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聚视频 特别策划 委员会客厅 微光 微光 欣视角 主播一分钟

首页>视 频>委员会客厅

【委员会客厅】推动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

2020年07月28日 16:2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两会云访谈】政协委员眼中的“书香中国”,为阅读插上科技的翅膀!


随着国家战略规划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就如何更好的提高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如何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一线实践者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共同探讨。

image001


对话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阎晶明

济南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优谷朗读亭创始人CEO 吕全


主持人:为善最乐,读书更加,其实我们国家最近一直在致力于全民阅读的活动,有必要在新的时代,既传承我们这种优秀的民族的这样一种传统,同时也要结合我们今天新的时代新的形式来进一步促进我们阅读。

阎晶明:我们现在阅读已经不光是纸上阅读,还有了通过手机、电脑在网络上实现的线上阅读。我一直有个观点:10年前你说一个人总看手机是打游戏或沉溺于一些垃圾信息等,但是今天我觉得不能这么讲了,因为其实我们也经常会依靠网络,甚至也通过手机。所以这也就是说节目前面一开始介绍的科技阅读或者说阅读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今天是越来越紧密了。我觉得对中小学生也是一样的,就是你刚才一开始讲的道理,我觉得确实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家长也都有这个担忧,但是这个担忧里边你不能把科技阅读完全对立起来,更不能把科技阅读和我们的孩子分割开来,其实应该是一个如何去引导,如何使得他们手里拿着手机,但是有助于他们去阅读有用的,确实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这样一些内容,所以这也就对我们这些内容提供的,比如说我来自作家协会,我们的作家要创作更好的作品,比如说对小朋友他们的一个中小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你要有吸引力,他自然会去阅读,包括你刚才一开始讲的这些,我们所呈现的这些内容如何能是更适应学生的要求,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我觉得我们能今天坐在这儿谈这个话题,包括我们三位之间在分别在两个现场进行这样一个对话,其实这就表明了阅读它跟传统不一样,如果说过去我们要做一个节目,我们三个人一起一台戏,结果一个演员来不了,现场肯定就做不成了,但是今天我们就可以实现线上云访谈,在今天我们任何一个方面的生活工作、活动其实都跟科技密切相关,如何能把科技和阅读结合起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民性的话题,当然对青少年朋友来说,这方面的这个要求就更加迫切,所以我也很高兴能参与到这么一个节目当中。

主持人:您觉得像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人做出来的作品,和您当时创作那个年代出来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阎晶明:每一个时代可以说有每个时代的文学,包括我们的写作,也包括我们的阅读,我们刚才讲了今天的阅读实际上是一个一个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从接受的角度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写作其实也面临这个问题,所以一方面是我们新的时代的要求,内容上、思想主题上的写作跟过去就不一样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写作的传播的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要写一个小说,写一篇文章出来,拿到人民政协报去发表,差不多需要等一个星期,如果你到杂志上要等两个月,如果你要到出版社,你差不多得等大半年,一年你才能见到你的产品。

但今天我们知道网络文学在中国是非常发达,那么网络文学的这种发展到了今天变成了一个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而且它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现在很多网上阅读,其实它不是说把纸质书变成电子版在阅读,而是他要去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人家写作本身就在网络上,而且它是不断的发布的那样一种形式,可以说是在写作者和阅读者中间,在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中,等于是共同完成的。

主持人:这个是一个传媒手段的变化,其实也是时代一直在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一直喜欢这样一句话,从前书信很远,车马很慢,我们以前看一封信可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到达我们手中,但现在我们有邮件了,可能说千里之外马上就能看到,所以说科技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吕董事长:我们阅读或者说我们朗读时如何与科技相结合的呢?

吕全:刚才听到阎主席谈到文学从之前的创作到现在创作的特别大形势的变化,因为我做数字出版应该有10多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就是把纸质的书变成电子的书,从纸书到报纸到期刊,其实完成了一个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它是一个逐渐迭代更新的过程,然后后面开始不单纯是内容了,他把内容变成了一种从用户的需求的角度变成不同形式的产品,可能大家不只是说去看一本书,而是梳理哪些东西对我是有用的,它就分成不同的场景化的阅读,包括了变成我们平时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

