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名家访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

​火线巾帼 白衣“居里”

2020年08月19日 10:30 | 作者:王天奡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前排左一)团队与病患合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前排左一)团队与病患合影。

编者按: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因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个节日更加鲜艳。特别是那些曾经白衣执甲、舍身忘我奔赴一线的抗疫战士,那些守卫后方、顾全“大家”的最美天使,那些长期为人民健康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为了他们美丽的奉献,本期《健康周刊》5-7版三版联动,推出专题报道,致敬中国医师及所有医护人员。本版为本报独家专访抗疫一线医师及其团队,并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寄语,弘扬抗疫精神。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风眼”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是救治重症患者的一线,宁琴教授带领的同济医院感染科是“一线”中的“火线”。

“当时我正在国外,因为疫情放弃了原来的计划,专程赶回来。”宁琴放慢语速,将记忆重置到8个月前。这段时间又仿佛很长,一下经历了好几年。

“首当其冲的就是感染科”

1月初,武汉已出现一定数量不明原因肺炎,同济医院为此召开紧急工作会议。院长王伟邀请宁琴坐在他旁边,说,面对突发未知疫情,应当重视专业科室意见。“当时,新冠肺炎病毒还没有被人类认识,我们团队在会议上提出,要按照SARS的流程来处理这次未知疫情。”宁琴回忆,医院非常重视,会议的第二天,全院员工,包括清洁工在内都佩戴了N95口罩,院感防控做到了第一时间响应。

“你能不能把病房腾出来一层,用于收治不明肺炎病人?”面对剧增的发热门诊病人,王伟再次找到宁琴。“三层全部腾出来!”感染病房是专为传染病防控设计的,“三区两通道”具有整体性,宁琴的专业直觉告诉她,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需要全科贡献宝贵的感染病房了。

上午决定启动病房紧急搬迁方案,下午开始打包。宁琴带领感染科全体员工大约花了约8个小时,把81个病人及医疗器械、物资连夜搬运到临时病房,光是搬家就搬到了半夜两三点。

此前,同济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感染发热等患者,传染病检测的授权也尚未下放到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即使收到了样本也需要送到授权的定点中心去化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并不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当时打的就是遭遇战”。然而,来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平时每天只有几个、几十个,那段时间从100、200人,到800、900人,没用几天就上了四位数,其中不少危重病人。及时腾出的传染病房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现在看起来,疫情早期,虽然打的是遭遇战,但我们学科对疫情的掌控、判断、理解及防护,是比较准确的;我们对疫情的防控是科学有序有效的。”宁琴庆幸的是,科学的自信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

“我们去!”

虽然感染科的三个病区全部腾让出来了,但是病人一层楼一层楼地收治,到了1月中下旬已经一床难求。

大家都看出来,这是一个严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且很可能是烈性传染病。所以,当第一批病人收治住院的时候,好几位资深教授都对宁琴说:“宁主任你不要进去,要去我们去!”

宁琴是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病学会(IASL)亚太地区执行委员。2002年,36岁的她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传染病学领域的首位获得者。她与同在同济医院工作的丈夫——儿科学系主任、我国儿科学领域的首位杰青罗小平,被誉为同济医院的“居里夫妇”。

但是,记者在采访之前,仔细翻阅网络资料,却发现关于她的报道,几乎停滞在2004年。这位学霸主任,把自己深深地埋在了病房里、诊疗室里、实验室里、办公室里。

“我是科室主任,所以更应该带头。”宁琴坚持第一批走进了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查房。她清楚地记得,日期是1月13日,当天同济医院主院区发热隔离病房正式投入使用;和她一起走进去的医护人员,是感染科副主任郭威、主治医师陈广、护士长章晓云。这三层楼的隔离病房为后来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光谷院区的疫情防控与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前段时间确实比较忙,现在疫情取得了阶段性决定性胜利,相对来说,再去回忆抗疫期间的事情,会轻松一点。”宁琴说。

“奇迹来自职业的坚守”

