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朋友,说个电影给你“看”……

2020年09月08日 11:09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建议尽快推动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发展。

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盲人,他们有着与正常人一样的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盲人电影院”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9月5日中华慈善日当天,本报记者参与了“心目影院”在北京保利国际影院举办的“听见电影”观影会,和盲人朋友一起感受电影的魅力……

C20200908004-zx11

影片放映前,“心目影院”志愿者引导视障观众入场

C20200908007-zx11

100位视障“观众”前来参加观影会

“珍贵的重生”

“老算盘长得很瘦,带个眼镜,我们就叫他‘瘦眼镜’;老铁留了个八字胡,我们叫他‘八字胡’,还有山东兵、四川兵……”

9月5日上午9:30,北京保利国际影院8号厅,“心目影院”创始人王伟力在影片放映前为观众讲解《八佰》的人物特点和关系。

这是为盲人讲电影的“心目影院”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次组织线下观影,100位视障“观众”前来“观看”。他们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就座,头靠在椅背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凝神听着讲解,电影原声比一般影院会小一些,因为他们对声音更为敏感。

石秀青是“心目影院”的“铁杆粉丝”,活动当天她兴奋地早早起了床。“看电影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们当面聊天了。”这些朋友,都是石秀青在“心目影院”认识的。

“我是先天失明,以为一辈子无缘看电影了。但没想到有了这样一个影院,电影居然变得像吃饭睡觉那样平常。”平均每周一部电影,石秀青跟着“心目影院”看了16年,她早已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大堆电影名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影“发烧友”。

王伟力负责此次电影讲解,观影过程时长近2个半小时,他要一气呵成。人物关系、电影画面、影片色调、拍摄手法、方言翻译,他要在快速移动的画面中兼顾诸多因素,最后提炼升华,帮助盲人更深刻地理解电影内容。“这需要很强的语言反应能力,需要不断地凝练、选择。”

“这次还是有些紧张的,因为我希望把导演的创作理念无误差地传递给盲人朋友,让他们不止听个热闹,而是真正感受一段历史,有自己对电影独到的理解。”讲解过程中,王伟力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笔记,老花镜不小心掉在地上也来不及捡起来,因为电影画面变化太快,错过一幕也许就会影响盲人观众对影片的整体理解。

电影结束,影院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每次都会以这样的方式向讲解人表达感谢,王伟力虽然听过上百次,但他心情依然激动。

观众退场后,王伟力并没有休息一下,而是反复斟酌讲解的内容,他希望第二次讲解时可以说得更好。

“他这一周基本都坐在电脑前,反复看反复琢磨,电影放映的前一晚几乎没睡。”郑晓洁是心目基金会秘书长,也是王伟力的爱人,话语中透露着对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伴的心疼。

“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工作状态了,不觉得累,就是咽炎偶尔会严重一些。”王伟力笑着回应。

“这并不是个简单的工作,难度不亚于同声传译。”王伟力告诉记者,很多央视主持人都曾尝试过为盲人朋友讲电影,但效果并不理想。

与正常人透视视觉不同,盲人的“视觉”是全息的。为了能让盲人在心里“看见”电影,王伟力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讲述语言,用盲人熟知的物体代替难以接触的事物。比如直升机是“倒扣的汤勺,在尾端有几片旋转的扇叶”,摩天大楼是“扣着的巨大玻璃杯”。“在描述画面时介绍方位也很重要,必要时还要介绍镜头的角度,帮助盲人在心里勾勒出画面。”王伟力说。

观众严老师是后天失明,随着“浸泡”在黑暗里的日子逐渐增加,他开始遗忘很多画面,甚至彻底忘了颜色。2004年,他成了“心目影院”的第一批观众。“听得场次多了,我居然又想起了天空的颜色,想起了云朵的形状!”这样的唤醒让严老师像小朋友得到一份想要很久的礼物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珍贵的重生”。

C20200908005-zx11

视力正常的影迷和视障观众一同感受“听”电影

“电影竟然是这样的!”

