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贵州省丹寨县卡拉村:鸟笼编就致富路

2020年08月07日 15:37  |  作者:韦士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地处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东北部的卡拉村,如今成为网友慕名而来,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实现这样的转变,非遗传承功不可没。

“卡拉”是苗语音译,苗语中的“卡拉”是“流星坠落之地”的意思,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20多年前的卡拉村,并不像名字这般浪漫,而是又穷又破,满目疮痍。

但卡拉村里有一项传统手艺:编鸟笼。卡拉村传统手艺编制的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为原材料,制作精良、美观大方、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苗家人爱鸟如命,每家每户都养鸟,鸟笼在苗族地区是不可或缺的家用物品。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卡拉村里的王玉和、吴明海等年轻人把老一辈的手艺捡了起来,编织鸟笼,挑到县城、都匀、凯里等地去卖,没想到大受欢迎。就这样,“卡拉鸟笼”声名鹊起,几年间就畅销全省,甚至在整个中国南方的鸟笼市场上都占有了一席之地。2006年,“卡拉鸟笼制作技艺”被丹寨县公布为县级非遗,2008年申报为贵州省省级非遗。卡拉村的“非遗+”模式,也被省内外各家媒体争相报道,更是促进了卡拉鸟笼的销售热度。

经过多年磨合和实践,卡拉村两委最终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农户参与鸟笼产业。到2018年,全村80%的农户从事鸟笼编织,从业人员达250人,全年销售鸟笼12万只,销售额达700余万元。10余年间,卡拉鸟笼品种从几种发展到几十种,规格各异,形状多样。除了普通鸟笼外,还有集编制、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鸟笼精品。近年来,还发展到“鸟笼饰品”“竹编灯饰”等。

由于鸟笼工艺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卡拉旅游。从2008年起,卡拉人又打造了另一个旅游品牌“卡拉斗鸡肉”。卡拉斗鸡肉是以斗鸡为原料,切成肉丁,拌以蒜薹、花生米、姜末、辣椒、香料,加料酒、酱油腌制一个小时,入特制平底锅,让游客自行爆炒食用。“卡拉斗鸡肉”肉质劲道香脆,留了最后一道“爆炒”的工序让客人完成,使顾客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还体验了一把“大厨”的成就感,大受游客欢迎。一到周末,贵阳、凯里、都匀等城市和周边县的“吃货”们就蜂拥而至。在“卡拉斗鸡肉”的品牌带动下,目前全村已开设农家乐达28家,全年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

卡拉村人均收入上去了,但村两委的目光还远远不止这些。2016年起,卡拉村相继引进了蜡染坊、银饰馆等非遗项目,打造了百亩花海、风车公园等旅游产品,拓展了文化内涵,丰富了旅游业态,使卡拉村更具文化魅力。

左手编鸟笼,右手抓旅游,手握“卡拉鸟笼”和“卡拉斗鸡肉”两块金字招牌,卡拉村全年游客达30万人次以上。2019年暑假,仅“鸟笼制作体验”一项,就有上万名游客参与体验,而慕名前来拍摄鸟笼手艺的“拍客”更是络绎不绝。

鸟笼编就致富路,非遗成了聚宝盆。2018年,不到500人的卡拉村全村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4万余元,以前人人嫌弃的“邋遢村”靠着一手传承非遗,一手发展旅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小康村”。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卡拉 鸟笼 贵州省 丹寨县 致富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