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名家访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劲:

父亲王忠诚的言传身教指引我一生

2020年08月19日 10:35 | 作者:王天奡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王劲(右)与父亲王忠诚在一起

王劲(右)与父亲王忠诚在一起

编者按: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因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个节日更加鲜艳。特别是那些曾经白衣执甲、舍身忘我奔赴一线的抗疫战士,那些守卫后方、顾全“大家”的最美天使,那些长期为人民健康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为了他们美丽的奉献,本期《健康周刊》5-7版三版联动,推出专题报道,致敬中国医师及所有医护人员。本版为本报专访“医二代”的接班故事,讲述老一辈医师的传奇一生,传承医学精神。

在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王劲教授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小行星的照片,上面标注着它的宇宙坐标。2012年,王劲的父亲、中国神经外科开创者之一王忠诚院士去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这颗编号为18593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忠诚星”。

在中国神经外科史上,王忠诚院士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他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等多项职务;他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引领着中国神经外科步入世界先进行列。2019年,党和国家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授予这位老人。

“父亲王忠诚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我在美国工作生活了30年,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对于我的职业道路和人生抉择有深远的影响。”

王劲教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通过神经外科协会认证而成为临床神经外科医生的中国医学生,2014年回到王忠诚院士弥留之际创办的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并参与创建清华长庚医院,延续父亲未竟的梦想。

小时候,父亲是望不尽的背影

王劲出生于1960年。凑巧的是,那年也正是国内神经外科起步发展的时候。1960年,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宣武医院成立,王忠诚受命担任副所长。刚出生几个月的王劲,出了早产婴儿保温箱,就来到了北京。

到北京工作后,王忠诚工作更忙了,甚至还曾“被失踪”。记得有一年中秋节,王劲妈妈做好了饭,计划全家一起聚餐。天都黑了,迟迟不见父亲下班回来。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是很普及,就连医院领导也不知情。忐忑不安中,妈妈一直等到后半夜,王忠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家门。原来,他在回家途中被一辆吉普车拦住,请他为一位突发脑出血的同志看病。一听说有紧急情况,他二话没说就随着家属奔向了医院,直到患者病情平稳了,他才回家。

“小时候,吃饭穿衣、上学读书都是母亲在照管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父亲。不过有的时候母亲忙不过来,就会被父亲带到宣武医院玩儿。看着上班的医生们忙碌觉得很有意思,撞见父亲办公室的人骨标本又很害怕。”直到王劲上了医学院,才慢慢适应了这些人体组织。

虽然没有时间陪伴子女,但王忠诚对病人却是非常耐心,不管病人是干部还是农民,有钱还是没钱,都一视同仁。“一听说有病情,他来者不拒,耐心地倾听患者讲述,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而且他一直觉得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因为医生学到的知识有可能是从病人的死亡病例或并发症上学到的。”

求学时,父亲是言传身教的导师

王劲眼中的父亲,还是一个非常有毅力和韧劲的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凡是认准的东西,从不放弃。

在B超、CT、MRI等现代检测手段进入中国前,用“脑血管造影”取代“脑室空气造影”是神经外科临床医学的划时代进步。28岁那年,王忠诚将“脑血管造影”作为自己的自选研究课题,没有书籍,没有标本,缺少仪器,缺少经费,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他从野外捡来无名尸骨,自己消毒后用铁丝穿起来,对照研读《神经解剖学》;国营医疗器械公司买来的“穿刺影针”用着不顺手,他熬夜设计制造出符合中国人体尺寸和特点的工具;没有防护设施,长时间将身体暴露在X射线下,导致王忠诚白血球比正常人少一半,后遗症在他人生的后四五十年一直纠缠着他。

1965年,王忠诚用心血凝成的中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终于顺利出版。虽然他从来不说其中的故事,王劲却能想到其中的艰辛,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他。

1978年,王劲进入北京医学院学习,1983年考入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生,并完成了以神经外科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习。毕业后,随着国内医学院和大医院不断派医生到国外交流学习,王劲开始了在美深造的艰辛历程。

“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神经外科专业还非常落后,无论诊断还是治疗,仪器设备还是理念,都比北美落后很多。当时,父亲也希望我出去学习一些技术,然后回国来工作。”

初到美国,王劲先后在依阿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从事神经外科基础研究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实验室里做科研。这样的刻苦,一坚持就是6年。1990年,王劲一边搞科研,一边准备美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的考试。美国的住院医师培训中,神经外科时间最长,每年招收的数量也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名额都分配给了美国本土毕业的医学院学生。王劲最终成功进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神经中心,经过长达7年的培训后,成为了圣弗朗西纪念医院的一名医师,并于2002年一次性通过测试,开启了华人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协会认证的大门。

“回首30年前初到美国时的艰辛,到如今取得的成就,跟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坚韧是分不开的。神经外科领域中有很多我们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解决不了就算了吧,反正全世界也没有解决的方案。我父亲他就有韧劲,一直敢于打破书本上的教条去探索,认定了方向就会一直去努力。”

人的脑干充满了重要神经核团,在医学界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王忠诚率先提出“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在手术台上一点一点摸索并积累经验,经过十几年攻关,突破了脑干肿瘤手术这个禁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1980年至2008年,他和团队施行脑干肿瘤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手术质量和数量居世界领先。

回国后,父亲是天上那颗星星

2008年,王忠诚院士组建了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并担任了第一任院长。他告诉王劲,神经外科发展的方向,不能光是临床,必须得有新的发明创造。

2014年,王劲结束在美国近30年的学习和工作,回国投身神外事业,加盟了正在组建中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其中有父亲的嘱托,也是乘着我们国家临床医学神经外科发展态势良好的东风回来的——国外有的设备器材我们都有,另外清华大学要大力发展临床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的学科,成立了清华大学医学院,这些都是发展临床医学契机。”

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在王劲和神经外科王贵怀主任及团队共同努力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从零起步,重点开展脊髓脊柱的神经外科手术。目前每年手术量900-1000台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从外院转过来的高难度手术,其中髓内肿瘤手术已经成为国内手术量最大的中心之一。

“长庚医院是一所新建医院,我们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医工结合的优势,促进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融合,让智能医疗助力临床诊疗。”王劲说,王忠诚院士临终前组建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是因为他当时也认识到我们国家做手术的医生很多,手术做得好的也很多,但是理论上没有什么突破,不能引领世界的神经外科潮流,“未来的神经外科发展方向在哪里,不光是能做手术,还要有医工结合。”

据王劲介绍,在神经外科,对于脑外伤、脑水肿的患者需要对颅内压进行监控,传统方法都是将探测仪的探头置于颅内,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这样的方法因为有创,所以容易感染,也受场地的限制。目前长庚医院正与清华电子系一起研发经皮无线探测仪,不但对患者创伤小,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监测。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我也希望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工科的优势,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临床中来,让更多的患者受益。”王劲说,神经外科分的亚专科越来越多,现在差不多10个了。从父辈一代由“零”到“有”,中国神经外科专业正以神奇的速度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编辑:杨岚

关键词:神经 外科 王劲 父亲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