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薪火相传忆先贤———海沧历史名人谱”系列报道之十

陈炳猷:心系桑梓传耕读乐善好施留佳话

2020年06月29日 12:28 |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

厦门市海沧区的沧江古镇旁,有一处名列“美丽厦门新24景”之中的闽南红砖建筑群———莲塘别墅,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闽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百年莲塘别墅是中国古民居的活化石,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厚记忆。

别墅的开基人叫陈炳猷。

陈炳猷(1855—1917年),号有为,今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芦塘社人。自幼聪颖好学,一边在自家兴办的侯堂学堂读书,一边从事耕作和讨海。青年时代,随父亲陈再嘉到越南从事商业活动。他精明能干,将父辈经营的米业发展成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大米产业经营模式,成为当地的商业翘楚。

陈炳猷喜欢广交朋友,孝敬父母,抚养弟弟遗孤成人。他一生乐于助人,事业有成后,乡里困难之人,不论认识与否,只要前来借贷求赏,皆有求必应。

1880年前后,漳州至嵩屿一带鼠疫猖獗,又偏逢南靖大水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面对灾情,陈炳猷的伯祖母林氏命孙子陈炳煌向远在越南的陈炳猷、陈炳勋、陈炳坤三位堂兄弟告急,他们当即汇银并运回20万斤大米和大量衣物、药品,由堂弟陈炳煌主持,在海沧街和龙海石美北门设医局和救助站,开展“五施与”:施医、施药、施米、施粥、施棺,这一施就是十几年,声名远扬。时任福建巡抚许应骙向朝廷报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光绪帝下诏,建“乐善好施”恩荣坊表彰陈家义举。巍巍“乐善好施”坊,曾矗立在海沧东头山的大路旁,成为乡绅们情牵桑梓、仁心相助的榜样!

辛亥革命时,陈炳猷与堂兄弟陈炳勋、陈炳坤先后出资千万两白银支持革命,又捐20万两白银资助侄子陈其镳解救孙中山出狱。

在继承耕读文化的优良传统发家致富后,陈炳猷遵照父亲陈再嘉生前的规划,1905年,择址海沧柯井村莲花洲建造了莲塘别墅,建筑群规模庞大,气象万千,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235平方米。包括莲花洲河、用于居住的莲塘大厝、用于教育的莲塘学堂、用于祭祀的陈氏家庙“宛在堂”以及花园和两列辅房。

陈炳猷博采众长,融贯中西。在设计建造别墅时,他根据地形地貌,在空间布局上不拘泥于坐北朝南的传统,以“品”字形结构布局:以上花园为中心,居住在东、受教在南、祭祀在西,三个朝向皆为吉利,如今成为建筑界的佳话。在用材方面,大量采用当时新型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彩色玻璃。在装饰上,无论是石雕、木雕、砖雕、彩塑、胶子陶都堪称精美,特别是在红砖大厝之中,融入许多西洋元素,如西式花园、阿拉伯窗楣、洋人石雕,彰显中西合璧之美。在红砖大厝院落内筑有戏台,在天井四周镶有巨幅砖雕,成为闽南之最,而青石斗拱上雕刻的锡克族守门人物形象,将域外风情生动地融入传统建筑之中,成为该建筑的点睛之处。学堂联曰:“莲不染尘君子比德,塘以鉴景学士知方”,居所联曰:“大丈夫为人处世芝兰玉树,好男儿志在四方鲲鹏高翔”,既是陈炳猷对子孙的劝诫,也是这位儒商的处世宣言。

陈炳猷重视教育开智,以“立教兴才凡在吾徒有责”为己任,建造莲花洲时,就专门建造“学仔”(学堂),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1908年,莲塘学堂创办,于当年秋季开学。鼎盛时学生上百人,教师8人,分初、高级,教授算数、英文、声律启蒙、诗经、尚书、唐诗宋词、易经等。除少数族人子弟外,学生大多为本地区优秀少年,与族人子弟同等待遇,免费入学。

陈炳猷还热心参与家乡的社会建设,在南洋时,当时负责福建省第一条商办铁路的总办陈宝琛到南洋筹资,带去堂弟陈炳煌关于支持家乡铁路建设的信件。陈炳猷热情接待,踊跃投资,热心引荐海外商家,还动员友人、族人购买铁路股票,对铁路运输这一新事物热情拥护,身体力行,助力家乡发展。

1917年,陈炳猷回到海沧,尽孝至善,因操劳过度病逝故土。

近年来,随着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家庙的修缮,百年莲塘别墅旧貌换新颜,成了市民休闲、参观游览的好去处,陈炳猷乐善好施的事迹也为乡亲们所津津乐道。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供稿)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陈炳 炳猷 乐善好施 莲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