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聚焦

致敬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20年09月10日 17:15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教育和教师之于脱贫与社会进步,如大厦之基,又如源头活水,配得上这个社会的至高礼遇。

今天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让我们首先向全国1732万人民教师道一声:节日快乐!

比起往年,今年的教师节注定特殊且难忘。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一个学期,很多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化身“主播”,为2.8亿学生搭建起无数云上课堂,实现了教育不断线。如今,各地大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复课复学,教师与学生重逢于校园,教室里又传出朗朗书声,这是生活恢复如常的标志,也是老师们收到的实实在在的礼物。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致信中予以高度评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的不平凡,不仅在于这场疫情,也在于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教育和教师之于脱贫与社会进步,如大厦之基,又如源头活水。无论何时何地,智识的启蒙,永远都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托举”一词,形象地展现出了教师在带领学生走出贫困时的关键性作用。

这一“托”,是赋予孩子更高的视野,让他们走出原有天地,去触碰更辽阔的天空;这一“举”,则是用知识搭建阶层上升的通道,让一个人的成才扭转一家人的生活际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他们“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安守三尺讲台,一届一届将寒门学子送往人生的希望之处,然后深藏“功与名”——这种“西西弗斯式”的坚守,殊为不易;既需要教书育人的真本领,更离不开高尚的师德和责任担当。故而,立德方能树人。

教育这项事业,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奉献、博爱、无私等道德品质便成为教师这个行业的天然属性。

我们常说:“高考改变命运”,但仔细想想,高考本身只是一条通道,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个人奋进与教师培育的双向发力。尤其是对一些贫困孩子而言,教师的“燃灯”之功,更是无法忽视。

而高考也只是人生逆袭的开始,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智识启蒙与人格训练,让他们掌握进入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数命运得以改写。

所以,关于教师对于社会的重要价值、教育对脱贫的重要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倡导尊师重教,“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也因此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发挥教师的托举作用,也要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杜绝“拖欠教师工资”之事,只是底线要求;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还要落实到职业发展、考核评价、减负增能、福利保障等方方面面。尤其要防止教育领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资源需更多向贫困地区倾斜,这其中就包括教师的待遇保障上。对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而言,他们对中国减贫事业所作出的卓著贡献,全社会都应当铭记在心。

归根到底,在一个重视个体成长、阶层流动活跃、真正尊师重教的社会,教师应该配得上至高礼遇。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教师 教育 贫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