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郝振山:我为祖国献石油

2020年09月08日 09:06 | 作者: 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程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翻开中国海油的历史,就是一部“为祖国找油、为民族争气”的奋斗史。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启海门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时,无论技术、装备还是资金、人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都比西方国家晚了近百年。无数年轻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加入中国海油,奋斗是他们共同的时代表情。

1989年,20岁的小伙子郝振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技工学校毕业,加入中国海油,来到南海六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当了一名甲板工。在莺歌海的狂涛中,郝振山始终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凭借不懈的奋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海上铁人”。

一晃30多年过去了,今年8月的湛江,溽热中夹杂着些微不易觉察的清爽,履新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副总经理的郝振山在院子里伫立良久,回望来时路,不由百感交集。

■一名地地道道的石油娃

上世纪60年代末,江汉油田会战的序幕拉开,一批批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江汉。郝振山就出生在这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从小跟着父辈“行走天涯”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石油娃”。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对石油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

在郝振山的记忆里,最熟悉的就是长江边荒凉的江滩和江滩上一座座高高的钻塔,还有不远处低矮简陋的芦席棚子,这是他的家,也是参加石油会战的钻井工人的家。芦席棚子上,落着几只麻雀,枯瘦。在他的家里,除了和房子一样简陋到了极致的床,就是一只算作家具,却同样简陋的木板箱。里面放着其实放在哪里都不用担心丢失的家里“最值钱”的杂物。白天,木板箱是一家人的饭桌,晚上是他写作业的地方。

正像歌中所唱,“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郝振山儿时经常跟着井队搬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钻井队机械化程度有限,“井队搬家真是人拉肩扛,我们这些小孩子跟着看热闹,我依稀还能记得那种昂扬的战斗精神。”郝振山回忆道。

快上小学时,郝振山随母亲搬回山东东营。当石油工人的父亲常年回不了家,加上母亲患有哮喘病,只有12岁的郝振山扛起了家庭重担,每天上学前、放学后,他要背着筐子去打猪草、拾柴火。星期天,要去地里干活。无数次,他在心底默念:“爸爸不在家,我是男子汉,是家里的顶梁柱。”

很快,郝振山即将初中毕业,此时湛江石油技校在面向石油子弟招生。父亲问他,是考高中呢,还是上技校?郝振山深知上了高中,就有机会考大学。考上大学,前途更远大。但是,一方面由于户籍在山东没办法参加湛江的高考,另一方面看着为全家人的生计操劳,已经早早有了皱纹和白发的父亲,他又一次感到了一个儿子肩上应有的责任,“我上技校。我想早两年毕业上班,能早挣钱,让弟弟妹妹他们上大学吧。”

1986年夏天,郝振山考进了南油技校。学校内铁人王进喜的那张手握刹把的照片深深地吸引了他,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钻井专业,成了钻井十班的一名学生。

郝振山说:“大海才是我的人生舞台。我要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在大海上工作的钻井工人。我要像王铁人那样,成长为一个钢筋铁骨的硬汉子,为祖国打油找气,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壮丽。”

■刹把只有拿到中国人手里才放心

20岁的郝振山从石油技校毕业后,来到南海六号钻井平台当了一名甲板工。在平台上,他拜师学艺,刻苦钻研技术。从甲板工到钻工、井架工、副司钻,一路踏踏实实走过来。

钻井有句行话,“司钻手里三条命”——设备的命、油井的命,还有整个平台员工的命。一座足球场大小、装备精良的平台,靠八条锚链牵扯着漂浮在海上。司钻要在司钻房控制复杂的钻井系统,使钻头精确钻达地层数千米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船毁、人亡、油井报废。而要掌握海上司钻技术,一般需要10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

当时,中国海洋石油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油田区块采取合同招标、与外国公司合作打井的方式。作为国内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南海六号上的关键岗位都是聘请外国专家来操作,尤其是被誉为海上钻井平台“权杖”的刹把,更是被牢牢攥在外方司钻手里。“为什么外国人能干的事情,中国人就不能干?”郝振山在心里问自己,他要改变这种状态。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想:大庆会战,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今天对外合作,我郝振山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瞄准关键技术刻苦钻研,认真揣摩,挖空心思“偷师学艺”。每天上班,他都在兜里揣上一个小本和一支笔,擦洗设备时看到不认识的外文就记下来,回去查字典、找资料,了解设备功能;拖地时看到外国员工的操作流程也记下来,下班后在脑海里反复回放。一次次地观察、记录、总结、验证,他像个侦探似地琢磨、破解设备功能和技术要领。随着岗位提升,他能去的范围不断变大,有时爬上平台顶部40米高的井架,有时又下到平台底部的浮箱。同事们看他总是钻来钻去,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耗子”。凭着这股钻劲,仅3个月他就掌握了1600多个专业英文单词,并逐步熟悉了大大小小300多台设备和工具,闯进了海上钻井关键技术的门槛。功夫不负苦心人。4年后,郝振山被提升为副司钻,协助组织现场作业。

1994年,由于聘请外国司钻人力成本太高,公司拟在内部选拔司钻,留意郝振山很久的平台中方经理姚振坤向上级推荐了他。领导问他:敢不敢接司钻这副担子?其实,郝振山早就有这个“野心”了。他对领导说:“给我两个星期时间,就算是考试吧,如果我干不下来,就卷着铺盖卷自己走人!”

