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纪念碑·博物馆·抗疫志

2020年08月03日 17:52  |  作者:李朝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举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疫情,逆行出征武汉和湖北的42000多名医护人员成了最美的白衣战士。2月21日至4月17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带队的中国摄协摄影队奔赴武汉,为42000多名逆行天使拍摄肖像,为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争留存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支摄影队伍一共40余人,平均每人就得拍摄1000多张。将来这些影像可以作为一种国家记忆和历史档案,除了上光荣榜、上荣誉墙,在网络上建立线上纪念馆进行传播表彰之外,也可以用建立战疫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的方式,彰显这些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尤其是那些以身殉职的英雄。包括17万多名湖北和武汉本地的白衣战士在内,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表彰和倡导的英雄,他们对于工作的敬业尽职,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都是值得全社会大力推崇的。

对于中国和全世界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毫无疑问是一场灾难,对这场灾难不仅需要记录和描写,更需要有深刻的思考与反思。

我想,为了铭记这场罕见的灾难,有必要建立一座纪念馆,将与这场灾难发生相关的防控经过、物件、人物、事迹、故事,以及在这场灾难中受苦遭难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百态,都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记录灾难、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重建我们的精神和民族魂魄。同时,对灾难物质遗产的保存和利用,既价值重大亦意义深远。

对为抗击疫情做出艰苦卓绝努力的人们,尤其是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那些烈士,理应建立一座纪念碑,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能牢记他们。同时,这座纪念碑还具有悼念缅怀那些在这场疫灾中不幸去世的人们、慰抚千千万万受到苦难折磨的普通百姓的作用,他们都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牺牲甚至付出了永远无法挽回的惨重代价。

除了要从物质上保存这场灾难的国家记忆,还应该以文字和图片、影像等为载体,从精神上记住这场灾难,这就是要组织编写一部抗疫志。在这部抗疫志里,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一些章节:如总论对于这场疫情发生蔓延的经过以及疫情防控过程的记录;在中央层面的决策、指导和指挥;地方各级政府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和军队医疗队奔赴武汉和湖北展开救援的事迹;从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等医用物资到生活物资后勤保障,支援和保证了前线能够持续坚持作战;科技攻关、研试药物、研制疫苗,研讨制定诊疗方案,推广普及研究成果,对症展开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治疗,从而在抗击疫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制胜作用;适时提出重大的应对决策与创新性举措,包括迅速扩大和增加定点医院,建立方舱医院,征用宾馆、学校等建立集中隔离点,分类施策,科学防治。大力加强武汉市和湖北省的集中防控,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国各地按照国家发布的防控方案,加强社区、小区、村落的联防联控,实行封闭式管理,内防扩散和反弹,阻断疫情传播;切断境外输入病例,打好外防境外输入、内防境内反弹的后续战;人民警察在抗击疫情中的治安保障;志愿者在联防联控参与全民抗疫中的重要作用;人民解放军参与抗击疫情,作出重大贡献;疾控人员、流调工作者的工作和贡献;新闻宣传、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抗疫的情况;有关描写和反映抗疫题材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抗击疫情群英谱,包括参战各方人员:武汉当地医护人员名单、援鄂医疗队名单等;抗击疫情大事记;世界各地疫情防控纪实等。

人类的每一次前行,总要付出巨大的历史代价。铭记历史,是为了不忘过去,启示当下和告诉未来。我们以物质化和非物质的方式铭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段尚在进行之中的历史,正是为了人类能更好地面对如影随形始终与自身发展相伴随的瘟疫,更好地应对在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的新疫情和新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从而让人类生存得更健康、更安全、更幸福,也更美好。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编辑:杨岚

关键词:疫情 抗疫 灾难 纪念碑 抗击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