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聚视频 特别策划 委员会客厅 微光 微光 欣视角 主播一分钟

首页>视 频>委员来了

委员来了丨为何今年南方多暴雨?真相是……

2020年07月08日 12:33  |  作者:付振强 袁世鼎 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6月2日至7月2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近年罕见,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据相关统计,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共有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13省(区、市)121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

    为何今年暴雨这么多?这种状况正常吗?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多久?各地又该如何加强综合防治?近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解码南方暴雨的“因”与“防”。


1、华南雨季较往年提前一周


    朱定真介绍,6月以来南方多地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都非常大,不少地区破了极值,出现了每小时雨量超过60毫米、累计降雨量达100-300毫米的大暴雨,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降雨量都比历史同期偏多,且华南雨季较之往年6月20日左右提前了一周。“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所处的大气环流有关。4月至6月是华南的前汛期,雨带主要在华南,然后逐渐北抬到江淮流域。但受到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影响每年会有所不同,今年华南前汛期提前了一周左右,所以整个南方全汛期的雨季也提前到了。”
    张兴赢表示,6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偏多,但以移动性降水过程为主,南方地区遭遇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也受到了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具体的强降水落区还与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地形影响等复杂因素相关。

    提前刷了“存在感”,暴雨究竟何时能休?朱定真认为这要视副热带高压摆动情况而定,“基本上可以说未来一段时间雨带还是会在江淮流域,7月上旬主雨带将北移至黄淮地区,自西向东到长江口一带都有可能再次出现强降雨。”他提醒,在天气复杂情况下,局地强降雨可能造成江河水位提高出现洪峰,各地要加强防范,尤其是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


微信图片_20200715122559


2、“天眼”帮助答“天问”

    此次洪涝有多严重?会形成全流域大洪水吗?张兴赢表示要回答这些“天问”,卫星遥感技术算得上“功臣”。
    “卫星可不只是拍个照片那么简单,是可参与到整个灾害全周期的。” 张兴赢介绍,当还没有下雨时,卫星就已经能根据大气不稳定指数看出端倪了,不稳定指数一旦达到一个预值,可能一两个小时之内某块区域就会下起暴雨。“从卫星数据分析来看,7月中旬,主雨带会有所北抬,四川盆地、黄淮、华北南部及东北南部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较常年偏多30%-60%,局地将偏多1倍以上。”

    “如果暴雨已经下了,遥感卫星同样能发挥作用。”张兴赢进一步介绍,遥感卫星可以全程跟踪暴雨的具体位置、移动轨迹等。而且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及时探测到山体滑坡等地面险情,还可实时监测江河湖泊的水位变化,精准判断出被洪水淹没的面积,由此就能测算出洪涝所造成的危害。


3、扎牢防护网很重要

    当下南方暴雨洪灾不断,各地该如何进行综合防治?洪涝灾害之下,农业如何自救?
    “对于目前南方的强降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防治政策或者地方政府的防御经验,我们都有应对优势。”朱定真表示,各地都有一根“气象弦”,如何有效规避自然灾害风险已成了一种“习惯”。“比如气象部门将持续性强降水天气信号发布出去后,会及时与政府部门联动,老百姓也会有一些措施来应对。”
    “至于农业如何有效应对洪涝灾害,我们有专门的为农气象服务,比如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农时,都有专门的精细化预报,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朱定真介绍,气象部门在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上,都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手段、传播机制和反馈制度。
    “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天气预报、花粉指数等信息,气象监测预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并将灾害提前扼杀在萌芽阶段。”张兴赢建议,要进一步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完善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更好地配合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这对各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非常重要。

    “到这个季节大家就应该有所警惕,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安排上要有所调整。”朱定真还表示,公众也需加强防范:一方面要及时注意当地官方发布的气象服务预警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政府采取防控措施,特别是遇到灾害天气预警需要撤离时,应毫不犹豫行动起来,不要有侥幸心理。


记者:付振强  袁世鼎  李木元
视频:袁世鼎 赖仁杰  满达呼  韩月

编辑:王星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