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妙手丹青绘童趣

2020年06月12日 11:25 | 作者:郑学富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热热闹闹的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小朋友们嬉戏玩闹可能都还意犹未尽。殊不知,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类将特意描绘孩童游戏为题材的人物画称为“婴戏图”(或戏婴图),读来让人不免轻松快乐。譬如:一群儿童光着屁股,胖嘟嘟,撑着小船在河塘里兴高采烈地采莲,活泼可爱。这是宋代画家苏汉臣《长春百子图》里描绘的童趣。《长春百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运用全景式构图方法,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各年龄段的小朋友们玩耍嬉戏的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钓鱼、采荷、扑蝶、斗蟋蟀、踢球等等各种游戏,让人们感受到了童年时代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生活。

因为这一类绘画所表现的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我国很早就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取材多样,描绘技巧高超。苏汉臣(1094年-1172年)就是婴戏图的代表人物。他是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曾任承信郎。师刘宗古,所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描绘婴儿嬉戏之景,他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通过严谨的造型、细致的工笔设色和层层精妙的渲染,创作出一幅幅别具一格的孩童艺术绘画作品,情态生动,意韵无穷。清代文学家梁廷楠在《曲话》中评价道:“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

《秋庭戏婴图》描绘的是姐弟俩玩推枣磨的游戏。推枣磨是一种秋季节令游戏,玩法是:先取鲜枣一枚,横向剖开,削去上半枣肉,使枣核朝上露出;用三支竹签鼎足式插在余下枣肉下部,立于桌上;将一根两端各插一枚小枣的细竹篾搁置在枣核上,调整重心,保持两端平衡。然后用手拨动竹篾,使其旋转起来。因其形似二人推磨,故名“推枣磨”。画面中的男童头顶一绺黑发,全神贯注,正在摆弄游戏,看来还不是太熟练,动作有些生硬。旁边头梳发卷的姐姐也聚精会神,正用手指点弟弟如何玩,嘴里说着玩耍要诀。右边鼓凳上也摆放着转盘、佛塔等玩具,看来是姐姐刚刚玩的游戏,因为弟弟不太会玩,便跑到这边作了一番指导。背景是一块挺拔高耸的太湖石,皴染结合,显得坚厚湿润而有立体感,周围的芙蓉叶繁花艳,低矮的菊花也傲然盛开,花卉勾勒精劲,设色艳丽,点明了秋天的节令。从环境看,这应该是一大户人家的后花园。从孩童的衣着和华丽的黑漆嵌螺钿鼓凳看,也是官宦人家。图的左上方是乾隆皇帝把玩这幅画时,手书的七言绝句一首:“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

《冬日戏婴图》描绘了姐弟二人在冬天庭院里玩耍的情景。二童的发型很有特色,姐姐挽三鬟于头顶及两耳,再以红白相间的锦缎缠绕其间。弟弟的头发束结着红丝缯,形如鹁角,更增添孩童纯稚的神情。姐姐手持色彩斑斓的旗子,弟弟用细红绳牵引着一根孔雀羽毛,二人目光集中,瞧着俯卧在地上的小花猫。小花猫旁若无人,自顾玩着毛绒球。作者将人与猫的互动描绘得细致入微,增加了趣味性。画面上湖石嶙峋,洁白的梅花、红艳的山茶花凌寒开放,绿色的翠竹生机勃勃,既交代了冬天时令,又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温暖,让人感觉不到有丝毫的寒意,反而有温馨和煦之感。

《侲童傀儡图》描绘的是几个“文艺儿童”表演傀儡戏的情形。傀儡戏即木偶戏,历史悠久,在宋朝已经达到极盛时期,在当时非常流行。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梦粱录》说:“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大抵弄此多虚少实,如巨灵神姬大仙等也。”这幅画描绘了三名儿童正在表演杖头傀儡戏,其中一人执杖表演傀儡,一人敲鼓,一人观看,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庭院周边画有假山花木景色,以起烘托点缀作用。

《灌佛戏婴图》描绘的是一群儿童类似“过家家”的游戏。灌佛是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4月8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画面的背景为一处园林,雕栏玉砌,芳草萋萋,古树参天,青竹苍翠,鲜花盛开,湖石峭峻。大树下一个儿童双膝跪地,两手作揖,神情虔诚,模仿大人礼佛;一个孩童坐在地上,手捧一尊佛像,另一孩童手持水瓶,躬身灌佛;另外一个孩童手捧花篮,装扮成佛教信徒模样。四个孩童表情严肃,煞有介事,令人忍俊不住。

苏汉臣的婴戏图有很多传世作品,他下笔纤细、准确,善于把握特定环境下儿童的心理动态、形情和神韵,用色鲜艳丰富,既体现了儿童玩乐时的热闹气氛,又通过儿童的活动来反映风土民情。历代鉴赏家对苏汉臣所画的婴戏图评价极高,明代画家顾炳在《历代名公画谱》中曾说:“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

(作者为历史民俗文化学者)

编辑:杨岚

关键词:描绘 孩童 儿童 游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