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社会责任

风雨逆行显担当——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与防汛抗洪救援纪实

2020年07月15日 10:53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受降雨影响,连日来,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C20200714008-zx5

强降雨引发广西融江水位暴涨,这是融江融安段的洪水(7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广西融江水位暴涨。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紧急疏散、抢险救援、供应物资……一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洪抢险战役迅速打响,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各家公益组织、民间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纷纷冲锋在前,守护家园。

紧急驰援一呼百应

进入7月以来,南方的汛情仍在持续,暴雨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中央气象台继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后,于7月7日升级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

云南昭通,因暴雨水位急剧上涨,民警许世雄沿街嘶吼50分钟,“注意房屋情况”“注意泥石流”;安徽铜陵,民警肖帆游到学校门口查看汛情,确认没有学生后才离开;湖北崇阳,消防员在洪水中用拖船接送被困高考生,喊话:“读书的小孩快下来”……网络视频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乘风破浪、排艰除难“逆行”的身影。

据应急管理部初步统计,全国已经有累计120余支社会应急力量、3500余名救援队员以及大量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了广西、湖南、重庆等地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作为专业的民间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在6月初就针对暴雨进行了备勤,清洗冲锋舟、皮筏艇、浮力马甲等救援设备,准备好食物、饮用水等物资。负责指挥的桂林分队队长莫日华曾经在一天中接到400多个求救电话,他紧急调度了14条皮筏艇,派出45名队员前往救援地。

在莫日华近7年的救援经验中,此次的洪水量级是他从未遇到过的,“洪水和暴雨同步来,城区一下子就被淹没了。”

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

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在桂林市阳朔县开启抗洪救灾行动,继而扩展至广西全境,再到广东、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目前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江西和湖北两地,整体物资支持已超过100万元。截至7月12日18时,该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的“南方水灾告急”公益活动,共有36855人次参与捐赠。

进入洪涝灾害高发阶段以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联合各地伙伴,至今已开展49次救援行动。根据需求,在救援队监测水情、搜救转移群众的同时,加入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的社会组织主要在安置点、受灾乡村进行紧急生活救助。

记者梳理发现,针对此次洪涝灾害,除蓝天救援队、爱新医疗救援队、展卓航空救援队、兴旺机械救援队等专业救援队伍和上述两家基金会,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在内的多家公益组织和民间志愿者团队,皆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救灾响应机制,并快速展开转移安置被困群众、搜寻失联人员、转运救灾物资,以及疏通滑坡、坍塌道路等救援行动。

洪灾救助需众人拾柴

作为资深应急救援专家,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及其志愿者参与了国内外上百场灾害救援。

“面对灾情的发生,我们看到老百姓更愿意捐物而不是捐钱,可这些基于自我理解捐赠的物资大多数派不上用场,最终只能白白浪费。”对此,郝南希望公众能够有所警醒,“救灾是一项需要很强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而这一工作中的专业内容并不容易被公众所了解和认可。”“资源导向能让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往往只占受灾地区需求的很小一部分。而那些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的方法,其背后是缺少资源支撑的。”在他看来,公众捐赠意愿和理念的教育与宣导,值得思考。

郝南的感受并非孤例。此次灾情发生后,壹基金先后在多家互联网筹款平台发起灾害救援项目,为受灾地区群众特别是儿童筹集“夏季温暖包”等灾后物资。

“要把灾害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降到最低,不管受灾是大是小,都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开展一线救灾行动当中,还要积极募集社会资源,也就是筹款。”壹基金备灾救灾部主任刘园月介绍说,虽然在筹款平台上同步了灾情信息以及所开展的救助行动,但从目前的捐赠情况看,无论是话题传播度还是募集金额,公众整体参与度不高,所筹资金与受灾群众需求之间还有很大距离。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看来,此次受灾地区比较分散,公益组织在发起募捐时,难以聚焦到一个地方,公众很难选择到底支援哪个地方。这也导致公益组织募款时社会关注度不够,社会力量难以动员起来。

他同时表示,在救援过程中,社会组织要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之后若灾情加重,在应对时,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有明确的职能划分,以提高救援效率。

对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救灾赈济项目中心主任殷涛建议参与救援的社会组织,提前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备,说明物资存量、救援特长等,将整支队伍纳入到政府的统筹,便于统一调配,避免旱涝不均。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地方性枢纽机构,期待着得到更多来自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资源支持。”安徽省广善公益助困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张军呼吁,面对灾害应急救援,建立统一平台整合公益组织力量,在政社协同的作用下,以利于其发挥各自的功能与效用。

强化社区应急能力建设

所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少业界人士表示,做好灾前阶段的减防灾、备灾工作的效果,比灾后救助好得多。

自小生长在长江边的真实经历,让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深有感触,帮助社区建立本土化的救援支持体系、做好日常防灾减灾工作,或许是除应急救援外,社会组织更加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

全球的灾害应对经验表明,如何抓好社区这个关键性节点的建设,成为灾害治理创新中的重点、热点,也是难点。抓好社区为中心的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也就成为构筑系统防线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当注重社区减灾,这既是相关自上而下政策作用的终端部位,也是自下而上全面守护生命安全的一线基础。”张强认为,助人自助,要激发当地的社会责任,“没有社区层面的意识提升和能力提高,很难想象可以在防灾中常备不懈、减灾中科学有效以及救灾中临危不惧。”

为此,他建议做好社区化“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动员全社区开展风险评估、绘制参与式社区风险地图,当然,科学制定家庭减灾计划也至关重要。

“疏散、安置、救援,‘第一响应人’队伍可以为社区受影响民众提供及时救助,组织协调未经培训的志愿者参与救灾,收集信息以协助专业救援人员做灾情评估,并协助救灾物资发放。日常,这支队伍还可以成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教育的推广者。”张强坦言,实现社区“第一响应人”“社区风险地图”和“家庭减灾计划”的体系建设,需要全面动员党政企社产学研,一个不能少,创新建立协作社群,聚沙成塔。

为进一步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应急管理部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从全面掌握情况、畅通信息渠道、有序参与救援和加强安全工作等方面,对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提出要求。

通知强调,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组织灵活、贴近基层、反应迅速的优势,配合常备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援;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点目标巡护、风险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人员搜救、物资转运、道路疏通等工作;在救援行动时对风险隐患进行认真评估,明确紧急避险措施。

对此,张强表示赞同并提出,系统变革传统灾害风险意识,促进社区主动式知识学习,带动灾害风险管理工具的普及和标准化,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构建生命安全防线。

暴雨洪水无情,而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的身影让我们感受到担当、温暖、希望。那些期盼着向阳而生的力量,蓄势待发。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救援 应急 社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