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今日要闻

“大国粮仓”昭示着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020年08月09日 13:34 | 作者:黄殿琴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又是重要的玉米主产区;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考察。2012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粮食生产时又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新闻联播时,目睹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身穿蓝色短袖上衣,笑容满面、侃侃而谈的为主席做着介绍,作为无党派,倍感骄傲。8月6李保国教授受北京知联会秘书长黄殿琴之邀来到党派楼,为理事们讲述了7月22日,他作为土壤研究学的专家参与汇报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省四平、长春等地,深入农村、社区、科技园区、企业,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进东北振兴、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的全面感知。

活跃在黑土大地上的李教授,在上大学时的专业是土壤学,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研究工作是土壤盐碱土改良利用。土壤学研究的工作者,是要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22日当天,正值抽雄吐丝期,玉米顶端的花穗,在阳光下闪着金黄,心情万般激动地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黑土地段面保护和利用,在梨树县扎根搞科研10多年。他指着挖开的黑土层剖面告诉总书记,这个地方的黑土层原先至少有60厘米厚,自清代末年开始开垦以来,加上风蚀水蚀,每年要减少3毫米左右。100多年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几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尽了。我们通过研究,把玉米秸秆还田,就像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不仅可以防止风蚀水蚀,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土质松软,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还能抗倒伏。

总书记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李教授向总书记详细介绍的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并强调,这次来主要是看庄稼,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初步成果,保障粮食的稳产和高产,让秋粮有了保障,为国家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通过科学技术解决问题,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在给理事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的过程中,李教授向新闻联播里的镜头一样,也是一直面带微笑,激情四射,在这样轻松祥和的氛围里,李保国带领理事们又一次学习了习总书记的几年来的重要讲话: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13亿人口,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微笑的“黑土地”,微笑的李保国,着实为统战社团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奉献了他的不懈努力与追求。(黄殿琴)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保护 耕地 黑土 土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