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脱贫攻坚】建立精准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2020年06月28日 09:07 | 作者:王绯玲 | 来源:北京政协
分享到: 

QQ截图20200628091157

北京市政协委员、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绯玲

扶贫先扶智,精准教育扶贫是深度贫困地区“拔穷根”的关键,“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成为广大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海外华人华侨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率先进入中国最艰苦的地方,参与教育扶贫公益事业。作为中国教育扶贫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我们把侨的先进理念、资金、技术、管理、人脉等优势和资源调动起来,在教育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上,做了很多有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中国精准教育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民间视角和国际视角。

一、 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现存问题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由于无前车之鉴,在实际的扶贫操作中,出现了精准扶贫不精准的突出问题,使得中央的教育扶贫政策没有在基层得到充分落实,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

1. 扶贫对象精准度不够。很多扶贫政策带有普惠性质,缺乏精准性,使得一部分真正困难的群体难以得到有效帮助。同时,目前国家缺少专门针对高中学生的相关帮扶政策,出现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无技能或低技能,依然不能改变贫困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扶贫成果的一种浪费。

2. 教师培训精准度不够。目前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中小学生对全科教育和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缺乏对审美教育、心理教育、外语教师的精准补充;二是对教师的培训也未能有的放矢,无法有效提高他们相应学科的专业能力。

3. 教育扶贫手段精准度不足。目前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主要的手段还是捐款捐物,但是很多地方却不能合理、精准地应用这些钱和物。授人以鱼却没有授人以渔,未从根上激发教育贫困家庭的内生学习动力,使之变成反哺家乡的重要力量。

4. 缺乏精准、长效的教育扶贫评估和监管体系。教育扶贫的成果具有积累性,甚至需要经过一到两代人的积累,才能看到教育对个人和家庭的提升作用。因此,实施过程难以受到精准监督,也缺乏合理的评估体系,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反馈及后续对项目的评估、改进和完善。

二、 精准教育扶贫模式经验

23年来,怡海集团坚持在全国十几所学校参与精准教育扶贫,从2011年起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合作的“怡海树人班”精准教育扶贫模式最为典型。以此模式为基础,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牵头,我们于2019年9月在安徽舒城创立了汇聚政协和世界华人华侨爱心的“政侨班”,扩大了怡海精准教育扶贫项目的覆盖范围,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

1. 精准资助,使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的高中学生直接获益,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怡海树人班”先后在甘肃、江苏、湖北、四川、河北衡水等省市开班,精确筛选“双特”(家庭特困、成绩特优)学生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实现大学梦。截止目前,在全国共资助59个班级共2950人次,累计捐赠人民币737.5万元,已有800余名学生完成考入大学,超过一半学生考入985、211学校,有的学生由于在本科期间表现优异被公派出国留学。如果没有这个项目,这些学生很可能就会去务农或外出打工,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优化和完善树人班项目精准度基础上,我们在安徽舒城创建了“政侨班”,组织2016、 2019级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将爱心用在最重要的人和最需要的环节上,真正实现精准化。以“2016政侨班”为例,舒城一中先优选出中考成绩排名前100的学生;然后在县民政局的贫困生资助档案里选取其中30个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再经讨论筛选至25人;随后与拟受助学生的家庭进行对接,取得其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后,最终确认受助学生的详细信息。

在捐款用途和方式上,我们也是力求精准。“政侨班”学生在高中三年里,每人每年被资助2500元(包括2000元餐费,500元学杂费),每学期(五个月)充值一次,其中1000元餐费打入学生建档立卡账户(不可提现);500元学杂费直接发放给学生(需本人签字按手印)。

2. 精准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让树人班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我们每年暑期和中国侨联在京举办“怡海树人班”项目负责人培训班,促进项目管理者、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样,教学手段运用更加先进。除了普通课程外,我们培训项目的重点还有当地学校缺乏的心理健康、感恩教育、职业生涯培训等特色课程。为此,“政侨班”的一部分捐款就是用于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教师奖励、项目运行成本。

3. 精准帮扶手段,实施“造血式”扶贫。这些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为贫困学生搭建一个均衡城乡差异,获得均等人生机会的平台。通过专家专题讲座、企业家导师计划,进行人生规划指导、职场礼仪学习,激发和加强被救助者自身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培养实现自身价值、建设家乡的意识;给学生提供在京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其职场竞争力。

4. 打造精准教育扶贫评估、监管体系。我们经过严格考察,为每个班确定一个执行班主任,负责高中三年班内全部学生管理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反馈工作;对捐赠人进行项目推进、阶段性成果、学生成绩、毕业去向等方面的实时汇报;对长期成绩下滑或者品行有重大缺陷的学生及时终止资助;委托怡海公益基金会负责,协助组织捐赠人每年到舒城中学进行形式多样的实地考察、走访。

三、 相关启示及建议

通过以上解剖麻雀,可以看到“怡海树人班”“政侨班”模式在精准教育扶贫上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我们也将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展长效监管机制、资助优秀学生留学报效祖国等方面开展工作。因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对高中阶段教育扶贫加大扶持,并积极引导企业和爱心人士投向此阶段的教育援助;促进捐赠双方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扶贫问题。

1. 将“政侨班”模式不断完善,并在全国推广,最大限度地把政府、政协及海外华人华侨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互动叠加效应,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政府每年都会从全球精选不到40位优秀的华人华侨企业家,作为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代表旁听全国“两会”。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通过“政侨班”这个平台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即使两会结束,他们也会持续关注捐赠学生的现状,每年在公益基金会的组织下去当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实地考察、走访,让爱心得到精准投放。

可以看到,“政侨班”模式对教育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改变个人、家庭命运甚至整个地区经济面貌都会产生正面的蝴蝶效应,应作为典型进一步推广。

2. 政府通过为企业留住后备人才来吸引其援助高中教育和开办职业培训学校,特别是促成与当地企业的校企合作,实现“造血式”扶贫。在我们的接触中,有很多企业家都表示了开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意愿。

3. 扶贫先扶志,注重从各方面激发教育贫困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加强对贫困地区师生感恩教育、公民教育、国际教育、生涯教育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信心;结合乡村生活实际编写本地教材,传承乡土文化;帮助企业与学生建立互通互信渠道,让学生真正了解工作状态和工作要求,并引导企业有意识地宣传企业和企业文化,建立长效就业精准帮扶机制。

(二)充分发挥民间组织联系广泛、机制灵活的作用,做好教育精准扶贫的“最后100米”

政府不是万能的,在政府还来不及做或做得比较粗糙的地方,民间组织应当作为政府职能的有益补充,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我们的教育扶贫实践中,北京怡海公益基金会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透明、便捷、高效地确保了捐款足额、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并就项目的执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长效评估。

为此,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更多民间组织、专业平台的力量,建立和引进精准、长效的教育扶贫监管和评价体系,在政策推进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评估、边监测、边校正,形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政府、民间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公民等多元教育精准扶贫体系

1. 政府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需求和积极性,以支持者和点火人的身份,与各方合作,并通过当地执行。我们项目的成功,就是当地政府部门、民间力量、当地学校、老百姓及志愿者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

2. 要激活大企业的专业力量,利用互联网技术加持的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实现精准扶贫一体化高效运作。

总之,在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冲刺阶段,唯有以“精准”模式,有的放矢地找准薄弱环节,才能提高教育扶贫效率,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也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华人华侨参与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实现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和共享发展。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扶贫 精准 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