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史料纵览

民盟先贤:报人赵超构的一个侧面

2020年07月28日 13:56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赵超构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民盟先贤赵超构先生诞辰110周年。该文向读者介绍赵超构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展现他率真旷达的一个侧面。

赵超构(1910-1992),笔名林放,浙江瑞安人。1953年9月加入民盟。

早年就读于温州艺文中学,瓯海公学和省立十中,均因参加爱国运动被迫退学。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经系,任南京《朝报》编辑,开始撰写言论。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撰写《今日论语》等专栏文章。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发表系列通讯《延安一月》,介绍延安真实情况。1946年,参与筹建《新民报》上海版晚刊,任总主笔,并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杂文。1948年冬,赵超构遭国民党当局迫害避居香港,次年进入解放区。上海解放后返沪,赵超构继续主持《新民报》晚刊工作。1953年,报纸改名《新民晚报》,赵超构任社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常为该报的“时事随笔”“随笔”“未晚谈”等专栏撰稿,评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赵超构曾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联合时报》社长、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副主席。民盟第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常委,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会第六至九届副主委等职。所写评论和杂文近万篇,多切中时弊,深受读者喜爱,以他名字命名的“赵超构新闻奖”是中国晚报界的最高奖。出版文集《延安一月》《世象杂谈》等。

赵超构自25岁在南京加入《朝报》起,到83岁逝世,度过近60年的报人生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报纸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应对各方各派,不难想象赵超构之忙,但忙人也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同样,赵超构也追求闲适和自在。

“楚河汉界”

赵超构爱下象棋。在南京时,最喜与人对弈,有空就以棋会友。在报社,在弄堂,经常看到他眉飞色舞下象棋的身影。

赵超构的棋艺不是很精,但爱下,聊起象棋理论来头头是道,乐此不疲。下棋是静态艺术,符合赵超构沉静爱思考的天性,象棋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体育爱好。

赵超构与象棋结缘,与他温州同乡、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中国国际象棋先驱——棋王谢侠逊密切相关。谢是平阳人,赵是文成人,平阳和文成毗邻,谢家在文成有亲戚,经常走动,与赵超构父辈亦有来往。

对于谢侠逊的大名,赵超构从小就有耳闻,并在与他的交往中逐渐喜欢上了象棋。谢侠逊有个女儿嫁给文成人做媳妇,赵超构便戏称侠逊是“文成人的岳父大人”。谢侠逊长赵超构21岁,因为志趣相投,乡谊深厚,经常在各种场合欢聚,每次晤面,他们都聊得十分投机,除了聊乡情外,似乎永远离不开象棋。 

在棋王的影响下,赵超构主政的《新民晚报》开始刊发象棋类专稿,他还连续发起举办了七届“长寿杯”老年象棋赛,参赛者超过万人。

“春风得意”

赵超构早年在南京,就有泡茶馆的嗜好。约三五知己,泡于茶馆之内,海阔天空,神侃一番,快活异常。

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北堍,有座“春风得意”楼,二楼八仙桌,骨牌凳,属雅座。一楼叫“贩夫走卒”堂饮,是统间敞厅。赵超构一班朋友,常于公余在此煮一壶清茶,侃人间烟火,聊世事沧桑。聊出了味道,便到“老荣顺”菜馆,叫上几样小菜,喝一点老酒,就快活似神仙了。

赵超构往往是茶馆龙头人物,凭几分茶劲,靠几分酒力,说起俏皮冷笑话,满座哄然,热闹非凡,很有些一呼百应的味道。当此时,赵超构就自嘲为“废话协会会长”。

泡茶馆既久,传之即远。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到杭州,某日连夜用专机从上海接赵超构、周谷城、谈家桢到西湖刘庄喝茶叙旧,与党外知识分子彻夜谈心,演绎了传诵至今的“西湖佳话”。毛主席紧紧握住赵超构的手,恳切地提醒他:“泡茶馆我不反对,不过知识分子一定要走出书斋,接触工农群众。”从此以后,赵超构就很少上城隍庙泡茶馆了。

“随便翻翻”

赵超构爱书,爱读书,他不是书呆子,不主张“头悬梁,锥刺股”。“随便翻翻”是赵超构读书的最大特点。随时随地,翻到哪算哪,读到哪用哪,随意得很。

赵超构说:“我家里只有几本破书,平时翻来覆去地看,也只有那几本旧而又旧的书。但是,正如古话所说,开卷有益。温故往往也有新发现。”又说:“我这个人很随意的,凡事顺其自然。我没有什么名贵的书,很普通。我把读书看作吃家常便饭,并不强求一定要从哪本书里得到什么营养,也不正襟危坐,我读书是为了运用。”

别人以为大杂文家藏书万卷,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读书,其实不然。读书是为了运用,为了活用,不是要做两脚书橱。

“偷不怕”

赵超构与小偷颇有缘,几十年来一再被贼光顾。

小偷偷他一个月薪金,他不恼,还写了《赠梁上君子》予以开脱。偷他十元大钞,也不报案,只是揶揄他会使障眼法。再偷他信封里所有工资,这回有些恼了,下决心“教训”小偷。

到下个月领工资之时,赵超构将废纸叠成钞票模样,装进信封,故意放在原处。结果小偷再次出手,却偷走了一叠废纸。这就是赵超构教训的手段,让小偷“老鼠跳糠箩——一场欢喜一场空”。

回家后,手舞足蹈、情不自禁且喜滋滋地告诉家人,小偷如何失算,本人如何聪明,可见赵超构的童趣。

“人像照”

赵超构爱摄影,又是全国摄影家协会首批会员,还是上海摄影家协会的创建者与奠基人。

赵超构爱摄影,更喜夸摄影。早在《新民报》重庆时期,就有“张恨水爱夸他的京剧,赵超构爱夸他的摄影”之传言。

但老将也有失手之时。赵超构为张慧剑拍“人像照”,当时一本正经,煞有介事,摆姿势,装笑脸,折腾了半天。不想照片洗印出来后,画面上“见物不见人,只有一部公共汽车”。张慧剑问:“人呢?”赵超构答:“可能上车了!”此事一出,大家笑得前俯后仰!于是,作为保留节目,被同事们不时拿来调侃。赵超构也不生气,跟着大家傻笑。

“沙蟹”

赵超构爱打牌,尤其爱用扑克牌打“沙蟹”。“沙蟹”是扑克牌的一种打法,易打又有趣。在重庆时,大家虽身居陋室,但乐此不疲,总是一边天南海北侃大山,一边聚在一起玩“沙蟹”。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大家牌兴不减当年,以此放松神经,消除疲劳。

著名作家袁鹰当年去《新民报》交稿,常见赵超构等人高踞在写字台上打扑克,那副好整以暇、苦中作乐的情态,使他也不禁受到感染,有时免不了也打上一盘。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当局派特务来控制《新民报》。以赵超构为首的报人,与特务进行巧妙周旋。每当报纸要出重大新闻时,就有意拉特务下水,跟他们玩“沙蟹”,故意让特务赢钱。牌玩完,重大新闻已经出炉了。(马 巽)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