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应慎之又慎

2020年08月10日 10:23 | 作者:赵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随着高考的结束,全国各地的考生陆续进入填报志愿的环节。而最近关于高考及后续填报志愿的几则新闻频频登上热门,诸如“省文科状元白湘菱无缘清北”“南京一中为低分高考认错”等引人深思。

高分考生无法被“双一流”高校录取引得众人哗然,这样有悖常识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高考改革的思考。江苏作为高考改革“先锋”,被本地考生戏称“十年五改”,自嘲久经“考”验,其中的无奈可见一斑。白湘菱无法进入部分名校皆因她的选测历史成绩评级为B+,按江苏今年高考制度来看,只有同时满足高考总分和两门选测评级才可被录取。白湘菱虽是个例,可其背后还有无数受高考改革影响的考生面临相似境地。有如白湘菱一样因为选测评级不达标,空有高分而入不了名校的考生;也有考生选测两门A+,却因为总分不达标被名校拒之门外。这些考生的个人素质都不差,如果放在江苏高考改革之前,凭借总分都可以轻松考入比现在更好的学校。

高考恢复至今已有43年,仍旧是广大学子改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所以高考改革更应该慎之又慎。高考制度的一个微小变动,都有可能影响无数学子甚至家庭未来数年的发展,也许制度的变革最终会带来更公平、更合理的选拔结果,但是变革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却不应该由广大考生的未来承担。

无独有偶,在高考成绩出炉后,江苏南京某中学校门口就被高一、高二的学生家长围堵了,家长们喊着“校长下课”的口号,盖因不满高考成绩。奔着“北清交复”的考生却无一人考上清华、北大,毕业生中只有一名被复旦大学录取。而采用“衡水中学模式”的南京另一所中学的毕业生成绩远超该中学,愤怒的家长将原因归咎于南京该中学开展的素质教育。整个南京都在做“素质教育试点”,根据要求,学校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凭成绩分班,不许学生书包里有卷子和课外辅导书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同学校的素质教育落实程度不同,但高考过后,成绩说明了一切,课外拓展的内容再多、学生减负的越多都比不过最终的分数。

面对激愤的家长,该中学随后“认错”,在《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中回应将延长晚自习到10点、加强尖子生培优等,令人唏嘘地昭示了素质教育在高考这个硬性选拔考核面前的无力。学生何尝不想要丰富多彩的青春,家长也希望看到孩子快乐成长,而不是整日埋头在题海中苦读。但推行素质教育应该切合实际一步步推进,仅仅依靠一些不切实际的“死规定”达到表面的减负、素质拓展不仅没有完成教育的内容,甚至会影响学生应对高考。

校长“认错”、省高考状元进不了清华北大、高考改革“十年五改”……类似现象令人迷惑。素质教育、高考改革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推行过程中反复、草率、不切实际的举措对考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加谨慎推进改革,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在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高考 考生 改革 成绩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