其实朗读我是觉得朗读它应该是一个输出,就是我们看了很多东西,最后我们能把它输出来,并且说朗读是特别好的一个阅读推广的方式。现在我们在学校里面,包括最近的423所学校,有2400多个机构参与了我们线上的中国力量的活动,其实它能够通过朗读把这些大家的阅读的热情激发起来,比如读一本书需要很久的时间,他的入门会比如我需要一个月快的可能需要比较时间的时间,但是我要是朗诵一个作品的话,可能几十秒钟或者一分钟就可以了,他通过朗诵这个作品又派上了作者这本书还从而就会基本上阅读,我应该是大家享受阅读特别好的一种方式,然后朗读本身它也对对阅读是个促进,让他加深印象,并且就是说我们说朗读朗读者,像阎主席也有参加央视的朗读者,他也分几个段位,像阎主席已经肯定是最早的段位,首先第一个段位是读别人的作品,后面可能就变成了是自己写作品,读自己的作品,自己表达出来的是自己的内心的情感,自己的思想,这个是比较高的一个层次。

现在的这些中小学生,其实那个学校里面特别重视朗读,特别是小学这个阶段,我觉得这个也能看出来大家对首先他们的在文学这方面的提升,但是是有目共睹的,喜欢我们有数据支持,喜欢朗读的小朋友他的语文成绩都很好,普遍都很好,并且说他的作文都很好,这两方面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另外朗读它是能让阅读活起来的,然后能够把自己读的东西能够展示出来,现在这个社会大家能看到,越来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的表达,以后我们现在都到处有直播,然后各种各样的场景可能都需要你去表达出来自己的思维,我觉得是可以把学的知识外化出来是特别好的一种方式,朗读是一个基础的,还是一个全民的门槛并不高,但是积累久了之后,他就会就和整个人体的和整个人的素质能够挂接起来。

主持人:从小家里人告诉我多读书,其实读就是把声音放给读出来,而我们更多就只是真的是在看书,还有一个我们刚刚说的让读书更加的科技化,让朗读更加的科技化,吕董事长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是怎样的科技化呢?结合运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最开始还是拿着书本来读,然后央视的朗读者出来之后,大家知道有一个朗读亭,我们可以在录音棚里朗读。

image003

吕全:我们那个时候推广的一个产品,实际上它可以变成一个电子产品了。我通过这个设备进行朗诵,比如扫二维码或者下一张刷卡,朗诵完之后,他的作品全部到自己的手机端的,这个作品还是配了背景音乐的,他可以在互联网或者在朋友圈进行传播,相当于这是一个增值性的体验。结合现在的互联网的技术,做成了空间物联网。

但是朗诵不一样,朗诵可能每个人都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快慢不同的语速,并不影响整体作品的体现。我们用了人工智能的方式将朗诵的时候字幕和声音匹配,这样就可以解放双手,获得更好的一个体验。

另外这里面提到测评,比如说普通话测评,营业以后的测评,因为它相对标准化,但是你要评判朗诵好不好,或者这里面就说到艺术创作,就会涉及到人工智能这部分,都是可以用科技手段可以实现。

再有大数据,其实通过朗读数据的分析,能得出很多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包括教育部做规划,可以实现一些数据的提供。

比如刚才说到创作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大部分学生读的都是线上的作品,有没有一些学生读他自己写的作品?这部分内容我们能看到它是一个什么上升趋势的,而且还有不同的地域的特色,可能在一些大型城市会偏多,这就是说这些城市可能在阅读方面的引导做的会更好,这个是数据能够去解决和分析的,另外是不是也能做到通过学生朗诵的时候的情绪能分析出来他的精神状态,从而去做一些正向的引导,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朗读融合发展。

主持人:刚才吕董事长说到孩子的创作这一方面,阎委员您作为行业专家,可不可以分享一下现阶段我国的青少年的创作的一些作品,一般会通过什么途径让大众知道呢?

阎晶明:首先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我们作家写的一些作品提供给儿童文学或者青少年去阅读。我们国家有很多儿童文学方面的作家,从事这方面创作的作者有很多,包括我们全国各地都有少儿出版社,提供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包括一些绘本为主的,还有其他一些教辅阅读。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青少年自身从事一些写作,尤其现在网络发达以后,课余进行一些写作已经普及化了。有一种全民化的阅读,如果像吕全他们产品推广的非常普及,跟我们过去的电话厅一样的话,我觉得朗读也会全面化的,因为应该这么说,其实我们中国人本身性格里边,他可能就不是那么善于去外向的用语言直接去表达,所以它在文字方面就特别发达,所以你看我们国家手机它的功能在写作上面,它这个功能不断的开发,就刺激每一个人去写东西。