该抢救的抢救,该治疗的治疗。

“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突发心跳骤停,血压也垮下去了!患者有基础性心脏病,又感染了新冠肺炎。”正在隔离区外写医嘱的陈广医生,接到护士电话抓起一只普通医用口罩就跑了进去抢救,根本来不及穿防护服、戴面屏。万幸的是,老人被抢救了过来,陈广也没有被感染。

“这么年轻的主治医生,面对患者病情变化能有敏锐的反应,很不容易,让我很感动。”宁琴说,这样的事迹太多了,连接成他们的每一小时、每一天。

作为团队负责人,除了对病人的诊疗方案给出指导性意见,还要给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宁琴主动地和病人近距离接触,与病人握手,鼓励他们坚持。看似简单的交流,对于那些倍感绝望,特别是那些已经上了呼吸机的病人来说,也许是胜于药物的帮助。

有一位医生在救治病人过程中不幸被感染了,上着呼吸机住进了同济医院。他因为恐惧情绪很不稳定,宁琴拉着同行的手,鼓励他:“无非就是呼吸道的严重感染,咱们是很有经验的。而且同济有这么好的全方位救治团队,你要坚强。”并且和病人充分沟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终于在病人的心里燃起了希望。虽然戴着呼吸机经历了漫长的救治,但是终于挺过来了。

“他是一个奇迹!是我们同济齐心协力创造的奇迹!”宁琴望着那位医生消瘦的身形,作为同行,自豪的心情难以言表。

宁琴的学生感染科副主任陈韬夫妇都在同济医院工作,抗疫期间在一线。两个孩子很小,都送到了外地父母家。不幸的是,爷爷奶奶也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孩子也要被送去隔离。

“听说这个事情后,我很伤心。”即使已经过了几个月,记者依然能够听到电话另一头,宁琴的声音带着颤动,“陈韬自己的父母在异地医院抢救,两个孩子都只有几岁,自己却因为工作被隔离在岗位与隔离酒店之间的两点一线,不能去父母病床尽孝尽责,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揪心的。”

宁琴的恸哭,也因为自己。3月23日凌晨,宁琴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为了能让她睡上几个小时,一直疼到早上4点45分,母亲才打电话告诉她。现在父亲还在ICU没有醒过来。

“我们团队发挥了核心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同济医院收治了3000多位重症病人。感染科的每一位医生都成了稀缺资源,连轴转是常态。

宁琴要协助医院管理三个地方,一个是本部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病房,第二个是科室原有的80多位感染住院病人,另外,科室还有一大批医护调到了蔡甸中法新城院区。每周要到中法新城院区两至三次,早晨和科室医护开碰头会,然后再赶回本部工作。同时,临床救治与医学科研还要并驾齐驱。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她说,早已经习惯了。

在救治病人第一手资料基础上,1月22日,武汉封城前一天,宁琴牵头携同同济专家组夜以继日地编制出了同济医院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处理快速指引建议》,其中很多经验后来都被国家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采纳,为湖北省和全国专家了解这种新型疾病,特别是对临床表现、诊疗过程、预防方法提供了及时、专业的信息。

3月26日,宁琴和她的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对第一批799位重症病人进行临床情况的总结。截至目前,已有近900次引用,十几位国际专家进行了正面的述评。

“紧接着我们还对新冠病人的肝损伤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如果说新冠病人的心肌损伤是促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肝损伤同样会增加病毒的致死率。这个情况以前没有受到重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亚太肝病学会的官方杂志上,并在香港近期的疫情中,得到当地专家的验证。

此外,团队进一步揭示了炎症因子风暴的动态变化与疾病转危的关系,这一发现有重大指导意义,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临床研究杂志(JCI),是最早报道新冠病毒感染免疫学特征的研究之一,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炎症因子检测预测病人的临床结局,并及时进行医疗干预。这些总结为国内外新冠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救治方面,我们团队发挥了核心作用。”采访全程,宁琴几乎很少谈到自己,一直以“团队”“学科”“我们”这样的词汇指代第一人称。

编辑:杨岚

关键词:宁琴 病人 感染 同济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