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艺评 人物 展讯 画界杂志

首页>书画>资讯

来,寄封“画信”吧!

2020年09月11日 10:16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不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更好。

——小池邦夫

夏末秋初,蝉声阵阵。北京通州街边的一个绿色邮筒,终于迎来一位难得的光顾者——速写中国工委会会长白杨,摩挲着手里那封特别的信,拍照留念后轻轻投入邮筒。

这是一张明信片,却和市面所见截然不同。它是白杨亲手裁剪的白卡纸,正面并非现成的风景照,而是他亲手绘制的水彩画:两只颗粒饱满的石榴跃然信上,令人垂涎欲滴;背面写着他对朋友的夏日寄语。

“这种明信片还有个特别的名字——画信。”白杨笑着介绍,画信这种形式最早始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书法家、画家小池邦夫发起画信运动。他认为书画艺术除了可以开展览、做职业画家外,还可以通过日本绘手纸(即画信)的方式,装点每个人的生活。“画信不是书法家、画家的专利,它适合所有人,是一份不涉及收藏、展览,只是用于交流、传递感情的信使。”白杨说。

若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收到这样一封朋友寄来的、盖着邮戳香气的、亲手绘制的画信,那将是怎样一种温情和暖意呢?在了解到画信文化后,怀着这样的初衷,白杨和来自上海、厦门的几位画友一拍即合,共同发起组建了画信笔友会微信群,希望将画信传递的理念和情谊推广给更多人。

“没想到这立刻得到了各地画友的欢迎,画信群越来越热闹,甚至比我们早前创设的专业速写群更受欢迎。”白杨笑着说。

小池邦夫倡导:“不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更好。”“这种理念正是鼓励大家去尝试、参与,不用担心自己画得不好,只要是我们用心所画,就是独一无二的。画信没有门槛,不用像创作美术作品一样小心翼翼,相反,这些大胆地、笨拙地、粗浅勾勒的图画,反而是休闲生活的调味剂,记录着画者当下的欢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让朋友感受到朴实的问候和温情。”

像白杨的画友紫藤,她了解到画信以后,生活新增了很多色彩。在创作时,不用打底稿,不用过多考虑繁杂的技法,可以画得又随意又开心,非常减压治愈。“紫藤告诉我,她和朋友曾在十多年前去过乌镇水乡,那些照片至今还留着。这次,她把照片作为素材,画成信,再寄给以前玩的朋友,收到画信的朋友们都特别感动和惊喜。画信,让他们重温了这段美好的回忆,也成为了快餐社交中另一种独特的、温暖的交流方式。”

连白杨的儿子也在他的影响下,手绘了两张画信,在开学季到来时,邮寄给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像这样的画信,白杨也已寄出去20多张。“日常生活都可以入画。”白杨分享道,他家的窗帘修好了、炒锅锅把修好了、孩子在故宫玩时买的纪念品、媳妇买的青柠檬,都被他画在一封封明信片上。“我想把生活中这种寻常的感动、开心的小事都和朋友们分享。而且画信,并不仅仅是画,而是通过画、字、文三者来表现自己,甚至能够创造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体现生活中实用的美。”而他收到的画信,也已有17封之多,近的有通州朋友寄来的,最远的还有从海南海口寄来的。小小一封画信,或许也给各地“寂寞”的邮筒,带来了不同的新鲜感。

偶尔还会有个小插曲。“有的朋友去邮局寄画信被阻拦了,因为邮局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见到全手工制作明信片这种形式,最后只能放在一个信封里邮寄过来。现在除了手工制作以外,网上也有宣纸、水彩等明信片可供选择。听说在日本,一些邮局还会设立画信展览角,还有专门的小池邦夫绘手纸美术馆,供大家欣赏这种画信传递的美好情谊。”

“最重要的,画好了一定要寄出去。大家都来画信吧。”白杨最后不忘推荐道。

编辑:杨岚

关键词:画信 白杨 信,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