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山哈人”的“美丽经济”

2020年07月10日 17:3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新闻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少数民族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牵挂的事。2002年11月下旬,到浙江工作才一个多月的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到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双后岗等村调研,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不能留下盲区和死角,贫困乡村一个也不能掉队。


从杭州出发,经杭新景高速驱车70多公里,就来到了“中国快递之乡”———浙江省桐庐县,再沿着美丽的徐七线行驶20多分钟,便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充满浓郁畲族风情的莪山乡。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昔日的莪山,男子多光棍,女子无嫁衣,算得上是真正的穷乡僻壤。1988年,在杭州市政协的呼吁下,莪山畲族乡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从此,政协便与莪山这个畲乡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在帮助莪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杭州市政协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近年来,莪山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荣誉。2019年10月16日,“中国畲族第一乡”花落莪山。今天的畲乡,全域景区化,村村是景点,户户有风景,“畲”字招牌越擦越亮,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越走越宽。

回顾杭州政协30年畲乡情,十一届杭州市政协主席潘家玮说,莪山的发展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莪山乡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市县两级政协结对帮扶、接续助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谱写出了携手共建幸福和美生活的协奏曲、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歌。

穷山坳变成了“金窝窝”

海拔600多米的戴家山是莪山乡新丰民族村一个仅有38户人家的自然村,年轻一代为了摆脱贫困下山进城。人一走,不仅万亩竹林缺少壮劳力,房屋空置、老人空巢、产业空乏、畲族文化淡化也随之而来。

八届杭州市政协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莪山开通了10公里光缆,彻底解决了村民与外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时任市政协主席虞荣仁多方联系、积极推动修建了通往戴家山的潘戴线公路。2007年,九届杭州市政协召开专题会议,时任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协调落实帮扶资金,支持推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8个重点项目实施……基础设施的改善、发展环境的提升,给戴家山带来美丽蝶变。

2013年开始,戴家山村民把自家老房子出租给民宿经营者,开启了“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征程。在首批成功引进的“秘境·山乡生活”和“云夕·戴家山”两家优质高端民宿的示范下,走出去的畲族青年回来创业了。他们利用自家老宅,发展自营民宿。“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游步道全部贯通,5G实现了全覆盖。山好、水好、空气好,戴家山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打卡地。”新丰民族村书记雷国良有些小自豪。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新丰民族村已连续两届成为“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的现场考察点,“云夕·戴家山”民宿成为桐庐县唯一的“浙江省金牌民宿”,以前最穷的山坳坳成了“金窝窝”。

产业助力鼓起畬民“钱袋子”

“对莪山乡帮扶工作既要让畲乡人民的钱袋子鼓起了,又要赋予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让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得益彰,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地生根,让各民族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建设好畲汉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才是莪山畲族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届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动情地说。

2013年,叶明带着市、县政协机关和有关部门,围绕加快莪山畲族乡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目标思路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出台帮扶政策,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创建任务,扎实推动创建工作并高标准完成了第一轮的创建任务。2017年以来,市政协牵头的联乡结村帮扶集团持续深化帮扶工作,助力畲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打造民族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本。

2017年,中共杭州市委对新一轮联乡结村活动进行部署,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联乡结村”活动加快推进精准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一届杭州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扎实抓好新一轮联乡结村帮扶工作,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文化惠民等全方面持续深化帮扶工作。

