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赋能教师,让乡村教育更美好

2020年09月16日 16:32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乡村教师如何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

云南省富宁县乡村教师杨会仙参加了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沪江教育等发起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又名“青椒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提升了能力。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西部乡村教师分论坛上,他在线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参与“青椒计划”培训的乡村教师们。(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供图)

参与“青椒计划”培训的乡村教师们。(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供图)

科技赋能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展示了在很多科技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案例。面对杨会仙的这个问题,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着进步和淘汰,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变化的发展,学会接受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终身学习将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资本,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升自己。”

汤敏还强调,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硬件投入,还有软件投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要在城乡同步推动人工智能的教学实验。”

教育机构洋葱学院一直在通过互联网为乡村教师提供支持。洋葱学院CEO杨临风表示,机构一直把赋能乡村教师作为常态业务,并不仅仅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洋葱学院有专职团队负责“洋葱助教行动”,不间断地为乡村学生、教师长期免费提供洋葱学院的教学资源。

“我们设计开发的微课遵循4个原则,即概念可视化、趣味性、认知节奏感和交互反馈。”杨临风说,“我们可以和老师一起改变学生,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解放”教师

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在“立足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教师”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力,是通过教育扶贫解决代际贫困的有力支撑。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290万名乡村教师,如何让他们获得成长,是乡村教育可持续的重要课题。

甘肃省金塔县东坝学区的巩原宏老师,2017年参加了“青椒计划”,如今他已是当地的“种子教师”,每年为新入职的教师进行成长培训。他认为,如果教师不变,再美好的教育变革也难以实现。“未来教师身处‘互联网+’时代,如果还处在现在的知识、技术背景下去思考教育,势必会走下坡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也认为,老师们应打破固定学科思维,将教学和素质教育及其他学科相融汇,不断学习和发展,当学生需要什么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探索如何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多方合作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委关工委在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己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了一些尝试。

彭水县教委关工委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主要抓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行“双师教学”;二是开展课外科技活教师培训;三是参与“青椒计划”。通过利用人大附中教育资源及当地名师资源,推广“双师课堂”,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当地2018-2019年春季抽考,全县前7位都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

彭水县的案例表明,教育公益项目的推动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地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能力,也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动力。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认为:“未来的乡村教育项目要求的是更广泛、更多元的合作模式,需要使用跨界的、专业的、消除鸿沟的方式。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应专注于设计提升教师在项目中体验感受满意度和成功度。”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教师 乡村 教育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