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0年第二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0年第四期

超外得中 笔墨心象—崔泽培的写生创作

2020年08月14日 10:56 | 作者:杨文军 | 来源:《画界》2020年7月第4期
分享到: 

右玉古村--崔泽培

右玉古村--崔泽培

阴山高-崔泽培

阴山高-崔泽培

莫尼山深处-崔泽培

莫尼山深处-崔泽培

构成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在二十世纪西方现当代艺术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画在传统的章法、画面经营等方面,逐渐引入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观念和图式风格。一定程度的“中西融合”不仅是画家应该尝试的创作方式,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既在保持中国画审美趣味的同时,又以当代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个体感受为基础,适当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创造中国画新的状态。    

对力图创新的当代山水画家而言,构建中国画新形态是必须探寻的路径,崔泽培对此保持了足够的兴趣和勇气。他的山水画创作即是在跨文化视野的引领下,以水墨构成的形式展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风格。他在写生过程中努力践行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以传统笔墨为主线,融进西方现代绘画元素,由此完成了笔墨形式、图像、色彩的当代性转化,实现了画家个性展现与意趣追求的统一。这种实践使笔墨不再从属于传统的程式,以纯粹形式和像素组成绘画本身的价值。 

宗白华说:中国的宇宙观和空间意识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 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崔泽培在承袭传统笔墨精神的基础上,也注重对“绘画的空间意识”“山水画的秩序节奏”的理解把握,在借助构成的同时,逐渐将自然物象形态元素转换为二维的语言形式,完成了对传统图式的改造,使新的图式、笔墨不致沦为空泛的“形式主义”,保证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宇宙观、自然观于精神层面在作品中的体现。

山水画写生是物我交流的方式,崔泽培的创作以对景写生为起点,经年累月地饱游饫看、手摹心追,从对自然物象悉心观察中产生了新的视觉感受,通过对构成形式的反复摸索,提炼出新的绘画语言,为其笔墨的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感性经验。他对传统书画理论和写意精神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将扎实的大写意花鸟画功底运用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写”的特性强化了山水造型的视觉张力,以描写南方景色见长的米家山水皴法更是被画家巧妙地用来表现北方特有的物象元素,这种对于笔墨皴法的灵活把握,使画面既有传统的审美趣味,又极具形式感,塑造出独立标程的山水意象。

崔泽培长期在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写生,北方山水厚重、苍凉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山西右玉、吕梁等具有年代感的古老村落在他的画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置身于那些容易产生时空交错的场景,使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某个年代,这些景象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兴奋之余,崔泽培会让自己沉静下来,摈除杂念,运用经验性的眼光对物象再认识,探究深层次的结构特点,有意识找寻写生现场的心理感受,用最能表达心境的笔墨形式加以表现,对已有的经验、技法通过写生重新进行梳理、整合和提升,实现语言上的突破。

崔泽培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逐渐领悟了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深刻内涵,在他的写生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画家特有的审美趣味和澄明质朴的笔墨特性。

在画面结构上,画家采用分割重组的构成形式替代传统全景式构图,以“近观取其质”的观察视角,着意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空间里对物象进行分解、重组,山石树木、古堡土墙、房舍庄稼等物象都成为画面的表现元素,画家将自然元素归纳为符号,进行分离、切割、交错,重构到半抽象的平面空间里。大块面的分割和小块面乃至点的设计,体现了局部与整体、强与弱、远与近的关系,在不平衡中寻找均衡,营造出新的视觉形象。在右玉写生作品《灯火山村静》《右玉写生》《走西口》《右玉古道》《绿荫墙头》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方式的普遍运用,这种借水墨构成实现对物象的分割、重组,提升了北方山水固有的形式感,呈现出一种扑拙的“意外之境”。

作品《西口古道》运用不稳定的构成方式,给人一种苍凉的感受。画家用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右玉杀虎口的古城堡,背景大面积的深色墨块与大片白云在灰黄色的天空映衬下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如云似烟地流动线条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表现出画家复杂的心境。几近崩塌的残垣断壁无力地承载着历史,显现出久远的年代感,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般的轰鸣,画面呈现出苍茫、凄凉的景象。

《晌午山村》展现的是一个静谧的山村,午后的阳光照着闲散的土堡古村。一堵常年被风雨侵蚀坍塌地像崖壁一样的土墙,墙头上的杂树、阳光下的房屋、砖垛与远处几块不规则形体的阴影,这些绘画元素被画家归纳为几何图形,相互交织,既有写实描绘又有构成表现。一只倦狗踱着方步走过,为画面增添了恬静、闲适、散淡的氛围。

《右玉古村》表现的是一个时光交错的古老村落,阳光下黄色的土墙、农家的院墙、涂了白灰的窑洞外墙、老城砖砌就的各式各样的墙,高低长短、前后错落,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欲望,他将实景中的物体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强调了不同类型墙的质感和画面的空间感,丰富了画面效果。背景中大面积的残垣采用“米点皴”反复叠加的皴法,使其显得更加厚重。兰色勾勒远处天边的白云,衬托出画面自由、闲散的氛围,画家以一种看似简单超脱的创作手法,构建了一幅充满西北怀旧风格的图像,使人进入淳朴浪漫的童话世界。

谈起这幅画的创作,崔泽培感慨地说:“当你伫立在这里,仿佛进入过去的时空中,最打动我的正是这些墙,感受眼前即虚幻又真实的场景。不是我去描绘它们,是它们引导着我手中的画笔做了一个如真似幻的梦。”

崔泽培的山水画呈现出较强的形式感,得益于他在中央美院研修期间“水墨构成”理论的苦心研习,画家在写生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对图像符号的自由调度,将其巧妙地融入笔墨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写生来完成对现实景观的主观加工和理性创造,对繁复的物象做准确的分解和重组,形成新的画面图式,让人感受到一种与时代审美和谐的现代气息。

山水画写生创作是自然造化的意境呈现,是客观物象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心灵之象,或者说是一种将画家心象转换为视觉图像的方法。他始终秉承李可染先生以创作态度写生的理念,这种创作式写生讲求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审美在写生创作的决定性作用。在他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由“对景写生”到“对景搬移”,最后进入到“对景创作”阶段。画家在充分吸收李家山水写生创作精髓的同时,汲取现代构成的图式表现,完成传统笔墨程式向水墨构成的逻辑转换。

对崔泽培来说,写生是其一生的修行。随着他对写生创作认知的不断提高和主观认识的升华,画家最终会形成个性化语言表现体系。漫漫艺途慢慢索,我们相信,崔泽培将一次次实现艺术之旅的自我超越,那些前进路上的遮蔽和屏障定会散去,正如可染先生所言—“东方即白”,画家终将展现给我们一个更加质朴而又真实的心象世界。 

晌午山村-崔泽培

晌午山村-崔泽培

平阳堡写生-崔泽培

平阳堡写生-崔泽培

灯火山村静-崔泽培

灯火山村静-崔泽培

暮色东山-崔泽培

暮色东山-崔泽培

西口古道-崔泽培

西口古道-崔泽培

右玉古城垛口写生-崔泽培

右玉古城垛口写生-崔泽培

崔泽培:北京美协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姚鸣京山水工作室助教,北京丰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张月霞

文章来源:《画界》2020年7月第4期“画界人物”


编辑:画界

关键词:写生 创作 崔泽培 笔墨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