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聚焦

在电影院里重启希望

——电影相关行业从业者坚守的180天

2020年07月29日 11:31 | 作者:赵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电影行业整整停摆将近180天,对观众而言,与大银幕的暂别是精神世界的一块空缺,而对于电影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是咬牙坚持熬过的180天。截至6月初,有超过1.6万家影视、影院、剧场、演出类企业关闭或注销,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105家影视类公司倒闭,坚持下来的人终于等到了复工,见到了行业复苏的希望。

工资减半的生活

7月20日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开始有序恢复营业,袁飞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工资:“电影行业终于重启,我的工资有望不再减半了。”

袁飞飞在北京的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上班,主营业务是影视方面的新媒体营销,一共只有不到10名员工。3月初袁飞飞复工,每天上班公司却没有任何营收。电影院关门,没有新电影上映,意味着袁飞飞的公司没有客户,她的工资从7折一路降到5折。

那段时间袁飞飞只要跟人提起复工就忍不住反复念叨,他们处在电影行业的末端,非常被动,她很清楚如果公司继续这么颗粒无收下去,根本活不过6个月。要赚钱,袁飞飞和同事商量着转型,将公司业务向短视频方向发展,不过效果不算好。袁飞飞说:“那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这种被迫转型的感觉很不好。”老板私下里对她说,自己准备去找人谈融资,能融到钱,就能继续撑。

硬撑的不仅有公司,也有员工本人。工资打对折对袁飞飞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尤其是刚刚上涨过的房租成了袁飞飞最头疼的事。“奶茶不敢点10元以上的,外卖尽量不吃了,年前搬家留下的洗衣机最近也挂网上准备卖掉了。”她调侃自己现在是“锱铢必较”,远在湖南的父母担心她过得不好,要给她转账却被拒绝了,袁飞飞觉得自己已经工作,还要靠家人救济有些抹不开面子。和朋友聊起在北京的生活,朋友劝她不如回去,她也有过动摇。

幸运的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公司开始接到其他领域的广告业务,有了收入就有了坚持的底气。终于等到7月20日电影院陆续复工的消息,袁飞飞很兴奋,这意味着逐渐会有新电影上映,公司也将迎来客户,也许过不了多久自己的收入也能恢复正常。

同样是从事影视新媒体工作的徐亚楠也很兴奋,在首批电影院复工的第二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影院复工,第一批上映的电影可联系我,微博免费支持,助力复工。”她说,漫长的停工,承受大部分损失和压力的是电影片方和院线公司。“我只是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看到电影行业尽快复苏。”

和袁飞飞的公司一样,在院线停工的日子里,徐亚楠的公司几乎没有电影类广告收入,不过因为公司还有其他影视类相关领域的项目支持,加上公司内部优化运营和人员分工,也平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对此她的回答是“活着就好”。

对于院线复工后的发展,徐亚楠抱乐观态度,只要院线复工工作正常推进,新电影上映会陆续跟上,也许前面几批电影的预算会比较吃紧,但是看到同行们都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就知道大家已经蓄势待发了。

院线复工只是开始

电影院漫长的停工带来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院方和电影投资方,其中影院一线工作者受到的冲击不小。许多人坚持不下去选择转行或者兼职,停工时他们是外卖骑手、快递员、滴滴司机;复工时,他们是售票员、放映员、影院经理。

某连锁影院的南京区域经理马经理所负责的影城,停工期间有至少一半员工离开了。总部通知停工前,影院还在为迎接观影旺季———贺岁档做准备,停工通知下来后,马经理就开始了在家办公,日子一下子清闲了。每隔一段时间马经理和同事会到影城查看,顺便把堆积的食品拿出来卖一卖。没有观众购买,马经理只能把这些食物拍照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吆喝叫卖,客串了一回微商,靠着朋友关系卖出去一些。同时一直为影城供货的食品供应商也愿意把一些保质期短的食品退换掉,都帮了影城的忙。

影城虽然停工,该交的房租、水电、人工等费用还要交,就只能给员工发基本工资。这样一来留下来的员工们都有了经济压力。马经理的同事中不乏寻找兼职作为过渡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偏向找时间自由、来去自如的兼职,比如外卖员、快递员、共享单车摆放员等,因为他们的心里都给影城留了个位置。员工中压力最大的属于背着房贷、车贷的,收入锐减,可是每个月该还的贷款一分也不能少,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南京作为首批电影院复工城市之一,得知消息时马经理和其他人一样高兴,他已经在组织筹备复工工作:打扫卫生、把控影城空气质量、提前消杀、对复工人员进行防疫培训等。对于复工后电影市场回暖,马经理有自己的期许:希望复工影院能获得政府的实质性帮扶政策,例如观影补贴等;希望能有合适的电影分级制度和更包容的审查制度,多元化的内容更能促使优秀作品的诞生,而优秀的作品才能推动电影行业向前发展。

影视并未寒冬而是冷静后的重启

电影院的停工给电影人带来的不仅是困境,也有思考。近几年,关于“影视寒冬”的说法频频出现,演员无戏可拍、艺人降薪、多家影视公司倒闭……如今又遭遇疫情停工,不少人悲观地认为这是对“影视寒冬”的雪上加霜。不过在一部分电影人眼里,这反而是行业的冷静期。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停工时期影视从业者现状的问题,下面聚集了数十位影视从业者的回答,他们中有剪辑师、化妆师、编剧、导演等,从他们的回答中能窥见正处在影视行业的普通从业者生活的一角。其中有不受疫情影响,花两三年打磨剧本的编剧,也有寄希望于因疫情使电影市场沉淀下来的导演,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熬不过“影视寒冬”的企业不过是影视行业“燥热”过后被挤压的泡沫,借助停工的这段时间恰好应该让影视行业冷静下来,真正潜下心制作好作品。

林强(化名)也有类似想法,他是一名有着导演梦的摄像师,自己也曾经拍过电影,不过在电影这条路上他走得并不顺利。每年能上映的影片数目有限,如他这样的新人想要推出作品很困难,而经历过几次行业内不公平竞争、眼见着一部部“烂片”登上大银幕的林强也忍不住有些灰心和抱怨。因为疫情影响,林强所在的剧组春节期间暂停拍摄,他只能找一些广告、短视频等拍摄工作的兼职糊口。林强觉得,停工的这段时间值得拿来思考,思考自己该如何继续导演之路,而整个行业该思考的是如何借助这段停工撇去曾经的行业泡沫。

影视行业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带来的后果已然显现,媒体与观众推崇流量而忽视质量、演员动辄轧戏、靠“抠图”配音敷衍了事、“烂片”频出、天价片酬等都让这个圈子变得混乱不堪,资本的各种逐利行为让电影中的美好逐渐远离观众。从“限薪令”到爆冷的“IP大作”,从政府干预到市场自我调节,电影行业正在逐渐回到正轨,其中疫情带来的短暂负面影响只是市场回归正常的阵痛。影院复工,影视从业者与影迷应该都会更加珍惜与电影重逢的机会,借此机会重整旗鼓,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电影 复工 行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