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品牌兴农

桃花香满小康村

2020年08月04日 17:12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美妙的歌声,歌唱着美丽的村庄。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位于中朝边境,紧邻鸭绿江,背靠青山,满山桃花。这里的数万亩桃林不仅是鸭绿江河口的生态屏障,美化了村庄,更是河口村的支柱产业,富裕了村民。

桃树托起致富梦

燕红桃,也叫艳红桃,汁多味美,个大色艳,是我国重要的水蜜桃品种之一。丹东河口地区因为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成为我国燕红桃国家级实验和生产基地。河口村绵延5公里的沿江山坡上,分布着多达几十万株燕红桃树。

燕红桃是20世纪70年代自北京燕山引进的。“因为从种植果树到结果周期较长,也不知道会不会赚钱,最初村民大多不敢尝试。”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回忆道,“后来一位村民经过长期培育嫁接,终于种活了40多棵树,一年下来赚了1万多元,大家这才对燕红桃有了信心。”

有了经验,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燕红桃。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助力,很快河口村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燕红桃树。可是到了秋天,桃子熟了,才卖几毛钱一斤。大家心急之余,也在反复思考,为什么这么好的桃子卖不出好的价钱?

为了推广燕红桃、打开销路,河口村先后成立了燕红桃协会、合作社。冉庆臣告诉记者:“我们村每年举行桃王大赛、品桃大赛和桃王拍卖等活动,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燕红桃逐渐被大家熟知,前来买桃的人也多了。”

河口村燕红桃有口皆碑,村民再也不愁销路了。如今,村里种植燕红桃树两万亩,年产量约为4000万公斤,一半的桃子由村民通过各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另一半则由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水果商采购走。

“我们的桃子品质是真的好,因而卖到十几元一斤。燕红桃成熟后外观诱人,吃起来清香爽口。”冉庆臣说,“燕红桃年产值约1.5亿元,是我们村的致富果!”

桃花带火农家乐

每逢春天,河口的桃花竞相开放,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畅游桃林之内,置身花海之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人间仙境,使人流连忘返。近几年,河口人先后开发了几十个特色旅游项目,如鸭绿江边桃花节、辽东特色山珍采摘节、边境游船观光、朝鲜民俗村体验、长河岛异域风情、江心岛异国风光、红色景点之毛岸英学校、红色景点之河口断桥、红色景点之志愿军馆、河口特色大铁锅炖鱼等,打造出了“河口旅游”品牌。

依托桃产业,游客春天来赏桃花,秋天来摘桃子,最先受益的是河口的农家乐。村里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人是村民郎显坤,大家亲切的喊他“老郎”。

“1991年这条街还很窄,家家有独立的庭院,我有四间房能放3张桌子供顾客来吃饭。”谈起创业经历,老郎打开了话匣子,“1996年我把老房子拆掉,盖了两层小楼,2005年翻建成五层楼,随着游客越来越多,2012年我又买下了旁边的五层楼,现在是餐饮住宿综合接待中心。”河口是抗美援朝的主要渡江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承价值,老郎又做起边境游船观光,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异国风情。随着老郎的农家乐规模越来越大,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老郎的带动下,村民也纷纷抓住商机,逐步做起农家乐。吉洪洲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从小就和父亲学习种桃树,子承父业,从我爸手中接下桃园后总想再做一些事,于是我在桃园中建起农家乐,目前有20个房间,农家乐一年收入20万元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河口村的农家院从最初的17家增长到现在的200多家,约2/3的村民(1860人)从事与旅游相关产业,每年河口景区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到了五一,河口桃花节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返乡创业过上“自在”生活

走在河口村岸英路上,一处宅院布局典雅,清新脱俗,这家名为“闲舍庭院”的民宿饭庄是今年40岁的河口村村民王忠武创办的。2015年,他辞去公职回到故乡创业,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闲舍庭院”在河口村众多农家院中独树一帜。“‘闲舍庭院’是文化、是格调,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颇具“文艺范儿”的王忠武定下的经营理念。

2018年,渐渐步入正轨的“闲舍庭院”开始针对河口本地村民、商贩及旅游从业者经营快餐业务。生意虽小,但品质必须保证。王忠武拒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保证食材健康、安全。一年下来,经营民宿为王忠武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还解决了河口村村民在旅游旺季、卖桃季节的用餐问题。

王忠武夫妻俩还经营着自家房前屋后的两亩桃园,种植的燕红桃坚持走精品路线,采用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线上营销渠道,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王忠武高兴地说:“近两年,我家的桃子供不应求,每年卖桃就能挣4万多元。”

“大自在琴棋书画诗酒花,小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热爱书法的王忠武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王忠武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喜欢书法,不到农忙没有游客时就喝喝茶、练练书法,这样的生活惬意舒适。”王忠武还告诉记者,“我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了,只要瞄准方向往前走,就没有苦日子。”

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说:“村里人均收入3.5万多元,百姓兜里不差钱了,素质也跟着提高,去年村里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大家报名积极性老高了。”王忠武就是这支志愿者队伍的队长,每周都有志愿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捡拾垃圾、参与防疫工作。倡导村民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河口 红桃 村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