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时评

就业扶贫需要多“瞻前顾后”

2020年09月21日 15:58  |  作者:李瑛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贫困山区群众远离现代产业链条。资源贫乏、各方面基础又薄弱的贫困县,如何走出脱贫新路?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扶智怎样结合?(9月14日 新华网)

缺技能,就补培训;缺岗位,就建扶贫车间;缺市场,就在东部地区商超开设消费扶贫专区……2018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以“帮助务工一人,脱贫致富一家”为抓手,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办扶贫车间,从农副产品加工到服饰鞋帽生产,101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员就业1983人。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近年来,扶贫车间被视作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在一些地方,扶贫车间更是遍地开花、村村建厂。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扶贫车间也确实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贫困户群众通过在家门口的就业,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慢慢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这是可喜可贺的事。但我们也看到,在极少数地方,却也存在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情况,出现闲置、停摆等问题,这值得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一个多赢的就业扶贫,为何会出现这样让人心痛的情况,原因异常复杂,但各地在创建扶贫车间,开启就业扶贫的时候,缺少“瞻前顾后”的能力,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扶贫车间要走出“开花不结果”,让其兴旺发达,产业工人的技术无比重要。众所周知,多数扶贫车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对工人的技能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人的技能高,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才高,才可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各地在创建扶贫车间的时候,就应该往“前”想一想,在当地,有没有满足扶贫车间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如果没有就要强化培训,以解决扶贫车间的“用人荒”。然后往“后”想一想,产品出来了,需要考虑销售问题,只有销售上去了,扶贫车间才可能健康发展。如果不考虑人才、销售,就盲目创建扶贫车间,这很可能让扶贫车间出现叫好不叫座情况。

如何瞻前顾后,对口帮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浙江省宁波市的做法值得肯定,他们精准施策,求真务实地解决扶贫车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贫困户群众没有技能,他们就补培训,增强贫困户群众的技能,扶贫车间产品滞销,他们就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已保证把扶贫车间的产品销售出去,这样的“组合拳”,对蹄疾步稳开展就业扶贫,作用不言而喻。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15/8307087.html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扶贫 车间 贫困人员 就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