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微言大义

中小学生竞赛早该回归本位

2020年07月22日 16:03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当获奖“神童”频频翻车,教育部出手了。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竞赛主办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一次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要坚决避免参赛项目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

实际上,向此类乱象的制造者“喊话”,教育部已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9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旨在防止竞赛“变味”,为学生与家长“减负”,并优化教育环境。然而,个别竞赛评审缺乏尺度,学生参赛像赶场,家长亲自上阵代劳,甚至滥用科研资源和学术权威为子女镀金,令人大跌眼镜。

7月20日,针对中学生段某严一获奖成果与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早前申请的国家专利高度相似的问题,西南大学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回复媒体记者称,相关部门正在了解情况。随着国家加强规范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会有更多此类“神童”翻车事件被彻查被曝光。然而,除了必要的查漏补缺,依托长效机制,对赛事予以常态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首先,严守竞赛边界。依照“试行办法”,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也就是说,举办全国性竞赛要恪守教育活动的底线,严把素质教育导向,严控竞赛数量,严审参评资质,严禁竞赛违规收费。其次,确保赛事成绩与招生脱钩。依照“通知”的规定,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掐住各种赛事的“应试”倾向,禁止把竞赛成绩当作招生入学“入场券”,方能真正减少“人造神童”背后的驱动力。

再次,做好清单动态管理。从2019年起,教育部开始审核并公布竞赛名单,让监管部门和社会可以对照名单实施监督。在把山寨赛事隔离在清单之外的同时,还要加大力度防止清单之内的赛事异化变味,确保优胜劣汰、动态监管到位。譬如,各省区市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查处,并反馈教育部做进一步处理;举办单位违法违规情节严重或经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不仅要从竞赛名单中移除,而且不再受理其举办竞赛的申请。

欲成大器者,先要诚实做人。归根结底,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初衷在于育才育德育人。那么,在企望竞赛出人才之前,先要清扫竞赛环境,耕耘人才成长的土壤,确保把育人和立德统一起来。(杨博)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