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阅读

讲故事的人活在人们心里

2020年09月14日 11:33 | 作者: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家李迪的文学作品

2020年6月29日,作家李迪离世。手术前的病房里,他将自己最后一部书稿———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交给了作家出版社。一如他以往的作品,《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温暖明亮、情深意长,这也是李迪留给人们的一贯印象。近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李迪的文学道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并讲话。30余位作家、评论家,以及李迪的家属、好友故交等深切缅怀这位优秀的作家,研讨他充满着光和热的文学道路。

“生活无穷尽,故事写不完。”李迪曾多次提到,生活这口井给了他很多水,正是秉持这样的创作理念,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双脚丈量出的真情,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到《加油站的故事》,从《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到《永和人家的故事》,莫不是如此。特别是最近几年,他仿佛焕发了青春,常年奔波于山南海北,从丹东看守所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无锡小镇到边远西藏的加油站,从西北贫困山区到高寒阴冷的湘西苗寨,以磅礴的激情与才华,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不是蜻蜓点水,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敞开他的心,以心换心地去体会那里的生活、那里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人们认识了他,记住了他,都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聊家常事。他笔下的人物鲜活灵动,他讲述的故事感人至深,现在,把李迪的作品摆在一起,我们都能看到:正如一滴水、一朵浪花反映着江河,这些具体而微的人和事,为广大的现实,为新时代、新生活和新人留下了真实的写照。”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表示,李迪始终保持着对变化着的、创造着的生活的忠诚和热情,始终把讲述这种变化与创造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是他一生朴素而崇高的文学追求。

故事是李迪创作的魅力所在,“讲故事的人走了,但他把故事留给了我们,这对于作为读者的我们,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说,李迪是一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家,在他的故事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位作家对于人民的真挚热爱,这种真挚情感是作家与生俱来的品格,同时也是作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中对写作者自我品性的不断陶冶和修炼。

今年春节前,李迪在十八洞村采访,他曾经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传会通电话。在电话中,李迪讲述着十八洞村的人和故事,讲着讲着嚎啕大哭。黄传会觉得,这是因为李迪把整个感情都投入了写作。李迪的报告文学作品鲜活生动,黄传会分析道,他有着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特质,爱国为民。“他曾经说过我就是一生一世都要为人民写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他说我们遇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报告文学作家的信念。他热爱生活,有百般热情,不是正在采访,就是正在采访的路上。”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李迪始终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作家,而是一个“小学生”,是一个能为世上的万千事物随时感动的人。他跟老百姓心心相印,关心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他认为这样才能足以表达读者对他的信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指明的根本方向和道路。铁凝表示,在这条道路上,李迪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深爱着祖国和人民,他为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兴奋而激动。他的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饱含炽热的感情。李迪远去,但李迪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国广大作家一定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行走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讴歌人民的奋斗,记录民族的奋进,为伟大的新时代书写新史诗。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李迪 作家 人民 人们 故事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