所以你过去很多人可能连写个请假条,写个工作汇报都不是很擅长。其实现在青少年写作,我觉得在中国就是有一种全民写作的这样一种趋势,就是我们国家其实我们这个民族性格可能有这种特点,就是说它不是那种特别像西方人特别外向的那种随口就来的,就那种表达可能很多言辞上不能直接的表达的东西,他愿意挪用到文字里边。

所以现在互联网也罢,手机也罢,我觉得更加激发了全民写作热潮,所以在今天你看所有人你觉得他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他居然写作文章很好,所以包括网络文学也是这样,本身他们我们所掌握的网络文学作家绝大部分都不是像我们一样文学出身,一路上也有学金融、医学、建筑、计算机这些专业的,但是一旦转到写作上,有的会变成很好的小说家。

我觉得今天科技激发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方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说现在可以说在中国识文断字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作家,因为他们都有大量的机会去写作,你现在拿手机很多人都是在写东西,所以前两天说到处都是心灵鸡汤,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心声都想让别人去分享,那么当然他就有可能产生出一些可能是我们的大作家也写不出来的一些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也有良莠不齐,也有这个水平不一,但是我觉得总体上它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也是现在我觉得我个人这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感觉就是写作的能力应该说不是像我们过去像我们小时候觉得一个人会不会写作文,那是一个学生和另外一个学生的严重的区别,我感觉现在好像学生写点什么日记,写点小作文都不是问题。

当然写出来以后老师怎么评价前两天还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写作我觉得青少年写作现在也是我觉得比较旺盛,所以他们也有很多机会,也有一些发表的地方,包括报纸,包括刊物,当然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现在有了微信,之前还有微博,在前面还有博客对吧?他科技在这十十几年当中他也是日新月异的,我们媒介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总之这些变化就是把一切都推到你眼前,让你越来越方便的便捷的使用,是不是?所以我觉得这种科技跟阅读对全民包括青少年在内,他的阅读也罢,写作也罢,他的刺激是非常这个激活它是非常重要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包括现在我们刚才有谈到的朗读和阅读之间和写作之间,又是一个新的媒介,现在你看在手机上有各种各样的朗读平台,我自己关注的一些主题,听同样一篇文章,打开网页,能听到三四种甚至10多种不同的朗诵,然后你可以找一个你喜欢的去追踪它,变成一个新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主持人:您当时为什么想要去创作这样一个科技阅读产品?

吕全:我刚才有介绍数字出版,更多是看。但是看这个行业一个是做的人其实还蛮多的,另外一个其实它是强依赖于内容的。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调研之后,发现了一个点“听说读写”领域里“说”没有人做,或者说还做得不好,我们定位就做“说”,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能够自信的朗读、优秀的表达,这是当时确定的目标。要做这一系列产品,当时就以朗读亭为切入点做的事情,因为他有央视的朗读者在前面,出路还是很高的,大家的接受度也会特别的高,然后他又有一种外化的形式,仪式感大家都能看见,比如说我去宣扬朗读,然后我营造朗读和阅读的氛围,这个产品开始生产,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通过场景的改造和重塑,打造了一个密闭的沉浸式的空间。

image005

朗读它可以朗读出人性的光辉,也是二次的创作。写作也是真善美,其实朗读其实也是一样的。然后同时它也是一个这个叫阶梯,是一个能力建设的阶梯,是可以读出能力来的。口语表达能力,综合表达素质,思维都可以达到锻炼,这是个沉浸空间,我们还有一个产品“留声墙“,可以把声音在一个屏幕上展示出来,朗读的东西可以展示出来,相当于一个智能化的活动管理平台,海量的可读的素材,上万首背景音乐,线上的线下互通有无,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可以去去朗读。

这是后面我们整个的一个产品,也帮助这些机构:包括学校里面他们做校园文化,包括公共文化的创新,打造一个文化品牌,如果做文化没有品牌,可能很多事情做了之后就没有积淀,没有积累。那么通过比如每届的朗读比赛,或者是名人的演讲模仿大赛等,可以使用我们的平台做一个媒介工具来完成活动。

到了家庭,家长其实他很关注孩子成长的,特别是素质这块,比如小学生他要学钢琴,要学画画,其实也不是为了成为钢琴家画家,包括语言能力也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表达得很好。这里面其实它是有方法的,它的声音可以更优美,也可以表达得很好,现在这个行业还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朗读培训、演讲培训机构等,读很多大人的作品,过于刻板模式化,其实它应该读做他自己的适合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心声,用他的年龄段应该应该有的这种精神状态,这个也是我们智力需要去推动的,就是让小孩子能够更好的去表达自我。

主持人:咱们这边有没有分析过这样一个数据分析?青少年走进朗读亭的数量及比例高不高?