作为中国第一家盲人电影院,“心目影院”创办于2004年。“为盲人讲电影”,王伟力和爱人已经坚持了16年。

如今,“心目影院”已经为盲人讲述了900场电影,受益视障观众近3万人次,参与志愿者近万人次。

这一切,源于2003年一位盲人朋友的造访。

“那天晚饭后,我随口提议一起看部‘大片’,没想到那个盲人朋友很激动,他告诉我们他从没‘看’过电影。”于是王伟力边看边为他讲解。一场电影看完,盲人朋友兴奋极了。“电影竟然是这样的!”他猛然站起,抱着王伟力转圈儿。

王伟力回忆,“其实那次讲述非常混乱,但是他听了以后那种兴奋劲儿让我非常震撼,他说这是他30多岁以来最快乐的一次,我也因此收获了莫大的成就感。”

“难道因为是盲人,他们就只能一辈子听评书吗?这位盲人朋友对生活的追求给了我巨大的震撼。”王伟力说。

创办一家盲人电影院的想法在王伟力心里开始生根发芽,正巧妻子郑晓洁一直从事针对盲人群体的公益活动,这个想法因此很快落地。

2004年刚创办时,“心目影院”位于北京鼓楼西大街。“那时候屋子小,就15平方米,放了十几把折叠椅。”

每周六的上午9点到12点是“心目影院”的固定播放时间,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盲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每次放映时,“心目影院”都不关灯。“因为我的观众是一群盲人。”

有些盲人忙于生计,没办法常去现场观影,王伟力又想出了新的办法,他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录音室,闲暇的时候他就对着电脑录制解说词,配着电影录成光碟寄给盲人朋友们。

2012年,小屋从15平方米扩大到近40平方米,“心目影院”也在全国20个城市像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

2018年,国内一家电影院承诺长期为他们提供一间影厅给盲人讲电影,他们终于有了像样的观影场所。

更宽阔柔软的椅子,不一样的立体环绕音响体验都让盲人观众高兴极了。出入这样的公共场所,也让他们有了更强的仪式感,开始注重着装,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整洁得体。

一位盲人观众告诉记者,“以前总是宅在家里,一场场电影看下来,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和这个世界是相关的、互动的。”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他们继续听见电影,今年5月心目影院开始通过企业微信直播讲述电影,截至8月28日,共讲述了18场电影。盲人观众都觉得,“这样看电影很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可以邀请志愿者来给我们讲经典影片。”

“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做线上观影。未来,腾讯影业也会协同合作伙伴提供影片支持,以及腾讯QQ的无障碍功能及社群资源,扩大直播讲述电影的观众群体,让全国各地的视觉障碍者都能线上听电影。”这次《八佰》计划在结束院线后,用企业微信线上讲影,让全国更多的盲人享受这项“服务”。

这次看完《八佰》,很多盲人朋友在微信群里讨论得热烈,“在桥上那段究竟是谁在打谁?”对于观众的不理解,王伟力很遗憾,“虽然我们的设备在不断更新迭代,我们依旧做不到让盲人朋友完全了解电影情节,尤其是一些快节奏的情节,但他们有观看这些电影的权利,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科技手段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C20200908006-zx11

“心目影院”创始人王伟力

从电影中“看见”世界

王伟力和爱人郑晓洁原本是家底颇丰的生意人。但为了这项事业,这些年存款不仅用光,他们还卖了车,甚至向父母借钱。“但我们愿意做这盏灯,照亮更多的盲人朋友。”王伟力说。

“走进电影院带给他们的绝不是一场电影那么简单,他们开始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关系,交到了很多好朋友。”郑晓洁告诉记者,初来观影的观众和“心目影院”的铁杆粉丝往往一眼就能分辨出,“铁杆粉丝常会提醒刚来的朋友保持安静,手机要关机,去卫生间提前向志愿者示意等。可能他们自己都没发现,他们的公众意识在无形中提升了很多。”

“这样几乎不眠不休地坚持这件事16年是为了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伟力笑了笑,他说他们早过了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有意义就一直做下去。

“最近几年我们更多思考的是,为困难群体服务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对我们的社会意味着什么?”王伟力和爱人郑晓洁这些年带着志愿者不断接受培训,他们希望自己的服务更加精准而专业。

“我们希望让更多公众了解盲人、理解他们,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最终让更多的盲人朋友回归、融入社会。”王伟力说,盲人的事不只是盲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其实我们特别感谢盲人朋友们,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维模式的改变,让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采访过程中,王伟力和郑晓洁多次提到了“感谢”二字。

在心里看见电影,在心里看见这个世界,将世界与自己建立起联系,不仅需要爱,也给予爱,也许这就是王伟力和郑晓洁“心目影院”的初衷,也是他们坚守16年的“终极密码”。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电影 盲人 王伟力 文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