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统战新语

打鱼民族学校的“跺月亮”

2020年07月07日 09:42 | 作者:吴娟 |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分享到: 

2019年8月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正打算好好写个日记,可刚打开电脑,手机就响了起来,是嘟嘟小朋友要求视频通话。“妈妈!你今天去哪儿了?干嘛了?昨天怎么不接我电话啊?是又开会了吗?”

“对啊。对不起,忘记给你回电话啦。今天妈妈去了学校,还看了小朋友跳舞呢。”

“什么学校?什么舞?也是项目吗?”

“打鱼小学,跺月亮舞。想不想看?爸爸呢?网上可以搜到,快,让爸爸帮你找一下。”

“爸爸……”

儿子7岁了,懂事很多,去年还总是会哭鼻子。而我,每每想起孩子,总是会有愧疚感。等回北京了,再好好陪伴孩子吧,既然来了,就不能掉链子。

今天在打鱼民族学校,见到了一个和嘟嘟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是学校少年宫跺月亮社团最小的成员,名字很好听,叫白星星。见到陌生人,一点也不害羞,她告诉我,特别喜欢跳舞,长大了,也要去演出。

“跺月亮”是苗族原生态舞蹈,是打鱼民族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第一次知道它,是在盖赖村调研时,一位村干给我看了跺月亮舞的视频:一群穿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小女孩,随着芦笙的节奏,一起跺着脚,十分欢快,非常震撼。每个小女孩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后来了解到,苗族是男吹笙、女跺月。跺月亮,也叫“跳月”,是苗寨流传最久、最热闹的民间舞蹈之一,被誉为“东方踢踏舞”。打鱼民族学校学生们的跺月亮舞,更是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多彩贵州金黔奖等多个奖项,早就跺响了贵州,走向了国际。

月亮

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没有“埋在深闺人未知”,和学校杨再清老师的努力、坚持分不开。杨老师是跺月亮舞的编导,听很多人说,以前没钱买芦笙,杨老师就自己掏钱买,他对苗族文化非常有感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很深的执着。而杨老师的家乡——盖赖苗寨,也被称为跺月亮之乡。

今天,见到了杨老师和打鱼民族学校的王校长。他们见我来了,很高兴,领着我去看正要开工建设的新学生宿舍楼。

打鱼民族学校的孩子,以苗族、水族、布依族为主,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的多,在学校住宿的也多。学校占地很小,却有632名住校生,资金紧张,只能将很多教室当作宿舍用,条件相当有限,只能勉强让“每个学生有一个独立的床铺”。最艰苦的时候,32个孩子住一间宿舍;好一些的,也得10个人住一个宿舍。宿舍没有卫生间,孩子们洗澡、上厕所,都很不方便。

今年,《中央统战部定点扶贫捐建三都县打鱼民族学校》协议达成。老师们说,这真是解决了打鱼民族学校一个大难题!而我也和老师们一起期待着,孩子们尽快搬进新的宿舍,更加开心地学习,愉快地“跺月亮”。

(作者系中央统战部赴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挂职扶贫干部)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