吕全:青少年占阅读的比例是最高的。学生在学校里面不可以用手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可以娱乐的地方,朗读亭就是一个非常新颖有趣的互动体验区。另外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家长带着孩子去的也很多。

我们最早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在深圳书城做了一个活动,家长看到了之后打电话回家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小时之后小孩从家里赶过来,所以其实大家是很渴望有这样的一个东西的,总怕自己的孩子落后,都是一个好的方面,

阎晶明:您这个产品现在是在全国各地都有吗?

吕全:是的。目前覆盖到了256个城市,像中央党校,中共一大会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包括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人民政协报大厦等,线上线下将近5000个用户。

阎晶明:北京101中学这些中学他们朗读的声音,那些集成你都可以获得吗?还是说你只是提供?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发到一个云平台网络平台上?

吕 全:每个人都相当于是创作人,可以选择是否发布朗读作品,如果选择发布到云平台上,大家都可以看到作品,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主持人:因为我本身就是这款产品的粉丝,经常去体验。我想很多青少年,包括我们这些可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去录自己的喜欢的作品,让更多的的人去听到自己的声音,我觉得有这样一个产品能够让更多的网友朋友们来听到我的声音,听到我的表达的作品。

阎晶明:吕董事长刚才介绍了以后,我还是觉得很好奇,同时我也很新鲜,甚至想尝试一下,以后你要有机会跟我们中国作家协会也来合作一下,我们可以给你提供内容,你们现在用户有5000多个是吧?

吕全:目前是有5000多位机构用户。

阎晶明:实际上对于全民阅读和朗读的需求来说,还是有,所以这个潜力还是很大的,对吧?我觉得你产业的潜力前景,包括社会的效益确实是非常值得期待,它肯定是一个提升。

其实对我们来说,比如说我们从事写作的人或者是研究写作的人,那么其实对朗读这一块也都是有一定的关注。这方面我觉得他也应该说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说其实你说朗读中国也是有传统的,过去你说诗歌写出来,古代的很多诗歌,我们今天读很美,其实如果古代的那种吟诵,要是我们偶尔能听到的话,他觉得他也同样很美,甚至使你对诗歌的理解产生了很多新意。

每个人就跟我们的相册一样,大家都可以把声音留下来,比如我上个月刚完成一本书,就是关于鲁迅所作《野草》的研究,因为野草是散文诗,篇幅也比较短,而且特别适合去朗读或者朗诵,我虽然这方面不专业,但就通过反复朗诵朗读,我发现其实你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可以说是帮助你入心入脑,不是默默的阅读确实是很有帮助,如果像刚才吕董事长介绍的,就是说他的产品里边,我们进去他这个空间里边可以有背景音乐对吧?有专业的内容,是然后甚至有些引导对不对?那就是自涨三分,这个产品就把我的水平就立刻增长三分,后面还可以修补,就跟我们照相的美颜技术对吧?你还可以把我的声音在美化,我觉得那就提升我的信心,同时也会使我更加热爱喜欢朗读对象,不管它是一个文学作品,还是一个理论作品,还甚至是一个科技论文,他都可以去拿来去朗读,给不同的品种去分享,我觉得确实好。

阅读不是每年4月23日强调读书之重要,这当然是很重要,但是既没有找到强调阅读的对象,也没有强调阅读的心变,我们也需要每年应该有个新的主题,比如我们今天谈的我觉得这很好,如何使我们的阅读科技化能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新的环境下,新的条件下把我们的阅读能够提升,比如说阅读的有声话,朗读话,甚至有了背景音乐使他美化,我觉得这都很好,这样的话他就是使得我们的阅读本身也会产生很多新的理解,像你刚刚说的就不断的去读这篇文章,对于他的理解也会有更深层次的。

从古至今大家都会这么认为:死记硬背不好,但是死记硬背它也有它好的一面,对吧?它很重要就是被他本身就是为什么人家有的人就能出口成章,本身也是一种水平能力,同时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活,对不对?他有的人就喜欢,就像有的人喜欢唱歌一样,我觉得很好。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在社会阅读上做了哪些贡献呢?

