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开门问策

——不寻常的5年,中国式路径规划由初心化为脚步

2020年08月25日 09:4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对我们而言,每5年一次的发展规划,是大到一个国、小到一个家的行进指南。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未来5年,我国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多变,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挑战可能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为了国之兴旺、民之福祉,要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

持续接力

今年3月,长三角区域内实现了健康码互认,绿卡人员可以在区域内自由通行。“我们期待,未来长三角区域内能够实现更多领域、规则共下‘一盘棋’。”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的期待。彼时,他认为一个不错的“切口”是打造区域内产权交易的共同市场,以畅通产权市场信息流、资金流为抓手,以统一交易制度为关键,实现长三角范围内产权交易“一网通办”。

令林益彬想不到的是,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8月18日,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总部就在上海成立了,这一总部未来将以“新兴、创新、转型”为特点,重点推进以“客户、产品、组织、保障”为核心的四大体系建设,立足上海,辐射周边,结合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特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具有创新特色的金融发展新高地。

从想到,到做到,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与传导机制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从停产,到转产,疫情之下,制造业大国的产品流水线上,一幕幕中国式“奇迹”更让全球瞩目。

“2月底,中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是2月1日的12倍。实现这样的增长,我们仅仅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很多企业克服困难,不计成本紧急转产。截至4月底,我国已向国外供应呼吸机近1.8万台。”还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这样说。

助人者,利己。回顾即将过去的“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动人心弦的时刻,不仅有GDP逼近100万亿元、人均GDP历史性跨过1万美元门槛;有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更有我们把握机遇,与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关系,现在看来,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我国在吸收外资方面,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综合优势。

持续接力,继往开来。

8月16日起,登录相关中央主流媒体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您都可以在“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中,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市场主体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1亿2000万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这样说。

1. 2亿个市场主体,抗得过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长长的“反射弧”吗?

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之第一场活动举行。当被记者问及,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和小微企业信贷延期支持工具的落地情况时,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给出了一串有温度的数据——6月和7月两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共支持了50.6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延期。其中有47.1万家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4126亿元延期,2.8万家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8448亿元延期。用高飞的话说,从这个工具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另一项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工具,从3月到7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了5017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前7个月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新增额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新增额的26.1%。

“目前来看,政策支持的力度是够的,也是适度的,没有扩大支持计划的考虑。”高飞这番评价背后,中国抗疫、发展经济之货币政策精准性,令早已对有些国家“大水漫灌”式货币政策产生疲劳感的全球金融业界人士,拍手称赞。

同样,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上市银行不仅要服务于市场主体,更要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提出,“十四五”期间,上市银行应坚持将信贷投放向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倾斜;交易银行要在修复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普惠金融要实现扩面增量提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全面风险管理愈加重视。提升银行价值创造水平,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

区域规划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通过不断学习和自主创新,深圳特区40年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9年9月,国家再次交给深圳新的使命———建立“先行先试示范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

机遇与挑战,永远是一对姊妹花。

“正因为深圳位处中美经贸摩擦的前沿阵地,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之以恒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才能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建议,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央国家实验室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支持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城市。

吴以环同时建议,打造国家级深港合作平台,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深圳更好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深港全面合作优势,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发展。建议支持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依托7个陆路口岸及邻近区域高水平开发,助推香港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探索深港协同开发模式,构建‘境内关外’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集聚国际科技组织、人才等创新资源;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不断丰富拓展‘前海模式’,打造国家金融对外开放窗口和对港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吴以环这样说。

“我还建议,支持深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将涉及深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展开来谈,吴以环表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她建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海洋大学,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持深珠城际(伶仃洋通道)、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等重大对外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深圳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服务南海战略和“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空枢纽;支持建设深圳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等工程项目,建设世界级集装箱港和中转港。

数字时代

今年7月,全国政协社法委组织开展了关于《“十四五”规划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点问题》的视频调研活动。地方上的同志在介绍有关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经验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也就是说,利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智慧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是信息化,而数据不能共享,已经成为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最大障碍:一方面基层社会管理需要微观数据,而现状却是地方领导时常抱怨,数据信息是要什么没什么;另一方面各部门的微观数据以及历次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取得的巨量普查微观数据,并未有效用于各级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更难说为基层微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服务。我认为,这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快人快语。

“十四五”期间,如何破解数据共享难题?

“通过政协视频调研,特别是我后来参加民盟中央重点课题对贵州省的进一步调研,我考虑,既然国家相关部门存在惰性和‘路径依赖’,那么我们能否转变一下思路、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也就是以基层微观数据的需求应用为主导,由省以下地方党政‘一把手’牵头,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从基层社区开始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人口基础信息、单位基本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及数据,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最需要的基础信息资源的问题,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提供精准服务。”贾楠想出了办法。

据贾楠介绍,今年11月1日,我国即将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重大国情国力状况,这些也是社会治理需要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这次人口普查将第一次使用居民身份证代码,这是人口信息识别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与公安部人口基础信息库及其他部门管理的人口信息库互联互通的必要条件。2018年刚刚完成的全国经济普查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全覆盖,也为微观数据共享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十四五’期间,倘若我们能够以此次人口普查为契机,推动基层社区与‘人’相关的信息库系统建设,并加强普查数据用于基层社会治理和决策的应用,将有助于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及大数据的应用目标的实现。”而要实现目标,贾楠建议,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建立数据共享的长效机制。

网络安全

随着各领域、各产业快速升级,我国已经处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信息在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流动在数字经济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据风险监测与预警防护能力提升,但信息安全防护依然薄弱,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

“当前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瓶颈,不仅仅受诸多外部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还与企业的深层次认识有着密切关系。”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谈及此,提到两个具体问题:一是“重硬轻软”,自主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不足,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发展很可能就成了空中楼阁;二是信息安全研发投入意愿不强,我国目前信息安全研发投入仅占信息化总投入的2%~3%,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均占15%~20%,我国信息安全研发投入占比太低、意愿不强,这使得我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水平总体较低,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依旧突出。

为此,谈剑峰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应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对重点科技领域的支持,进一步放开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各类资本市场,鼓励民间产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为中国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源源不断输送血液;加大对民营企业科研的政策扶持支持,对于目录内的民营高科技公司采取特殊的增值税政策,可免即免,还可通过如国家产业基金的方式返还,或加计扣除的方式抵扣,让企业愿意把省下的钱投入到科技研发创新上;多方结合解决国产产品市场推广问题,可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下游厂家使用国产材料和技术,构成生态链,比如通过补贴和奖励下游厂商的方式,在不损害其成本竞争力的前提下,在初期允许国产技术生产商的产品卖出高价,获得超额利润,弥补巨额研发的投入,同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后期逐步减少补贴,最后达到市场定价,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数据 支持 建设 国家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