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赋能 ———上海市政协制度建设年推出《办法》《规则》《条例》

2020年06月08日 08:47 | 作者:顾意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前所未有!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专门安排了对《关于加强和改进凝聚共识工作办法》《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更好履职尽责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工作条例》三项制度性文件的讨论环节,并在随后举行的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奋力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三项重点工作在上海的落地落实。

其中,前一个文件是在全国政协系统中率先制定,后两个文件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的修订。这三项制度性文件的推出,拉开了上海市政协2020“制度建设年”的序幕,迈出了以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一步。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之后,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政协履职和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贯穿全年的20余项协商议题、3项民主监督议题、15项议政调研课题“纷至沓来”。

“把因为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市政协着力消减疫情对履职节奏的影响,坚持狠抓落实和提质增效相得益彰,力求在实施各项履职任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方面加速度前行。

“闭环”是这样打造的

——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全过程

翻开《关于加强和改进凝聚共识工作办法》,其中提及的不少工作举措被视作是历年履职经验总结基础上的再推进再深入。

比如,《办法》提出,要把凝聚共识融入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各环节;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专题通报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要将协商互动列为必要环节,促进不同思想观点交流交融,努力凝聚思想上的最大共识;要注重在建言成果、思想收获上一体设计、一体落实;全体会议要形成决议,专题议政性(监督性)常委会议要形成建议案等。

《办法》有了,怎么做?上海市政协近期筹备召开的一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是这样回答的:

会议以“加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议题开展协商议政。会议筹备阶段正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密集地学习、调研、座谈安全有序地推进。

首当其冲的是一场紧扣常委会议议题的专题学习会。委员们在“云端”听取了上海全面推进“一网统管”工作的专题报告,详细了解“一网统管”的业务模式、技术架构以及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在议政性常委会议之前,组织委员就相关议题进行专题学习,在市政协已成为惯例。“在凝聚共识成为人民政协一项重要职能的当下,我们把常委会议前的专题学习会视作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形成共识的必要途径。”市政协相关领导说。

专题学习会后,一系列调研座谈紧锣密鼓展开。委员们走访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市大数据中心、街道城运中心等地,察看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情况,了解基层使用体验,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委员们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梳理分析,聚焦瓶颈问题各抒己见,归纳形成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从强化学习增进思想认同,到营造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协商氛围,再到及时反映协商形成的共识性意见,在制度引领下,一个完整的履职“闭环”被打造出来。

“一委一策、一品”

——品牌建设在专委会全面开花

新修订的《专门委员会工作条例》中提出,坚持“一委一策”,形成具有专门委员会(指导组)特色的职责任务清单,做强“一委一品”,打响履职品牌。

近期,市政协12个专委会(指导组)陆续完成提交了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市政协“1+3”工作布局(党组工作要点为统领,协商计划、民主监督计划和议政调研计划为配套),对全年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预排,明确列出条目和时间节点。各专委会结合自身职责定位,拿出了覆盖协商议政、民主监督、调研建言、凝聚共识、特色工作、自身建设等全部工作的职责任务清单。

记者发现,在这些年度计划和职责任务清单中,几乎每个专委会都形成了凸显自身特色的履职“金字招牌”。

2月初,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之时,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紧急立法,审议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决定(草案)征求意见期间,不少委员积极参与其中,在线上密集提交意见建议104条,为完善立法献计献策。住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参与了由市政协发起的征求意见讨论,当时他一口气提了15条意见和建议。他说:“立法过程充分听取政协委员意见,正是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组织委员参与立法协商,是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特色履职工作。今年,在做好常规立法协商项目的同时,专委会还计划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外商投资促进条例作为参与立法协商重点项目,进一步做深做细,并探索参与立法协商工作向界别和基层延伸。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人数多、涉及领域广,如何让不同专业领域的委员找到共同话题,聊出建言议政思路和共识?专委会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不妨尝试一下“无主题海聊”,设定几个议题供讨论参考,同时欢迎“离题发挥”,鼓励委员从各自所在专业领域的视角,对热点问题畅谈观点看法。“海聊”的协商交流形式一经推出,参加的委员纷纷点赞,大家觉得,这样的协商氛围很有政协特色。

此外,学习委员会主打“委员讲坛”“小型深度学习座谈会”;经济委员会开展经济形势评估与分析和预算协商;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搭建“民生直通车”交流沟通平台;文史资料委员会打造“初心论坛”;对外友好委员会举办“中国企业走出去”研讨会……疫情之冬过后,市政协各专委会的品牌建设工作“抓紧”在春日里生根发芽,力争下半年全面开花。

“提速键”之后还有“加速键”

——为了“十四五”的紧抓实干

4月里,市政协关于上海“十四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系列课题调研如火如荼地展开。

十余条调研和协商议政方向被罗列出来,包括2025年主要经济目标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土地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议题按专业侧重分派到了各专委会,相关议政调研工作的进度将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

从覆盖所有专委会的任务表和跨度长达5个月的时间轴中可以判断出,就科学合理编制上海“十四五”规划开展调研讨论和协商议政,是今年政协履职的重中之重。

“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作为经济外向度和外贸依存度高的口岸城市,上海要对变化及早研判”“面对接下来一个时期较大概率的世界经济疲软,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而不是‘增长’上”……在头脑风暴式的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如何消化转化疫情带来的冲击,完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畅所欲言。

“城市规划应探索构建合理、有效支撑城市更新活动的多样化配套保障机制”“秉持集约化一体化理念,突出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的协调发展”……在深入街巷的实地走访中,委员们聚焦以历史和时代的眼光看待城市更新,结合城市实情科学规划提出思考。

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指向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平台优势,调动起广大委员对建言“十四五”的参与度,注重深入分析疫情后出现的重大变量,着眼长远对热点问题多一些“冷思考”,集全政协之力助推大视野、大手笔前瞻谋划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