2019年,莪山乡荣获“中国畲族第一乡”称号后,市政协对莪山乡的帮扶工作不停步、支持力度不松劲,市县两级政协倾力支持莪山乡加快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打造民族乡村振兴的莪山样本,实现在高起点上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烈日下,徐七线沿线的莪山乡沈冠村,80后的莪山畲族乡党委书记李春龙与沈冠村书记黄金源带着一帮年轻人认真查看稻鱼共生示范基地中稻鱼生长情况,忙着准备即将在这里举行的杭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现场会。作为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莪山将全域整治作为破解“增地”“增收”“增效”三大难题的金钥匙。沈冠村充分挖掘畲族“稻渔天养”传统农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推动传统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精致农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升级;通过闲置用地盘活或空间腾挪,保障了新兴产业项目用地,推动村级集体化债增收,成为畲乡深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中门民族村完成土地流转的农田里,双季茭白秧已经下种、分株,在杭州市农科院的指导和牵线下,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微信与村干部、种植户即时互动,及时指导茭白生长。“在他们的指导下,茭白不仅鲜美,套养的甲鱼还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新农技带给了中门民族村更多的甜头。记者来到塘联村的水果大棚基地,这里的樱桃树经过三年栽种已茁壮成长,在配套完备的大棚中舒展着枝叶。听村书记介绍,来这里的“共享农场”,可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味当季最鲜甜的水果。

时逢端午佳节,中门民族村的桐庐鑫诚食品有限公司一派热火朝天。采用当地黄金柴原料的黄金粽,色泽嫩黄明丽,入口柔软细糯,又较传统粽子多了清热解暑祛湿的功效,受到当地居民和客户的喜爱。立志要把畲乡“黄金粽”带出大山的90后返乡创业的小伙子姚鑫城,融合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根据销售特点对包装进行设计提升,还增加了口味定制、粽样定制、礼盒定制等个性化业务。每天15000个的出货量,让畲乡百姓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酒香浓郁、红曲清甜,龙峰民族村以红曲酒闻名。记者还未进村,就已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酒香。“‘酒香龙峰’品牌已经打响,我们要利用现有资源,将非遗项目产品化、产业化,让游客充分体验既有文化,再通过开发民宿产业,将游客留下来,在增加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周边百姓致富增收。”村干部信心满满。

如今的莪山,致力于做深做透农旅结合文章。畲乡特色农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走出大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畲乡文创中心、竹业小镇、畲乡畲寨、三维智创农场、蓝田精舍、山阴坞乡村生活艺术村等项目,成为莪山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们每年的第一次政协主席会议都是安排在莪山乡召开,目的是要把莪山的经济发展同政协参政议政内容相结合,真正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也成为了县政协工作惯例。围绕让莪山民族产业更有特色、民富渠道更加拓展,桐庐县政协要发挥优势,持续建言助力,共同勾画畲乡未来发展美好愿景。”桐庐县政协主席王金才感到重任在肩。

文化赋能擦亮“畲”字金招牌

创新性传承和不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认同是莪山乡发展的重要目标。莪山畲族乡虽历经百年迁徙历程,但民族印记鲜明,不仅保留着畲乡棍凳、竹竿舞、五步拳、七步拳、大回拐棍等富含畲族特色的武术、民歌、舞蹈项目,沿袭了“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还常态化举办民间畲歌大赛、畲族武术表演赛和少数民族运动会,拥有非遗传承人10名,杭州市级非遗传承基地2个。

“既要彰显文化的群众性,又要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更要彰显文化的时代性。我们的发展才有后劲。”乡党委书记李春龙表示。

为了做强“畲乡文化”品牌,莪山畲族乡不仅“扮靓面貌”,还采取多项举措进行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带动下,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文化民俗在现代生活中“活过来”,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六月的骄阳下,徐七线莪山大院旁的一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已渐露雏形的主体工程让过往乡民十分高兴,这个未来莪山的“小镇客厅”———莪山畲乡文创中心,集全域旅游接待、畲族文化展示、文创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莪山全域乡村振兴、各村产业增收的一个集聚平台。

《畲乡乡村振兴评价规范》发布、“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永久落户”授牌……建设“中国畲族第一乡”让莪山这片土地厚积薄发,即将迎来的桐庐高铁时代等多重机遇将再一次给莪山加快发展插上翅膀。

宏图绘就小康景。杭州市、桐庐县两级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政协的优势特色,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服务助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征程中接续努力、协“畲”前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莪山 畲族 杭州市 民族 畲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