吕全:阎主席有提到,其实我们是有传统的朗诵的传统,就在古代的时候,创作作品是需要唱出来的。我们去年的时候国图110周年和国图做了两场活动,其中有一场让于文化畅读诗经,他就是用畅读的方式表达事情,用古琴谱弹奏补齐来去演绎。

这也是国学的传播或者说文化传播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另外像类似的活动去年做了1000多场。

其实我们做这个产品或者做这个事情更多的像是一个融合发展。它里面有硬件的东西,有软件还有内容。你刚才说到里面核心的其实还是你要有东西可读,这个挺关键的,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是有限的,因为咱们更多的从技术的角度,从设备从场景化,我营造了这样一个场景去需要更多的内容,需要更多好的内容,需要更多个人来参与,才可以把事情做起来的。我们也喜欢很多的创作者进我们的平台,包括之前跟中信出版社有聊到说能不能借助这个平台,其实它可以去推广阅读,比如这本新的书出来之后它需要推广,其实在这个平台上我有一些经典的章节,大家可以去读,读完之后他可能就会对这本书产生兴趣,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的方式。

我觉得我们可能要更广泛的去和这些东西结合,就把不同的行业的都属于我们大的产业里面就结合进来,融合的去发展,我们一直在做探索,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所以现在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现在还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所以说我觉得现在也就需要我们中国很多的作家里面的朗诵的作品,我们里面比如说可以朗诵,可以绘本的配音,可以视频电影的配音,这都是可以的,你朗诵的作品需要解决版权问题。另外我们有将近1万首的配的背景音乐,不同场景的也要解决版权问题。再有一些名家的示范,他可能做的特别好的也要解决版权问题。

主持人:阎主席请您跟我们谈一谈,结合全国政协书院以及委员读书会的情况来给我们看您怎么看待这个科技力量与全民阅读的关系。

阎晶明:我觉得政协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在读书方面,它本身就是一群这个文化方面的一些精英,聚集了很多这方面的一些人才,政协有传统也有这个条件,所以你看这回疫情期间,在非常时期我们一直一方面组织大家抗议,另外一方面我们我们在政协履职平台上面开设了很好几个阅读的读书的叫什么平台,不同的主题我也有一些参与,但是我们至少10个,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主题,所以说从汪洋主席开始就倡导大家就是要读书,然后建读书群,所以在这个里边讨论一本书,讨论某某个主题的书等等,大家谈阅读,我觉得这个就是一种很好的氛围。

阎晶明:可以邀请作家们来朗读,其实也都是宝贵的声音资源。比如在上面开一个专栏:也可以有一些政协声音,我们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的声音,这些都是一些今天看起来很平常,但再过若干年也是宝贵的资料,一些文化资源。

过去是没这个条件,100年前你很多你说你现在怎么可能听到曹雪芹、李白的声音对吧?我们现在当代的很多作家,比如我们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出来,首先片头就是路遥是吧?用他的陕北话朗读自己平凡世界的开头,很有震撼力对吧?他就是声音的力量,那就是没有任何人物情节出现的时候,也因为什么?它就是已经变成一个宝贵的文化资源了,所以说它量很小,但是它非常珍贵。我觉得你们也应该做一些这方面工作,著名的、年事已高的、特别是文化资源的保护,甚至老一代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文学家、艺术家各界,包括一些普通人的声音。再过多少年你再听他就非常宝贵了。对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对的记忆照片,你看我们现在政协委员照片肯定很多,甚至声像资料大家在大会堂也容易找见,但是除了大会发言的人,像我们坐在下面听的人,你这个身影就没有通过,如果有这么个平台,再过多少年说我想找演员说话是什么,一就找出来了,他就很方便,觉得很亲切,对很好,我觉得你前景非常广阔,而且政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觉得你可以利用人民政协网把你文化产品,你可以算是个文化产品,也是个科技产品推广,我觉得非常好,因为政协有各界的这个人是你可能现在在文化领域、社科领域、人文领域联系的比较多,可能政协还有很多经济的科技的对吧?你他们都可以通过我们这个节目去认识你的产品的价值,我觉得帮助我们把全民阅读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读的很好。

