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中国梦·黄河情网络主题活动>要闻

【中国梦·黄河情】总书记讲话一年来,山东沿黄河地区有了哪些新风貌?这4个镜头里有答案

2020年10月03日 14:0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 杨岚) 去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信息传播局联合沿黄九省区组织开展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近日启动。9月22日-24日,采访团一行赴济南、淄博、东营等山东沿黄河地区进行采访,实地感受一年以来山东沿黄河地区的新风貌,用镜头捕捉一组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

镜头1:黄河大桥梁上筑起了鸟窝

“看!大桥导梁上有鸟窝!”一位记者的惊呼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9月22日,采访团去到济南凤凰黄河大桥进行采访,该大桥是济南第12座跨黄河大桥,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区域交通“三桥一隧”之一的重大工程,也是济南携河“北跨”战略和济南新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微信图片_20201014135421

只见十几米高的筑桥钢架上,不时有鸟儿飞进巢中。大桥施工一直在稳步推进,单边顶推距离670米,为何还有鸟儿筑起了巢?

“我们的大桥在顶推过程中,横桥方向误差必须控制在两公分以内,行进基本上不会有高差区别,而且噪音污染比较小,所以小鸟才能在我们的钢箱梁上安稳地筑一个家。就现在的行进速度,这个全长6683米的跨黄项目预计在2021年底就能建成。”中交二航局济南凤凰黄河大桥项目部副经理屈兴锋介绍,济南凤凰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后,黄河南北两岸市民通行大桥全程将仅用不到4分钟,不仅将打破“隔黄河相望”的局面,也将直接连通城市次中心和地区中心城市。

而这样的过黄通道,济南在建和近期拟建的一共有9条。“十四五”期间,市区过黄河桥隧通道数量将实现翻番目标。主城区(齐河黄河大桥—济阳黄河大桥)范围内,总通道数达18个,平均间距3公里,将为推进产城融合、吸引老城区产业及人口转移集聚、分担城市功能、加快生产要素流动作出积极作用,黄河也将成为济南真正的“内河”。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济南黄河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02

据了解,先行区制定了“产城河”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四大产业生态体系,规划建设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

其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以下简称“园区”)不仅为中科院三家研究所提供实验楼,还为科研人员配套人才公寓、商业设施和健身场所,先行区出台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让科技创新成果顺利推向市场。一台动能转换的“发动机”正在蓄势启动,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输出源源动力,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

镜头2:“搬到这么好的房子像做梦一样”

大红色的中国结,“福”字剪纸窗花,窗明几净的客厅,干净卫生的厨房……这是刚搬进高青县常家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常盛社区的吴玉霞的家。

此前吴玉霞居住的高青县常家镇黄河滩区,因为水患常年“光顾”,百姓们戏称一辈子逃不过“三三宿命”: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钱,三年淹了。

微信图片_202010141354212

“之前村里的小伙子都找不着对象,一进屋,家里破破烂烂,女孩到不了家门口就走了。搬来后,屋子宽敞,环境也好了,村里几个三四十岁的单身汉都找到媳妇儿了。”常家镇宣传委员朱秀珍讲起走访了解到的故事便停不下来。

“我们家搬来也半年多了,附近就有菜市场、学校和医院,我现在在附近的幼儿园上班,先生也在附近工厂上班,生活很方便。”当记者问到搬迁情况时,吴玉霞说:“我们以前的地,一亩一年700块钱租出去流转了。搬来楼房也没有房贷,装修还补贴了我们六七万块钱,现在日子过得也舒心了。”

“有一户人家和我说,他们搬来的那天晚上,一家四口坐在干干净净的客厅里,说了一晚上的话,”朱秀珍说着眼里泛起了泪光,“他们说:‘那天晚上实在是不敢睡,也不想睡啊,就像是做梦一样,怎么就搬到这么好的房子里来了。’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

据介绍,常家镇黄河滩区迁建安置项目涉及开河、五合2个村,共323户居民、1053人,全部以外迁方式进行安置。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占地55 亩,规划建设住宅楼12栋408套,总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是高青县黄河滩区迁建安置项目的重要一环。

微信图片_202010141354211

近年来,常家镇按照安置社区、产业园区、农业园区“三区共建”的思路,积极搭建集体经济发展、社区治理、为民服务“三个平台”,真正让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可致富。

镜头3:养牛老汉欢喜奔小康

“我这个水平能达到小康水平了。”来自山东高青县的农民马云峰说这句话时,黝黑的脸上因为笑容挤出了一道道“沟壑”。今年60岁的他除了种地,还在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做起了饲养员。

在马云峰工作的养殖区,牛棚一字排开,每个围栏中养着两头牛,配有一个按摩机器,黑牛们听着悠扬的钢琴曲,不时站起来吃点草料,做个按摩。每一头黑牛都拥有自己专属的脖环,可以精确测算、实时监测黑牛的走步数、体温、心跳等,19个牧场的地域分布、存栏量、出栏量等实时信息在平台上一目了然,牛群结构、牛只体重、各阶段牛只料肉比等大数据精准明确。马云峰告诉记者,这样的养殖方式,节省了很多劳力,喂黑牛的3年时间,每年能够增收2万多块钱。

微信图片_202010141354213

位于北纬37度的黄金纬度线上的高青县,素来有着“中国黑牛城”之称。近年以来,高青县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将“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与高青县特色科创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产业组织理念破解黑牛产业升级发展的短板。并出台了《扶持高青黑牛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健全繁育改良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十个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仅纽澜地一家企业的发展就带动了高青县5千余户农民直接从事高青黑牛养殖,辐射周边2万余户农民从事饲草种植及配套服务,人均年增收5000元。

镜头4:“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一簇簇碱蓬扎根在黄河三角洲的滩涂上,交织铺展在河海交汇处,这里水草丰茂,百鸟齐鸣,是黄河入海的最后一道“关卡”。每年近600万只鸟类组成无数“飞行编队”在黄河三角洲穿梭忙碌,该地被鸟类专家形象地称为“鸟类国际机场”。横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鸟类迁徙路线,该保护区成为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微信图片_202010141354214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县级干部耿沛华介绍,由于湿地成陆时间短,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比较脆弱;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外来物种入侵影响,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曾经一度受到威胁,生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近几年,耿沛华和他的同事们以水系连通为主,疏通黄河漫滩遗留沟汊,恢复湿地与黄河水的交流,恢复洼地、促进水系微循环,形成了水系连通大循环、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保育原生植被、构建多样化鸟类栖息地为主要内容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修复模式。

对于盐沼湿地,不改变原有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而是从营造原有物种发芽生长条件入手,成功种植红地毯,探索修复海草床和牡蛎礁。对于有害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全部采用物理模式,从阻断植株向根部输送氧气入手,采用翻耕加围坝水淹、多遍连续翻耕形成泥水隔气层、人工挖除多种方式,初见成效。

耿沛华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截止到目前,保护区内的鸟类已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12种,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51种。在保护区内,已经有38种鸟类数量超过相应物种全球总数量的1%。

“人类要和鸟类和平相处,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周立成表示,下一步,东营将以保护为前提,持续开发山东黄河三角洲的旅游资源,重点推出观赏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湿地风光等观赏类旅游,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编辑:杨岚

关键词:黄河 发展 山东 济南 大桥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