两个星期后,郝振山凭借过硬的下钻速度和井控检测等技术,得到了外籍高级队长和中方总监的高度认可,通过了这场考试,顺利接过了刹把,成为“南海六号”顶替外方司钻的第一人。

外方司钻离开南海六号时,特意把自己的一本“秘籍”——《钻井工具手册》送给了郝振山。从“低下头学手艺”到“挺起腰杆自己干”,这一年郝振山25岁,是他崭露头角的开始。

■锻造铁军 书写孟加拉湾NO.1的神话

“我看见过各种时刻的海,黎明时分的辉光、落霞中的璀璨;领略过我国东海的扑面冷风,也感受过孟加拉湾钻井平台上超过70℃的甲板温度;拥抱过海的平静浪漫,也经历过台风海啸的暴虐……”但郝振山对海的热爱不减,也从不曾放弃内心的追求。

走出去,天地宽。2005年,郝振山离开奋战了16年的南海六号,担任南海二号平台经理,并率队前往缅甸,开拓东南亚海上油田服务市场,这是中国半潜式钻井平台第一次在国外亮相。起初,对于这座来自中国的老钻井平台,外国作业者将信将疑。他们先给了南海二号1口井的合同,潜台词是试试再说。而在同一海域的另一艘外国钻井船却一下拿到了3口井的合同,日租金比南海二号高出几倍。同时,外方作业者给南海二号执行的是一加一再加一的合同,也就是第一口井干得好,让你干第二口井,第二口井也干得好,再让你干第三口井。员工们感到不公平,郝振山却说:“要赢得尊重,就用实力说话。”

孟加拉湾的作业海域紧靠赤道,气温常年在35℃以上,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南海二号开钻后又遇到了地层松软、高温气井风险很大等困难,甲方请来了加拿大人当作业经理。郝振山还记得,作业经理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我见过最年轻的平台经理。”郝振山并不在意,他深知取得信任需要真功夫。

一天,作业经理把一份作业方案交给郝振山执行。在仔细查看后,郝振山发现作业程序存在严重问题,如果按这个方案干,很可能导致钻井中断,于是他找到作业经理商量调整方案,但这位60多岁的加拿大人摇摇头,就说一个字“No”。井钻到一半,果然出现了问题,作业经理慌了,凌晨4点多打电话给郝振山。郝振山把早已写好的应对方案送到作业经理手上,彼时天边晨光熹微。实施后,作业恢复正常。

2006年2月22日,南海二号提前10多天高质量完成钻井计划,打出了缅甸第一口海上高产气井,紧接着打的两口井也获得高产油气流,改写了缅甸油气工业的历史,南海二号的图片和简介因此被收藏进缅甸国家历史博物馆。当时的缅甸能源部部长伦西塔在视察平台时说:“我看南海二号的‘2’应该改成‘1’,你们就是孟加拉湾的NO.1!”

就这样,南海二号的租金从每天7万美元提到15万美元,最后涨到了20万美元,赢得了平等待遇,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油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的国际声誉和价值。在首次出国作业的17个月间,郝振山领导下的南海二号平台,即钻井12口、试油4口。其中,2006年作业天数达360天。

■逐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2018年,郝振山成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说:“政协委员不是官衔,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这份责任激励着我带着感情、充满激情地去做一名敢担当、能担当的政协委员。”

在海上钻井平台工作了20多年,郝振山曾亲历其核心装置操控技术掌握在“洋专家”手里的窘迫,也正因如此,他深知掌握能源主动权的重要性。

郝振山秉持着对油气能源行业的热爱,长期关注并思考如何保障国家发展的能源安全问题。“现在我国的油气能源近70%靠进口,油气不仅关乎国民生活,还是工业的‘血液’,我们的工业要发展,就离不开石油。”他聚焦能源领域改革等热点话题,特别是着眼油气行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曾从“能源领域改革攻坚”“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针对用海矛盾成为渤海油田增储上产重要制约的问题,他提交了关于和谐用海的提案,希望渤海油田更好地助力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完善国家海洋救助保障体系方面,他建议加强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他还积极为石油工人发声,呼吁提升一线石油工人待遇。

从海上“尖兵”到陆上“领路人”,发鬓微白的郝振山身上所散发出的,不仅有对专业的坚持与坚定,还有一份对基层群众的牵挂和惦念。2019年,郝振山跟随广东省政协民主监督调研组,到湛江和茂名等地村庄实地考察调研。围绕城乡建设,他建议政府进一步搭建平台,因地制宜引进产业,带动乡村“造血”发展;并建议增加幼儿园、养老院等,为基层教育和养老提供保障。

2019年9月25日,中国海油唯一推荐者郝振山,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的殊荣!有人问他:最难忘的奋斗瞬间是什么?郝振山动情地说:随着年代的变化,有不同的一些感受。第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从“洋专家”手里,抢过了刹把,接替了司钻岗位。第二个难忘的是带着南海二号平台远征缅甸、印尼,能够在国外为祖国争光,展示我们海上钻井人的风采,载誉而归的那一刻。或许,从郝振山在南海二号平台焊上“战天斗地,与海共舞”八个大字时,他便将自己的奋斗和广大一线海上石油工人的血肉紧密相连。

2019年,因为履新,郝振山重新回到了30年前出发的那座“钻井大院”。在郝振山的办公室里,整齐地存放着一套工服,他说:“一线需要,拎包就上。”

参加完在京举行的“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后,郝振山又马不停蹄回到工作岗位,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踏着时代奋进的节拍,每位追梦人都不停奔跑、勇敢超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和梦想远方。尽管追梦途中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他们逆风而行、向阳而生。用郝振山的话说,他只是在践行着当年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时许下的承诺——“我为祖国献石油!”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郝振 振山 平台 钻井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