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典型案例

一村一公司,一村100万

普定县“浇开”韭黄产业花

2020年09月11日 14:03 | 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金秋时 梅世桂)9月9日,在普定县马场镇土牛村韭黄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熟练地摘掉一丛丛韭黄的黑色“帽子”,不一会儿,遍地金灿灿的韭黄便散发出阵阵独有的香气。

“多亏了‘一村一公司’的100万元启动资金,我们村的韭黄产业才实现规模化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咯!”地里,土牛村村支书彭清贤自豪地说,一般的韭黄一年割两茬,在这儿,韭黄一年可以割三茬。

土牛村地处夜郎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河流冲积形成的土地平坦肥沃,是发展种植农业的一块“宝地”,韭黄能比其他地方多收一茬,这和当地良好的土壤自然条件分不开。

一直以来,土牛村2600多亩耕地面积多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单位土地效益并不高。2016年开始,有部分村民曾尝试种植韭黄,但因分散、零星种植,终以失败告终。

不成熟的技术、不成规模的产品、不通畅的市场渠道……彭清贤深知,这些都是土牛村尝试发展韭黄产业路上的“拦路虎”。

这些年,眼见着周边不少村寨逐渐发展起来的韭黄产业,彭清贤心里也寻思着,如果土牛村种韭黄,效益一定不比其他地方差。

2016年9月,普定县对全县172个村居投入1.72亿元“资金池”,给予每村100万元,通过创办村级公司,自主发展产业,以此破解空壳村和农村空心化问题,拉开了“一村一公司”的序幕。

如何将单打独斗的个体户聚拢成抱团发展的集体?土牛村发展韭黄的新机遇终于来了!

2016年9月,土牛村成立村级公司——普定县民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土牛村加快土地流转,首批完成700多亩韭黄集中种植;2019年,土牛村韭黄喜获50万斤,价值9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24万元,实现贫困户分红17万元,村集体经济从零到有、产业机耕道四通八达。

在马场镇镇级平台公司的技术指导下,土牛村彻底改变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种植习惯,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与周边的云盘村、湾寨村等“抱团”发展韭黄产业,初步实现了产业集约化发展。

同时,还带动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来脱贫增收。短短三年时间,土牛村累计发放务工工资440余万元,利益联结覆盖112户建档立卡户444人。

“我家3亩地都流转到村里种韭黄去了,我和妻子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在5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务工工资就有好几万块钱呢!”算着自家的收入账,土牛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可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马可一家不仅在基地务工,还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顺利脱了贫,欢喜事是一桩接着一桩。

在普定县,和土牛村一样,各个村都发挥“一村一公司”组织形式作用,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合理用活、用好产业发展资金,实现了产业的壮大发展。

一个村100万,资金并不算多,但全县172个村居,村村有100万,无疑为各个村的韭黄产业落地开花注入了活力,为各村广大干部群众打下“强心针”。

近年来,普定县以“一村一公司”为主体,动员广大群众摒弃原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传统生产,走“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分散的农户向龙头企业靠,共整合财政资金2000万元,撬动产业扶贫子基金1.88亿元、社会资金5000万元、融资2.3亿元支持韭黄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一头牵农户、一头连市场的产业化“链条”,推动了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韭黄 产业 土牛 种植基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