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长三角一体化民生红利加速释放

2020年06月05日 17:13 | 作者:屈凌燕 何欣荣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杭州6月5日电题:长三角一体化民生红利加速释放

新华社记者  屈凌燕、何欣荣

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亲……《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民生获得感不断增加、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

在浙江湖州开办企业的上海人江维告诉记者,从上海到湖州,坐高铁要绕道杭州,耗时约2个小时,自己开车也要一个半小时。沪苏湖铁路一旦建成,整个行程将压缩到半个小时内。

横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沪苏湖铁路,计划在6月初的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宣布正式开工,使得湖州与上海、杭州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更近。

商合杭高铁、通沪铁路、沪苏湖铁路……2020年,长三角有10多个铁路项目计划开通、开工,整个区域全年铁路投资计划在800亿元以上,占全国铁路系统的近六分之一。

除了铁路,长三角圈内地铁“一卡通”工程也逐步推进。截至目前,杭州地铁已实现与上海、南京、合肥、宁波、温州及徐州等城市的二维码扫码乘车互联互通。经常往来长三角各个城市的乘客,到其他城市乘坐地铁时可以直接扫码过闸,免去排队购票时间,极大提升出行效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中心城市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内,1小时公交化通勤。

“数字长三角”领跑全国

近日,来自嘉善西塘的杨女士在县中医医院,通过“白玉兰远程会诊平台”,与上海瑞金医院的郝平医生进行了20分钟的会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当天预约,一般次日即可实现线上面对面会诊。

打破区域数据壁垒,长三角异地医疗资源走向“互联互通”。如今浙江省共有457家医疗机构开通长三角异地就医,异地就医人员通过“浙里办”手机客户端或当地医保中心进行备案,即可在长三角相应统筹区的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数字一体化”让长三角经济从疫情中率先复苏。疫情期间,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助力防疫复工,随后长三角又率先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支持产业链恢复运转。

医疗、交通、文旅、养老……民生各个环节的一体化让浙江老百姓尽享社会发展红利,数字一体化正加速消除长三角民生服务供给差距。

“美丽长三角”渐行渐近

一条太浦河,连通太湖与黄浦江,流经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与浙江嘉善等地。这条河既是沿岸重要的饮用水取水河道,也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

从以前的“各家各扫门前雪”发展为“联合河长制”,太浦河流域地区建立了上下游共同保护的协调合作机制,三地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了保证。更加美丽的太浦河也促进了三地生态绿色共同发展。

共保联治,已经成为长三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宝。2012年起,财政部、原环保部等部委在新安江流域启动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开启了中国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的“新安江模式”。

目前,新安江已成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为优。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也从水环境扩展到空气、森林、湿地,从新安江扩展到九洲江、东江等多个跨省流域。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推进一体化发展,既要处理好“自己的事”,也要处理好“共同的事”和“邻居的事”。要把“一盘棋”思想坚持到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模式”逐步推广,沪苏浙毗邻区域的“联合河长制”步入常态化运行,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日趋完善。(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长三角 一体化 民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