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一问一答 一词一解 一案一说 委员导读 读典互动 委员说法

首页>专题>委员读书>委员谈民法典>一案一说

一案一说丨少年打赏女主播,此钱可否要得回?

2020年08月07日 19:4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案例1:

一个读初三的14岁男孩鹏鹏,在两个多月里,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

这16万元是男孩父母在广东打工十年的所有积蓄,他们将钱放在余额宝里,只是因为利息比银行活期高一点。

儿子知道支付密码,谁又能想到,这些钱竟这样没了……

案例2:

连刷17个“佛跳墙”,是15岁少年超超在“熊猫直播”网站一次性“打赏”的最高纪录。这里的“佛跳墙”不是一道名菜,而是虚拟礼物中最贵的一种。一个“佛跳墙”要花9999个“猫币”,约合人民币999.9元。这意味着,超超一下子就掷出了约1.7万元。

2017年9月22日,母亲发现他已从自己的银行卡上偷偷划走了约40万元……

案例3:

卖菜大叔老刘16岁的儿子浩浩闯下了大祸,他将爸爸银行卡里近160万元全部打赏给直播平台的一名主播。这些钱,原本是老刘为盘下一家菜店而向亲友东拼西凑来的……

媒体上已经报道了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

不久前,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未成年人浩浩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高额打赏引发的纠纷案件。

经过多次协调,当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网络公司返还了近160万元,原告老刘申请撤回起诉。

近年来,我国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投入巨款充值玩网络游戏、给主播“打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发生的纠纷层出不穷。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网络公司、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 法院依法受理未成年人巨款“打赏”主播或充值玩网络游戏案件

民法典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智力健全的自然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年满8周岁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02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处理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案件的过程中,法官会依法将应返还的款项限定在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在具体案件中,法官应根据具体案件中未成年人所参与的网络活动类型、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

2、 网络公司应承担返还款项等责任

对于未成年人的“打赏”网络主播行为,网络公司应承担相应责任,对超出未成年人年龄、智力部分的款项,予以返还。

此外,网络公司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合理技术措施引导未成年人的利用网络行为,传递合理的消费观。

3、 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履行监护、教育义务

在许多未成年人巨额“打赏”或充值网络游戏的案件中,基本上都是多次使用家长账户,但直到酿成大祸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家长作为监护人,也应承担未很好履行监护义务的责任。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需要每一位家长认真履行。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未成年人 主播 网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