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港澳传真 委员声音 交流交往 港澳人物 图说港澳

首页>港澳>资讯

特殊背景下,如何推进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委员开出“良方”

2020年07月23日 17:21 | 作者:林仪 揭春雁等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ad47b4ed8066923bddfc550dfa45f962


广东分会场:通则达 合则利

7月22日,在全国政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专题协商会上,来自广东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给出了“治堵良方”。

委员们指出,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先行一步,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不二法门,也是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的根本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建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和学科优势,抓紧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研究,重点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粒子物理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占据前沿、性能领先、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还要支持粤港澳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统筹布局重点领域原始创新、深度合作和联合攻关。

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深圳和广州无疑发挥了创新极效应。其中,深圳表现在技术链上游的研发环节,广州则表现在技术链下游的成果转化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建议,国家要加大力度在深港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试验等国家级重大的科研平台,并支持深港创新主体联合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的科研研发计划,精准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大学、优秀的研发人才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广州拥有完整的产业门类、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市场需求,穗港两地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高度互补,具有全面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建议,以“科研+产业”模式为牵引,直接引进香港重大科研项目到广州落地,弥补广州产业发展短板,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特殊背景下,如何推进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委员们一致认为,必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希望,能在创新资源、跨境便利互动、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互融互通、跨境融资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以一批突破性的政策,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内地与港澳创新合作的示范区。

港珠澳大桥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共建共管的重大工程。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港珠澳大桥模式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地解决了三地法律法规的差异、技术标准的衔接、建设程序的协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以及利益风险的分担等难题。“进一步总结深化该模式,制定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框架协议和发展规划,建立三地科技创新联合管理机构,并以典型协同创新平台为示范点,在研究项目、人才引进、合作机制、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配套,为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创造合法有序的环境。”苏权科说道。

此外,创新要素的高效有序流动也被频频提及。吴以环建议,通过国家支持试点人才往来无证化的政策,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检通的信息化平台,对香港科研设备进入深圳减免关税,探索建立科研设备、科研实验用品过境使用电子监管制度等举措,先行先试,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鲁修禄则建议发挥粤港澳高校创新和应用优势,推动人才要素流动便利化,推动大学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强化与产业界、投资界的联系,推动大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完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创业、高校科技成果来粤转移转化。


香港分会场:关注大湾区科创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场疫情,让香港与北京山水相隔,彼此只能牵肠挂肚;然而,一个视频会议,又把两地委员的履职热情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在全国政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协商议政会香港分会场,港区委员谈国家战略、议融入发展、说携手合作、论巩固优势,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建议,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关注大湾区科创建设的深刻内涵。

关注,缘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国家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长篇巨著”,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言中说,粤港澳三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举足轻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的大视野,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来谋划粤港澳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关注,缘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本人在《香港融入大湾区科创中心发展须着重做好“产业对接”》发言中提出,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经由贸易全球化转变为价值分配全球化。也就是说,资本、技术、信息、人才、服务等经济要素配置全球化。香港是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在巩固这三大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应据己所长,推动香港科创中心项目与大湾区九个城市的对接,并以此为突破口,为内地科创企业提供服务。以九个城市经济的体量来看,这个事情做好了,必然推动香港的科创企业和项目全面升级。

关注,缘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目标。苏长荣委员在《勇于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建设》发言中,指出大湾区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吴杰庄委员在《建议在大湾区率先落实“综合数字经济平台”》发言中,期待大湾区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注,缘于香港要抓住历史机遇。蔡冠深常委指出,香港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作支撑,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黄锦辉委员也提出,香港各界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湾区是香港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的历史机遇。

关注好大湾区科创发展的深刻内涵,港区委员对大湾区科创建设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战略支撑和重要平台,充满了信心。如今,大湾区的面纱已经徐徐揭开,委员们纷纷表示:“香港一定能在这个平台上有更大作为!”


澳门分会场:写好珠澳开发横琴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主席参加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时,要求澳门特区写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注入动力。在7月2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专题协商会上,澳琴合作成为主要议题之一,是澳门分会场与会委员热议的重点内容。

这是今年全国政协举办的首次专题协商会,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分设了广东、香港和澳门分会场。虽然是以视频形式举行,但丝毫没有影响委员和专家们的参与热情。在澳门分会场可以看到,与会的委员直面问题大胆建言,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风采。

澳门参与横琴开发,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站,也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必由之路。正如贺一诚行政长官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所表述的,这是澳门发展的新出路、新机遇、新希望。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澳门居民参与国家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最好平台。因此,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对这次专题协商会有很大的期待,大家更希望能在会议上积极建言。特区政府也派员参加了会议,并在上午的分组讨论会上发言。

在上午的分组讨论中,马有礼、刘雅煌、柯岚、张宗真、何润生等委员分别就粤澳合作中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和机制建言献策,大家结合政策协调机制,人才、资金、货物和信息等要素流动,知识产权注册、交易和保护创新产业链布局,澳琴合作组织架构等议题畅所欲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接制度、联动产业、提高创新能力、便捷要素流动、协同科创政策并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

下午的全会上,我建议三地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提升大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增进港澳青少年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不断优化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一站式”解决就业、就学、就居、社保难题,协助他们在大湾区创梦、筑梦、圆梦。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珠澳两地携手合作,将横琴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制度衔接的试验田,科技创新的示范区,不仅为澳门发展开辟空间、为澳门居民参与国家建设提供平台,也为澳门青年人融入国家发展搭建舞台。

会议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委员们纷纷表示,虽然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满怀信心:一定能写好珠澳开发横琴这篇大文章!


编辑:崔姝音

关键词:大湾 创新 湾区 科技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