持续生态目标。

魏明德同时担任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凝聚香港金融业界力量、团结业界精英、在关键时刻发声,发挥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作用。与内地共同把握未来机遇、迎接挑战,助力香港与内地发展,巩固与提升香港与内地的国际金融地位。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