主持人:吕董事长您还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

吕全:刚才阎主席也提到了,我们现在有做了有30个行业,但是其他行业确实还需要去扩展,像最高人民法院也有我们的刚才说的叫留声墙,大家的声音可以上墙展示出来。

阎晶明:全国政协委员2000多名,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声音记录的声音数据库“声音博物馆”,声音是可以留存下来的,通过时间的积淀,它就会变成一个宝贵的历史资料。

image007

像人民政协的留声墙,邀请全国 2000多个委员每一个人都留上自己的声音,一句到两句话,变成一个声音库非常有价值,如果我们现在能调出来说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政协,大家可以听到每一届委员的声音,非常有震撼力,不管他标准不标准说的怎么样对吧?但是它是一种生命,它是一种记忆。

吕全:其实学习中文本身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是中国走向全球文化自信的展现,所以未来的三、年甚至十年是有很广阔地天地。

主持人:就从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实我们刚刚聊了那么长时间的科技和阅读,阎主席在您看来,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过程中,除了科技创新以外,你还有哪些建议吗?

阎晶明:我们现在提倡全民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倡导,但是我希望就是说应该有不同的主题,就是我们不是泛泛的简单的强调,比如说我们今天强调了阅读和科技的关系,至少会促进很多人对阅读的理解,甚至也会帮助,比如说我们这个节目有更多的家长看到了,他也会知道孩子和手机的关系并不是我他想的那么完全是敌对的关系,对立的关系它完全可以把它正能量化。

全民阅读有很多的空间,比如下次我们再讨论一下,真正的展开一下朗读和阅读之间之间是个什么关系,这是在下一次我们可以讨论阅读和个人的创造阅读产品,比如说阅读和写作之间,你不要光说你读别人的,你什么时候能写点自己的,就跟我们说唱歌一样,你歌唱家总是唱词曲家的作品,当然唱好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歌唱家他唱的是自己的心声、自己写的歌曲。大家能感觉到更加贴切的真情流露。

我是希望就是说我们全民阅读要每要具体化,要把它做实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倡导。当然在中国今天简单的或者说一般性的倡导也是需要的,因为我们的说实在读书的氛围和人们阅读的这种热度还不够,还需要提升,但是你如何使你的这些倡导能变得很实际,让确实有吸引力,让人家觉得是一个特别值得去领悟的掌握的去向往的那么一个目标,我觉得就需要我们对阅读本身做很多不同侧面的这个理解,然后把它确定一些主题,然后向全民去推广,这样加深大家对,否则的话我们会变成每一年的423,大家说来买书来读书,然后找几个读书人说你们不读书不对,然后说这些呢当然也需要,但是你不能每年都是就像国际博物馆日一样,每年都会有一个博物馆日的主题,对他一定会有个主题,今天我说主题,那么这方面的人他就会感兴趣。

主持人:吕董事长您作为一线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您对未来有什么设想或者说是建议吗?

吕全:文化产业我觉得是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就是10年前我做数字出版的时候,没有想到发展到现在,看到了今天从线下看书变到线上。我是想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想,因为它也是一种消费,可以说是文化消费,你更多的想叫一个孩子一个家长或者说一个文艺爱好者,他想要什么,我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去想,然后去满足他们的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生活的多样性,这个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另外就是要不遗余力的去推广,一个是在大城市,我另外就是在那一片山区应该去做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事件,因为一个体验了一个产品能够影响他的一生,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需要持续的去做的,因为本身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是一个慢活,这个是文化的一个事,我们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做更多的贡献。

主持人:谢谢吕董事长,那么在节目最后我想请二位嘉宾来为我们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送上寄语。先从我们的阎委员开始。

阎晶明:我觉得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他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之外去加强,而是应该把读书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话我跟读书相关的阅读朗读甚至创作都会变成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文明的素质也罢,我们的综合的素养就会不断的提升,我们民族的这种整体的这种素养素质也会不断的提升,所以我是是特别希望也特别热切的期盼我们在中国能够掀起一个全民阅读的热潮,而且这种热潮不是一时之热,而是把它变成一个生活方式,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吕全:我希望阅读能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习惯,大家都会能够随时随地的去阅读,能够更好的去阅读。另外就希望能够说出人性的光辉或者读书的一种光辉,读出能力的建设,希望全民阅读能够越做越好,从推广变成自发性的阅读。

主持人:节目最后我也想说的就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然后大声的去朗读,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真的让朗读、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人生当中的一种生活习惯,再次感谢二位嘉宾做客我们的委员会客厅,感谢你们。

我们本期的委员会客厅到这里结束了,也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策划:张磊 

主持人:袁世鼎

导播:宋宝刚 

编导:孙歌 

摄像:汪凯 赖仁杰 满达呼 

后期:周通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推动 全民 阅读 建设 书香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