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宋代小品画略论:尺素乾坤

2020年07月03日 14:16 | 作者:学术主持/撰文:刘建轩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小品画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艺术表现力丝毫不亚于大幅绘画。它的兴盛,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背景密切相关,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宋代小品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其“朴素淡雅”的美学特征,“格物致知”的求真态度,亦对当下创作人文精神的回归有重要的启示。因此,本期开始推出宋代小品画欣赏专题,以飨读者。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趋于成熟,作品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

所谓小品画,主要是指其尺幅上的狭小,从传世的宋画小品来看,它们的大小多不盈尺。从形式上看,以圆形和方形为主,据记载也不乏一些其他形状,但比较罕见。这些精彩的画作在它们诞生之初,并非像现在这样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它们本身是有实用功能的。圆形的一般是用作团扇的扇面,古人讲的“轻罗小扇扑流萤”中的小扇指的便是这类圆形的执扇。而方形的通常是用作屏风或灯片。宋代的屏风形式非常多,其中有一类屏风是由许多小方格组成,因此会在其上作画用以装饰,今天的日本还保留了很多这样形式的古代屏风。同样的原因,宋人也会在用绢制成的半透明的灯片上作画。

虽然宋代的大部分小品画在其诞生之初是为了某些装饰性用途,但其艺术价值却远非简单的装饰图画所能概括。谈到宋代小品画的创作,就不能不提宋代的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传世的大量宋人小品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宫廷,其作者也多是宫廷画院的画师。他们在创作这些供御画作时皆用心绘制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此同时,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普通文人,更是乐于在团扇上题诗作画相互馈赠,这也使得小品画的创作蔚然成风。

从现存的宋代小品画来看,其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这些画作,在题材上进行一定的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宋徽宗主持编撰的内府藏画录《宣和画谱》为例,书中的题材分类竟达十种之多。虽然详细的题材划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画作特征的认识,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淆。因此,目前学界通常会把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型来加以概括。

南宋初年的花鸟画延续了徽宗时期的繁荣,画院中人仍以宣和体为尚。所不同的是,画家们的创作已由北宋时期的鸿幅巨制转向案头小品。形制上的转换对南宋花鸟画最大的影响就是章法与题材的变化。北宋时期画家们所喜爱创作的全景式花鸟画到此时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团扇、屏风、灯片的折枝式花鸟画。正如董其昌在《容台集》里说的:“宋以前人都不作小幅,小幅自南宋以后始盛。”与山水画类似,流传至今的绝大部分宋代花鸟小品画都创作于南宋时期。

伴随着南宋政权的覆亡,皇家画院的制度亦不复存在,以画院画家为创作主体的小品画同样难以为继。到了元代,由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贵族阶层生活方式与汉人不同,团扇的使用度大大降低,因此元代的团扇绘画数量非常有限。明、清两代折扇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文人雅士纷纷参与折扇书画创作,从达官显贵到一介布衣都以互赠折扇为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虽然团扇仍然在女性间被广泛使用,但团扇上的书画创作却不再有往日的光辉。这也使得以团扇为主的小品画成为了宋代绘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被后人敬仰。

编辑:杨岚

关键词:小品 宋代 绘画 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