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美丽乡村

幸福“分水岭” 有了好光景

2020年08月27日 17:08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新华社太原8月26日电 一场大雨过后,蜿蜒于山间的沥青路愈显油亮宽敞,住在山头分水岭村的宋三帮再也不用担心“行路难”了。

分水岭村位于山西代县东北角,海拔超过1800米,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村里的老人说,古时此地植被茂密,河水潺潺,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故名风水岭;后来河水改道,南北向一分为二,村名也逐渐演变为分水岭,沿用至今。

群山叠嶂、交通不便,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当地发展的掣肘,分水岭村一度有接近三成村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63岁的分水岭村党支部书记宋三帮回忆说,自己年轻时参与过修路,当时条件有限,主要就铺些砂砾,路面没有硬化,排水能力不足。“每逢雨季,湿滑泥泞的山路让村民进退两难,不到4公里的路常常要走几个小时。”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分水岭村的“行路难”有了转机。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驻山西扶贫组与当地政府深入沟通后,将24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分水岭村路段的修复工程。

“路基加厚20厘米,增强了山路的排水能力;路面拓宽并铺设沥青,强度和平整度显著提升。”国家体育总局驻代县扶贫工作组组长聂伟说,总长3.769公里的公路段修复后,可直接辐射周边12个村庄的1200余名村民。

一条路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出行状况,更有他们的思想观念。这条路,成为分水岭村的幸福“分水岭”。

分水岭村海拔高、耕地少、荒坡多,当地发展了4000多亩黄芪,辐射带动数百名贫困人口。“过去交通不便,黄芪产量虽好,但运输困难、效益有限。”代县毓泽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燕英说,自己曾打算把黄芪加工厂建在县城周边。

今年年初,得知扶贫工作组将山路修成了柏油路,宋燕英喜上眉梢:“好事啊!这下运输不用发愁了。”如今,分水岭村建起了黄芪加工厂,为3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路通畅了,村民的心气也更高了。65岁的村民宋万恩依靠种黄芪脱了贫,又能参与到黄芪加工厂的工作中,还养了10头“大块头”西蒙塔尔牛。

分水岭村一直以来都是养殖土黄牛,个头小、出肉率低、经济效益有限。国家体育总局扶贫工作组调研后,为村里购买了西蒙塔尔种牛,用于改善当地品种。据估算,新品种的牛每头可增收3000至5000元,全村整体增收可达150万元。

随着当地畜牧业的提质增效,分水岭村黄芪加工厂也希望利用现有优势,发展黄芪和畜牧业“种养循环”的新模式,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山路通,一通百通,咱分水岭有了好光景。”宋三帮站在村口,看着一车车黄芪运往山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王皓)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分水岭 黄芪 幸福 光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