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社会责任

让有温度的养老助残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探访北京唯一的“轮椅4S店”

2020年09月16日 16:24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家“4S”店有点不一样

汽车坏了可以送4S店,轮椅坏了怎么办?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与砖角楼胡同交叉路口往南,有一处不起眼的小店,从落地窗往里看,一眼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轮椅。

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员工王子强为老人提供无障碍出行服务。 本报记者 郭帅 摄

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员工王子强为老人提供无障碍出行服务。 本报记者 郭帅 摄

如果你走进去,会发现别有洞天,将近300平方米的空间内,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应有尽有。

再往里走,一个挂着“维修车间”牌子的房间吸引了记者。走进去,这个车间乍看起来很普通,一面墙上挂满了不同颜色的小格子,螺丝、胶袋、刷子等零配件整洁有序地收纳其中,再往上,改锥、扳手等工具挂在挂钩上,车床、铣床等专业设备也一应俱全……转过身,散落在房间角落的几台卸了轮子的轮椅,又展示出这个维修车间的不同寻常。

这里是北京市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轮椅4S店”。2014年,位于北京东城区的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成立,轮椅维修车间也随之“开业”。这里除了提供轮椅清洗、评估、维修服务,还能根据个性化需求,改造、定制各种供残障人士和老年人使用的辅具。全面的维修加上优质贴心的服务,使得很多残疾人带上自己的轮椅或是辅助器具,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慕名前来。

“可算找到了。”记者采访期间,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一下子带来了4台“退休”的轮椅。“原来不知道还有能修轮椅的地方,坏了一台只能再买一台。”老教授说。

“其实都不是‘致命伤’,稍微修一下再‘上岗’个几年不成问题。”维修师傅王子强边摆弄轮椅边说,“市场上轮椅型号多,很多配件也不通用,有些使用时间长的轮椅,连生产厂商都找不到,我们做维修的往往电工、木工的技术都要懂一些。”

维修这些轮椅,老教授不需要花一分钱。“我们是东城区残联主管的民间非营利机构,大部分服务都是公益性的。同时还有一支志愿者团队,会经常参与一些志愿服务。”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解斌介绍。

维修师傅们都有个很“潮”的头衔:服务中心技术总监,这些总监们却常常为配件短缺发愁。为了收集更多型号的配件,总监们不浪费一辆废弃轮椅或是其他辅助器具,拆下的零部件都是“宝贝”,再不合适,他们就自己用车床加工……

除了让坏的变好,排查辅具安全隐患、提升辅具舒适度也是维修师傅的责任。“老年人和残疾人本身就行动不便,有时候轮椅出了问题自己都不知道,比如车轮磨损严重、车轴已近断裂、电路老化等。”而专业的检修人员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安全隐患。

“此外有些伤员或者残疾人有把腿伸直的需求,厂家生产的轮椅不一定都考虑到了这点,我们就可以进行个性化改造,在轮椅的椅架下方加一个可翻折的支架和托板。”王子强说,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维修师傅们都会提供上门服务。

“如果霍金没有那台为他定制的轮椅,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可能会少一大半。”王子强半开玩笑地说,辅具代替了部分身体功能,让人与环境重新关联,也能让人与社会重新关联。“所以我们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我们就怕老人们留有遗憾”

9月10日早上7点,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员工黄健和王子强从店里出发,他们要到北五环边某小区为客户提供无障碍出行服务,包括上下楼接送及无障碍福祉车出行。

和客户约定的时间是9点,黄健担心早高峰耽误时间,所以每次都尽量早出门。

这次要接送的是家住在6层的一位独居老人张淑琴。因为没有电梯,腿脚不便的张淑琴很少有机会下楼,这天她要去医院复查因30年前车祸而受伤的右腿。

黄健和王子强到达时,张淑琴早已在家门口等待,看到师傅们到来,她笑着熟练地把家门钥匙递给黄健,请他帮忙锁门。“记得锁两道。”张淑琴像是自家人般叮嘱黄健,这是他第二次为张淑琴提供无障碍出行服务。

“这个服务真是做到我们心坎上了,以前想到要出门就头疼,但病得看啊。”张淑琴说话的功夫,黄健把无障碍车开到合适的地方,按下按钮,车缓缓降低2公分左右,坡道慢慢放下,张淑琴坐着轮椅,全程没有挪动便轻松上了车,用时不到2分钟。车内明亮宽敞,她坐得舒服自在。

“都说让我们融入社会,不能出门怎么融入?免费无障碍出行服务真是解决了我们的一大难题。”张淑琴说,“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开玩笑说不能出门要憋疯了,但我们天天都是如此啊。”

“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从成立开始,每年4月到10月,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残联都会从我们这购买服务,为当地残疾人、老年人免费提供这项服务。”张淑琴进去看病,等待的间隙,黄健向记者介绍说。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12点,张淑琴检查完毕,再次坐上了无障碍出行车。

“这次来晚了,B超没有检查上,下周你们还能再早点吗……”张淑琴有些不好意思,黄健却一口答应,“您提前跟我们预约就行,现在看病就得早去。”

像张淑琴一样,很多人都已多次享受无障碍出行服务。家住东城区胡同深处一栋居民楼里的王奶奶,今年已经预约了近20次。“每次都是去离家200米的药店买点药。”负责无障碍福祉车调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实并不是没人帮我买药,我就是想出门透口气,转悠一圈。”这个“老小孩”的心愿,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能理解,每次接到电话会耐心记录、安排。

“我们就怕老人们留有遗憾,很多服务过的老人都已经走了。”负责人说。

养老助残行业未来可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玉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慧对这份工作的描述,她觉得很贴切。因为,这份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常年无休,随叫随到。工作区域的一排排电脑,桌面上的一摞摞登记册“诉说”着他们一年四季的忙碌。

虽然话语里有些无奈,但李慧已经从事这份工作十余年的时间,团队很多人,包括黄健、王子强也都如此,虽然忙碌,但这却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团队。

“除了辅具维修、无障碍出行服务,我们其实还承担很多社会服务。”李慧指着面前一台满屏红点的电脑,“这是一个老年(残障人士)智能服务平台,我们为东城区所有有需要的独居或中重度残疾人提供全智能检测服务,通过感应系统感知他们在家的活动范围,降低他们的生活风险。”

李慧拿出一本记录本指着,比如这个老人就超过8个小时没有在家里走动,我们就会马上跟家人取得联系,确认老人状态,后来得知老人是被女儿接走了。

说话期间,工作台的电话几乎没有间断。一通电话有些特别,电话那头的老人情绪激动,声音透过听筒仍能听得清晰,但电话这头的工作人员依旧细声细语,耐心为老人一一解答。“有时候我们服务的一些老人突然就不再联系我们了,我们反而觉得失落。”刚挂了电话的工作人员说。

这时,一个忙碌的年轻身影走进工作区域,她叫佩佩,是服务中心新进的大学生,毕业于劳动保障学院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我觉得从事养老助残服务工作,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一份有挑战的工作,上学时我们这个专业主要学的是心理学、老年照护、机构管理,来工作之后发现,很多专业知识都是用得上的。老师常跟我们说,这是个有前景的学科,我觉得也是!”佩佩笑着说。

“今年公司新进来一批年轻人,也有想要学习辅具维修的。”解斌说,年轻人的踏实让他感到惊喜,也很开心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这个行业,“他们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有时候我们的老员工从他们身上也能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目前,我国残障人口超8500万。

如何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社会化难题,但解斌对这道难题充满信心:“有这么多年轻人怀揣着利他的心加入这个行当,相信养老助残行业,未来可期。”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服务 轮椅 张淑 淑琴 老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