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日益“年轻化”的结肠癌如何解?

2020年09月09日 15:42 | 作者: 陈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日,著名演员、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罹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从2016年至今,他被诊断为结肠癌的4年里,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但终究未能阻止病情继续恶化,直至离世。查德维克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且经济能力足够享用顶级的医疗资源,为什么还是无法阻止病情恶化?结肠癌如此凶险?如何有效防治结肠癌?

结肠癌现已呈现年轻化趋势

“以往结肠癌是50岁以上的人群才需要担心的问题,但近年来年轻患者(≤40岁)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不到30岁就已确诊结肠癌,而且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晋平教授告诉记者,结肠癌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偏好重口味、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饮食不洁、熬夜,使结肠癌的发病日趋年轻化。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三。“过去结肠癌患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但近年来,我们根据临床观察统计发现: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结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目前已占总患病率的10%;甚至与结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结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目前高发年龄已降到45岁左右,较欧美国家提前了12~18年。”马晋平介绍,我国结肠癌患者年轻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需要引起更多年轻人的警惕。

结肠息肉是结肠癌的种子

“绝大部分结肠癌患者一开始都是先出现结肠息肉,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诊治而逐步发展为结肠癌。”马晋平说,结肠癌从一开始发病到最后发展为癌症都通过了漫长的过程。

结肠息肉是长在结肠壁上、凸向结肠肠腔的组织,有些是恶性息肉,有些则是良性息肉。结肠息肉的大小变化需引起大家注意,一般来说,息肉体积越大,越有可能是恶性或是癌前病变。而从外观上看,部分息肉带蒂,部分无蒂,但无蒂的息肉比有蒂息肉更有可能癌变。大多数结肠息肉不会引起症状,所以较难由病人自己察觉。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结直肠出血,体积大的息肉还可能引起腹痛或肠梗阻乃至肠套叠。

如何可以发现结肠息肉?“结肠息肉通常需要依靠乙状结肠镜检查才能被发现。如果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全面检查整个结肠,因为结肠息肉很少有单发的,通常都是多发性,而且不同的息肉癌变的可能性不一样。”马晋平介绍,眼下正值体检季,随着结肠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建议40岁后,每年进行肛门指诊及便潜血检查;50岁后,每5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做结肠镜检查时医生会采集一些结肠息肉的样本出来,做进一步的检测看看它们的癌变风险有多大。

及时捕捉结肠癌“求救信号”很关键

“结肠癌特异性症状并不明显,发生、发展隐秘,通常难以察觉,严重时可侵犯周边或远处组织。但早期结肠癌治愈率较高,所以能在早期身体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时,及时发现疾病至关重要。”马晋平强调。

那么,结肠癌向我们发出了哪些信号?马晋平介绍:

大便异常改变。结肠癌大便的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便秘或腹泻,便秘是由于结肠癌的肿块造成的肠道局部狭窄,粪便难以排出;而当肿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肠管,导致肠道发生局部浸润、糜烂、溃疡时,患者就会出现腹泻,一些人还会伴随矢气增多、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慢性腹泻不仅会造成脱水、营养不良,还可能是肠道癌症重要的早期信号。如果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数周的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发生,则需警惕结肠癌。

腹痛、腹胀等消化道激惹表现。结肠癌引起的腹痛表现为腹部隐痛、右侧有腹饱胀感,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多于进食一段时间后、或排便前加重,有些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性状改变等。

便血。绝大多数情况下,便血多见于痔疮。痔疮出现便血是由于排便运动造成脆弱的直肠末梢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这种血的颜色较为鲜艳,可附于粪便表面,或便后点滴而下,若伴排便时、便后肛门剧烈疼痛,也考虑肛裂可能,但不能排除结直肠肿瘤可能。痔疮与结肠癌的都可能出现便血,如果出现深棕色、黑色血便,或排出不成形,混有黏液、脓血的大便,则需要格外注意排除肠道肿瘤、胃出血等病变可能。但是,食用红心火龙果、西瓜或添加红色染色剂食物等亦可引起红色血样便,需注意分辨。

持续性便意。有些人在排便后仍有不尽感,或持续、反复出现便意却没有真正排便,这也是个结肠癌发出的重要信号。当肿瘤组织阻滞肠道,导致肠道无法排空时,滞留在肠道中的粪便就会持续刺激肠道,使人持续产生便意。

体重无诱因明显下降。对普通人而言,体重出现无诱因的明显下降,需警惕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甚至恶性肿瘤的可能。恶性肿瘤的生长会消耗身体的大量营养,因此许多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诸多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不论以上症状是否由于结肠癌症直接或间接引起,但这些症状反复或持续出现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重要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肠镜、肿瘤标记物筛查等相关检查。”马晋平建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结肠癌虽然可怕,但早期发现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早期治疗对该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是有极大好处的。”马晋平说,即便并非结肠癌,而是结肠炎症、肠息肉等疾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进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与其他绝大部分的癌症一样,早期结肠癌的预后很好,但随着癌症期别的增加,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中晚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30%,而现阶段对中晚期结肠癌并没有非常有效的疗法。因此,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但,结肠癌发生的具体表现与癌肿部位、病理类型及病程长短都有密切关系,该疾病的发生、发展都较为隐匿,并非所有的结肠癌都会出现以上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马晋平强调,最保险的结肠癌预防方法,就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尤其是对于早期结肠癌手术术后的患者,有肠癌家族史者,结肠炎、肠息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更需关注自己的饮食和肠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包括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限制红肉的摄入量等。

编辑:杨岚

关键词:结肠癌 息肉 结肠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