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不要让群众的诉求“没有下文”

2020年08月06日 08:50 | 作者:丁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某居民小区门口是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西侧约40米处是一个十字路口。每天早高峰时,小区居民的汽车常常被堵在门口,驶上主干道需见缝插针、长久等候。为此,小区居民打“12345”民生热线反映情况,请求相关部门急人所难,在小区门口的主干道上划一段黄色网格线,留一个通道,方便出行。

诉求提出十几天后,有关部门电话答复:意见很好,不过办理有个过程,需要等一段时间。不承想,等了半年仍不见动静。失去耐心的居民再次反映情况,有关部门再次答复:黄色网格线的事,正在调研、排查中……如今,又两个月过去了。

划一段黄色网格线,不过是一件举手之劳、马上可办的民生小事,又不是什么大工程,真这么难吗?竟然一拖就是大半年,且解决的时日遥遥无期。

无独有偶,某部门为了加快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复工复产,专门下派一拨机关干部走访中小企业,听取企业主的诉求。几天下来,收集诉求数十条。其中,要求尽快兑现相关扶持政策的占了多数。然而,两个月过去了,数十条诉求大多原汁原味地躺在表册台账上,真正落实到位的寥寥无几。对那些没能解决的诉求,相关部门的答复是,正在走程序。

与上述两个案例相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群众对这种“有反映,没回音”“有答复,没下文”“有政策,难落地”的做派,既反感不满,又无可奈何。

“人民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我们常挂嘴边、耳熟能详的两句话,也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信条初衷。然而,个别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在对待群众诉求时,虽然表面上耐心听、详细问、认真记,但真到了解决、落实环节时,要么推诿扯皮、敷衍了事,要么强调困难、蒙混过关,即便是一些立马可办、并不费力的举手之劳,也要等一等、放一放,看看情况、走走程序,导致原本很快就能办结的一些事,最终也落了个“没有下文”的结局。这样的事多次、反复出现,势必会让群众寒心伤心,心生不满,从而失去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群众诉求是检验政府部门是否履职担当、主动作为的“听诊器”,也是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心系群众、为民办事的“答题卡”。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务必牢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初衷,时刻把群众的关切和冷暖放在心上,坚决克服“怕、慢、假、庸、散”作风,堵塞工作漏洞,心贴心,实打实,为民解难题、办好事、做实事。

在面对群众诉求时,一定要有等不得的急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多想办法、多找路子,让群众既能听到“好消息”,又能看见“时间表”。能马上办理的,立即予以办理。即使有些诉求过于急切,因解决不及时而出现了群众言辞过激、情绪失控的状况,也应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温暖消解民怨,用真情拉近距离,用实招解决难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为民纾困的诚意;即使有些诉求因政策障碍、条件受限或时机不成熟等原因,一时办理不了,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回复工作,以取得群众的谅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其如此,群众才会口服心服、真信全信,在心中留下好党员、好干部的“印痕”。倘若虚头巴脑,敷衍塞责,“口惠而实不至”,只图“脸好看”“话好听”,热衷“喊口号”“唱高调”,忙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而忽视了扑下身子、沉于基层,以务实、精细的绣花功夫,切实为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既本末倒置,又严重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此,群众自然不会满意,更不会买账。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群众 诉求 解决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