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在写作中探寻英雄

———徐贵祥谈《穿插》《伏击》中的英雄主题创作

2020年08月31日 09:41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穿插》《伏击》  徐贵祥  著

《穿插》《伏击》 徐贵祥 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日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完成两部抗战题材新作《英雄山·穿插》《英雄山·伏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部作品既有独立完整的人物和故事,又前后呼应、互为补充,从“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两个英雄人物的视角,共同谱写了一部壮阔的革命战争和信仰传奇。这两部作品延续了他《历史的天空》《马上天下》等优秀军事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精神内核,以全新的人物形象、前所未有的战争视角,重塑了中华民族在战争年代所涌现的英雄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徐贵祥在参军之前,就经常幻想自己是一个英雄;参军后,则带着英雄梦。“第一次到广西前线参战,乘坐火车南下,一路上经常幻想,像《烈火金钢》里面的便衣侦察员肖飞那样潜入敌人的据点,像《平原枪声》里面的郑敬之那样潜伏在敌人的警察局里,像《战火中的青春》里面的李铁那样机智勇敢,在绝境中救出美丽的女区委书记许凤。”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指引着他开始走近英雄,探寻英雄,写作英雄。

“我写过各种类型的英雄,从战将到普通一兵。可是,我还是觉得,我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认知,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视野里看到的一角。我一直比较注意抗战中的国共关系,特别在意两支军队底层人物的情感命运,这也算是我创作的一个主要特征吧。”徐贵祥谈到自己的英雄写作时说。“英雄山”系列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地点设定于当时国、共、日、伪各种力量胶着的鄂豫皖地区,而这里也是徐贵祥许多战争题材作品的“诞生地”。

两部作品中战争场面众多,既展现了战场的瞬息万变,战争的牺牲和残酷,又展现了英雄的内心世界、成长之路和情感历程,让残酷的战场上,多了感人至深的铁骨柔情。谈到作品中的主人公凌云峰和易晓岚两个人物形象,徐贵祥说:“从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本色,找回了我们的英雄自信。”而他创作“英雄山”系列的初衷,就是带领读者从炮火硝烟的历史记忆中,寻回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凝聚无比珍贵的民族自信心。

比如,“英雄山”系列再次彰显徐贵祥架构复杂战争主题的能力,故事横跨十余年,为读者立体地呈现了从长征到抗战末期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内容。两部作品不仅有着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也以丰富的军事知识,凸显出硬核的“军事实力”。

又如,在《穿插》《伏击》中,跟随主人公凌云峰、易晓岚、楚大楚、蔺紫雨、蓝旗等人的视角,读者会了解很多前所未知的军事知识:红军、八路军、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战略战术,等等。在作品中,穿插战、游击战、攻坚战、伏击战、间谍战等专业军事战术,都在具体战例中得以直观呈现,让读者在“枪林弹雨”中体会战场的惊心动魄和瞬息万变。

塑造英雄,是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的。两部作品的大背景涉及红四方面军的发展、战斗以及国共合作抗战的历史,众多人物的命运发展走向也是紧随这一历史进程而铺开的。就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脚印所言,“作者的创作严格遵循历史真实的前提,塑造的是有血有肉的英雄,展现的是客观全面的战争史。”

《穿插》和《伏击》除了在人物和情节上有关联性,还共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对信仰的正面拷问与探寻。不论是《穿插》里的“桃木匣子”“阵营转变”,还是《伏击》中的“间谍暗战”,作品中有许多情节,都有着绝境之中直击人物灵魂的深度思索。

谈到信仰,徐贵祥借助书中易水寒之口表示,“我们的力量从何而来?来自信仰,只有建立‘为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理想,才能使我们从‘麻木的看客’变成舍家保国的勇士;只有信仰,才能使我们团结一致,从一盘散沙到聚沙成石,众志成城,坚不可摧。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仅灾难和战争来临的时候需要万众一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更加需要万众一心,万众一心则英雄辈出,英雄辈出则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杨岚

关键词:英雄 作品 徐贵 贵祥 战争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